第263章 我想不出章 名了
作者:讲故事的人   美食:满级厨艺的我只想安静出摊最新章节     
    二十三个人的年饭菜太多。
    夏鱼确实也没办法像元旦节的时候那样讲究地上菜。
    头菜一过,几分钟之内就把后面的所有菜全部走了。
    屋里热闹。
    几个人一边上菜,桌上坐着吃的人就时不时赞叹一声,“这简直太丰盛了。”
    众人纷纷把欣赏的目光投向夏东和于海霞。
    于海霞挂着满脸灿烂的笑容说,“本来说帮夏鱼的忙呢,结果他已经瞧不上我这个当妈的人帮忙啦。”
    大家就笑着附和她。
    夏礼格吃着一块软嫩中带着茶香的鸭肉问,“夏鱼哥哥这是一上午就做这么大两桌?”
    年饭分桌,要么长辈一桌小辈一桌,要么就是喝酒的一桌、不喝酒的一桌。
    不过这一回是混搭,喝酒的为主,其他为辅随便坐。
    吃饭时,恰好夏礼格身边就坐着于沙丽,性格内敛的她和他们一起玩了大半个上午,就熟络了一些。
    她就跟夏礼格说,“怎么可能?肯定是提前几天就开始做了。”
    “哎,哈哈,”夏礼格笑了笑,“我就一直不懂,每次去酒店吃宴席,几十桌的菜,怎么就上得这么快。夏鱼哥哥这也是,一会儿时间,也是几十个菜就出来了,很神奇。”
    于沙丽笑了一下,“你没吃过农村酒席吧?”
    夏礼格摇了摇头,“没吃过。”
    “农村酒席就是现做,超大号铁锅,用大铁铲做菜。”
    显眼包夏晓兰坐在他们旁边,这会儿却很安静,因为堂哥做的菜太好吃,忙不过来。
    虽然听到了于沙丽和夏礼格的谈话,心里也想插一句话,但是只有一张嘴,没空。
    只是在吃肉的间隙,才忙不迭地说了一句,“夏鱼哥哥这个也是提前做,但是比酒店的好吃多了。”
    三人就笑了一下。
    过了一会儿,于沙丽有些好奇地问夏礼格,“你妈妈是表哥的小姑,那你怎么也姓夏?你跟你妈姓的?”
    夏晓兰在旁边抢答,“因为他爸也姓夏,一千年前估计是一家。”
    夏礼格点了点头,表示堂妹说得对,心里却是暗想,夏晓兰你真是,吃肉都塞不住你的嘴。
    想到这个,起身就给夏晓兰夹了一块红润的‘乳腐酱方’,然后说道,“多吃点,长身体,你需要发育,你看看你,都快能起降波音747了。”
    “卧槽!”夏晓兰怒而不发,全看在夏鱼堂哥厨艺的面子上,毕竟那酱方跟个红水晶似的,想吃,既然想吃就不能冲着夏礼格骂回去。
    她活跃的脑子在这一瞬间短了路,只好可怜巴巴地望向身边的夏雯堂姐。
    大姐夫表情复杂,显然是听见了他们的对话,付出了很大努力才没有笑出来。
    堂姐在伺候苗苗,眼睛的余光发现夏晓兰正在一边求助。
    夏雯也听见他们的话了,上下打量了一下夏晓兰,然后说,“你哥说得对。”
    “气死我了!”夏晓兰说,拳头一紧,顿时把肉方放进了嘴里。
    鲜甜化渣的感觉袭来,好嘛,不气了。
    “来了来了,尾菜来了。”
    夏鱼吆喝着,和小舅妈一起从厨房里出来,一人端着一个汤碗。
    大家客气,“哎呀,夏大厨辛苦了,快来坐下吃。”
    “不辛苦,哈哈。”
    夏鱼和小舅妈把最后两个菜放到了桌上。
    “冬菜腰片汤,菜齐了,”夏鱼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各位长辈,新年快乐。”
    大姨妈和大伯作为两边各自的老大,这时候就招呼大家一起站起来,共举杯。
    农历新年热闹而不讲究的仪式感,在家人洋溢的笑脸之中进行。
    喝酒的举酒杯,不喝酒的举起手里的饮料,最后大家齐声笑着说,“新年快乐,新年快乐……”
    最好的新年不过一大家子人凑在一起热闹,这热闹里再配上满桌子的佳肴,真是一年辛苦之后最好的注脚。
    照例,长辈们对夏鱼这两大桌子菜大加赞赏。
    因为是新年的缘故,夏鱼也拿了一个酒杯,跟爷爷和外公分别喝了一些。
    夏北说,“夏鱼你就坐下喝吧,喝酒要喝高兴才是,下午的饭不要操心,这么多人呢。”
    夏东和于海霞默认,而没有说话。
    爷爷和外公则在附和。
    不过夏鱼还是心里想着晚上那一顿说,“不喝啦,说好了今天一天我都包办的。”
    大家也都笑着答应。
    最后这个大厨,端着自己的饭碗跑去小辈那一桌了……
    堂姐和堂妹之间有点空隙,两人挪了挪,让大厨坐在了中间。
    这可遂了夏晓兰的愿,正等着堂哥过来好八卦。
    不过,得大快朵颐之后再说。
    “冬菜腰片汤,猪腰子还能这么做的?”
    夏礼格看着那汤,也是很清澈的样子,腰片薄如纸,飘在腌冬菜的汤里,微微卷曲,看着就很清淡的样子。
    “猪腰子除了爆炒,做法就多了,”夏鱼说,“不过,都得去腥臊,也都要切薄片。”
    说着就给弟弟夹了一片,又给一边的姐夫夹了片,姐夫连连说谢。
    夏鱼半开玩笑地说,“来嘛,冬天来点猪腰子滋补一下。”
    堂姐忍俊不禁。
    姐夫倒是大方笑了笑,然后吃了,“这……好嫩啊,而且很鲜。”
    说罢给夏雯也夹了一片,“来来来,老婆你也补补。”
    “咦,居然让我补腰子……”夏雯口是心非地说着,然后吃了,顿时瞪大眼睛,“哇呀,我以为平平无奇,居然又是神作。”
    另一边的桌子上,也谈论起了这煮的腰片,都说好吃。
    “没什么复杂的。”夏鱼说,“冬菜在清汤里熬煮一下,然后把处理干净的腰片放进去烫一烫就好了。”
    说着简单,一听就会,一做就废。
    刚刚享受完鸡豆花的亲戚们光听见夏鱼嘴里蹦出‘清汤’俩字了。
    纷纷恍然大悟似的说,“原来是要用清汤啊。”
    “当然了啊,之前熬的清汤有剩,就留下来做这个了呗。”
    其实,那冬菜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冬菜是用大白菜一类的叶菜半腌制半发酵做成的,和泡酸菜还不大一样。
    冬菜是先洗净,晾在外面让数九寒天的刀刮风吹干,最好能有冬天的太阳晒一晒。
    刚刚脱色的时候,收下来,放进陶罐里,敷一层盐,压实,然后铺一层干净稻草,稻草上面再铺紧实的一层菜,再敷盐,一直到把陶罐塞满,最后用稻草盖在坛口,放置十天半个月,盐入味一半,菜自己会发酵一半,风味偏咸,和泡酸菜是不一样的口感。
    十二月末到回家之前,他都在工坊里搞这些东西。
    所以夏鱼选了冬菜腰片汤来做尾菜,不放盐的,汤里那点盐分和风味用冬菜熬出来,其他的鲜味用清汤。
    腰片对半破开之后去掉腥臊味极大的那一层白膜,再一点点切薄片。
    所有关于猪腰子的做法,对刀工的要求都不低。
    因为猪腰子腥臊味大,不管是切腰花也好,还是切腰片也罢,够薄才能让葱姜盐水充分渗进去,才能把腥臊的来源去干净。
    “感觉夏鱼哥哥都能开酒楼了。”夏礼格咂摸着嘴说,“今年的年饭真是太好吃了。”
    “啊对!”夏晓兰笑道,“哥,你开酒楼,我投资五十块,换个终身免费会员怎么样?”
    “哎呀,”夏雯笑起来,“脸好疼,夏晓兰你的算盘珠子怎么绷我脸上了?”
    “哈哈哈哈。”一桌人都大笑起来。
    这边的哄笑也感染了大桌子上的长辈们。
    四个老人一边吃着一边感动着这一家人的和谐。
    风风雨雨几十年,小矛盾小过节有的,但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鸡飞狗跳的事情,也从来没有兄弟阋墙,反目成仇,一家过好了就打压兄弟姊妹们的事情发生。
    于国仲和夏成义都觉得这一生的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此。
    于家爷爷举着酒杯朝向自己的大女婿,“来,女婿,这些年也谢谢你。”
    “爸,都是一些小事,我都是知天命的人了,一家人过得好是最重要的。”
    于海潮说,“我们这一辈还有亲兄弟姊妹,到他们那里,堂亲,表亲就是最亲的了。”
    “于老大,”夏北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你操心的太多了,你看那几个小的,关系好自然会在一起的,人嘛,一辈子,管好自己家,自己兄弟姊妹就是最好的了。我们两家也是不错,都团结,团结就是力量,来来来,于老大,我敬你一杯。你看你这弟弟妹妹,多好。是吧,老二媳妇,还有海帆。”
    于海霞莞尔,“大哥说得是。”
    她家姐姐呵呵呵地笑起来,“夏老大,你绕这么一大圈子说这么多话,就是为了让我喝酒嘛,来来来,喝,我怕你喝不过我。”
    说完一口干了杯中酒。
    大姐夫在一旁连忙说,“你慢点喝。”
    海潮大姐摆摆手,“哎呀,都是自家兄弟姐妹。”
    大姐夫就不说话了。
    夏北也赶紧把自己杯子里的酒干了,斯哈一声,那酒也是有那么几分辣的。
    “别呀,”夏北摆着手笑道,“谁敢跟你于老大喝酒呢?喝不过,真的喝不过。我是真的佩服你这个做大姐的才这么说,比我那是强多了。”
    “哦,那谢谢你。”
    夏家大哥直接认怂了,夏东在一边暗笑,于海霞也在笑。
    海潮大姐在老家的路子其实不窄。
    现在很流行一种叫‘县城婆罗门’的说法,其实就是那么几家在地方上抓住了一些机遇的家族,在很短的时间里窜起来,然后就在小地方开始抱团。
    他们老家这种内地小城,就像夏东夫妇特别看不上的地方首富贾老二,当年也和他们这些工人家庭差不多。
    人家胆子大,手黑抓得住机会起势,然后就摇身一变成了一方人物。
    海潮大姐年轻的时候人很豪爽,很能喝酒,各路朋友也很多。
    她有那个机会发家,当初曾有一个通天关系的朋友劝她买房买商铺,还答应帮她办低息贷款。
    那会儿海霞和夏东刚离了钢铁厂,海帆也从单位下岗了,当大姐的终于没有敢下这个狠心,也就错过了这么一个上天的机会。
    不然,如今老家那几个地产商吃饭,也得给海潮大姐留个席。
    如今朋友还是朋友,海潮大姐和人交往总是说‘以诚相待’,因此在老家那边也算有一些路子,才照看得到弟弟和妹妹。
    只是这路子很多时候也是靠喝酒和迎来送往的人情来维护的。
    不过,海潮大姐没下那个狠心,这其中和她丈夫也有一些关系,大姐夫脾气不好,但却是个很正派的人,黑是黑白是白的,体制内一板一眼的那种认真而保守的人士,自然也有资格在社会上的蝇营狗苟面前清高。
    一轮酒喝完,大热闹又变回小热闹。
    “这几个小的也慢慢都长大了,”于海潮对妹妹说,“今天过来看到鱼鱼这个样子,我真是也安心了,等老大转业回来就好了。”
    大姐顿了顿又说,“不过他又有点不想转业,哎,管他呢。”
    于海霞知道姐姐是喝得有点上头,就给她夹了一些菜,柔声说,“姐,吃点菜。”
    “好。”
    于海潮想再问问白金的事情,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老二家找了这么大一个富婆,她心里觉得提气,何况妹妹还讲,人家是干干净净做起来的乡镇企业,真正的实干家一个。
    于海潮半生见多了社会上的钻营,但唯一的儿子却去卫国戍边了。
    家书时常回来,里面夹着儿子黑炭似的照片,和阳光坚毅无比的笑容。
    再想想自己那个古板又容不得沙子的丈夫,豪爽中带着油滑的于海潮还是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有干净处,不是每个有钱人的钱都是昧着良心割来的。
    想到这儿,酒杯递到了夏东面前,“来,妹夫,跟姐姐走一个。”
    夏东倒是不怵,夏老二块头最大,当然也最能喝酒,于是端起酒杯来,“来嘛,姐姐,这些年你为了咱们这大家也真是辛苦了,是不是啊,海帆?”
    好嘛,这妹夫把小弟也拉了上来。
    于海潮笑笑,这小弟是该喝。
    三人共举杯,共饮,干杯。
    “等下次过节,你家鱼鱼的对象回来,可一定记着通知我们哦。”
    “对对对,大姐说的是。”
    “老于家最先办事的,我看就是鱼鱼了。哈哈。”
    “好好好,”夏东吹牛皮,笑着说,“这个我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