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立嫡长乎?立贤能乎?孰佳。
作者:荥开   知否笑长歌最新章节     
    傍晚,在刘家吃了晚饭,潘山送着李安和杨涛出了门。
    潘山来到汴京后,一直住在刘家这边。
    “子廉兄,我送送你。”李安说道。
    “不麻烦了,这汴京的牛车很是方便,我乘牛车回去就行了,你要送我出城,回来怕是城门已经关了。”
    杨涛拒绝了李安的好意,等了一会来了一辆牛车,便行礼告别,上了牛车。
    李安看着杨涛远去,看向潘山说道:“师兄,你之前说的是真是假?”
    今日庄学究拿的是《孔子家语》,闭着眼随意一翻,手在书中一指,睁开了眼睛。
    杨涛学识不凡,科举有望,刘婉儿若是能嫁给杨涛,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杨家在扬州虽然算不上顶级,却也不是什么小门小户。
    加上心里的压力,可为非常疲倦。
    “当初在扬州的时候我就劝过子廉了,然而当局者迷,子廉和他祖父一直认为,若是子廉参加科举,会有人为了讨好官家针对他。”
    其余人都是心智坚毅之人,虽说不能休沐,心里不怎么开心,却也没说什么。
    两人各自拉拢了大批官员,相互之间争斗不止,乱象丛生。
    ……
    时间飞逝,转眼便来到来年六月,距离会试只有三个多月了。
    他翻到的竟然是曲礼公西赤问,手指的是其中一句‘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
    当然了,还是有一些十分冷静的人,并没有急于站队。
    然而庄学究说取消休沐,并没有说不包括她们。
    ……
    这近一年的时间,也没出现什么大事。
    这也是李安他们感觉疲倦的原因。
    “婉儿自以为她的小心思没人知道,启示录老师和师娘都看出来了,反而有些乐得其成。”潘山笑道。
    “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你们数年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即便再辛苦,也得忍住。虽说们都年轻,以后还有机会,但也不能因此放松。”庄学究说道。
    “师兄应该知道子廉兄的出身吧?”李安问道。
    官家此言一出,朝堂中不少还在观望的人也开始陆续站队。
    他们十分清楚,从龙之功没有那么好博的,一个不好就是家破人亡。
    “子谦,你是担心子廉是杨无端的侄儿,老师不会同意?”潘山反问道。
    只是兖王和邕王正斗几乎已经摆到了明面上。
    因为会试临近,李安他们的学习强度也不断增加。
    “还有这事?”李安闻言有些惊讶。
    “学究也是为我们好,等会试结束,中也好不中也罢,到时候都有时间休息。”盛长柏说道。
    官家虽然一直没有答应,但是如今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后宫迟迟没有嫔妃怀上子嗣,已经心灰意冷了。
    “学生谨记学究教诲。”众人起身道。
    家中子弟一直在读书,只是没有出过进士。
    这一日,散学后,次日就是休沐。
    这些和李安关系不大,对于李安来说,就算赵宗全不进京,成不了皇帝,自己以前拒绝邕王世子和兖王世子拉拢,他们就算有气,只要自己能够金榜题名,最多也就不受重用罢了。
    庄学究满意的点了点头,离开了学堂。
    但若是他考不中,不管谁坐上皇位,他都得不到丝毫好处。
    第二天,盛家学堂,不管是昨日心里有多大怨言,都没人敢迟到不来。
    无非是打发去偏远地区做官,不至于有生命危险。
    众人收拾完东西,便结伴离开了学堂。
    终于松口说等这次科举结束,就会定下储君人选。
    书中对这种做法,颇有争论。
    这句话的那一段,大致意思是公仪仲子的嫡子死了,他不立嫡孙为继承人,却立他的庶子为继承人。
    朝中官员很多看出其中的隐患,每次早朝,都有人进言请立储君。
    因此对于李安来说,读书科举才是主要的,别的都要排在科举后面。
    “还想着明天好好睡一觉,休息休息,没想到竟然取消休沐了。”盛长枫叹气道。
    休沐他们也能好好放松一二。
    和潘山道别,便乘坐马车回去了。
    不管情不情愿,庄学究既然这么说了,已经没有更改的余地了。
    潘山一怔,很快明白了李安的意思,说道:“之前婉儿多次向我询问子廉的事情,变化还那么大,你说呢。”
    然而就在散学的时候,庄学究却通知,因为会试临近,接下来三个月,取消休沐,引的众人一阵哀嚎。
    李安点了点头,多年相处,他虽然算是刘婉儿的长辈,其实两人年纪差别不大,他一直把刘婉儿当成妹妹。
    倒是三兰那边,如兰和盛长枫一样,对此深恶痛绝,毕竟她们又不需要参加科举。
    “老师以前说过,杨无端的事对于官家来说,是个禁忌,不愿意听到任何人提起,想要借此讨好官家的都是身居高位之人,能身居高位的,有几个是傻子?”
    “你担心的有些多余了,老师若是真的在乎这些,也不会让子廉过来跟着他进学了。官家肚量没有那么小,若是因为杨无端而牵连整个杨家,杨家安有今日?”
    会试结束后,庄学究每日都是如此,过了年后,更是每隔两天便出题让他们写篇文章。
    即便不站队,两人谁坐上皇位,他们最多得不到好处,也不会影响他们现在的地位。
    而且投靠两位王爷的人那么多,失败的一方肯定会面临被清洗,没准他们不站队也能获得好处。
    “婉儿的情况你也知道,她只是一个庶女,我们那师兄服气了俩对她都不是很在意,若是老师不帮她把亲事定下,怕是会被我们那个师兄随便找个富裕人家嫁了。”潘山说道。
    庄学究像往日一样,第一堂课,闭眼翻书,让学生们进行辩论。
    既然刘学文夫妇已经知道这些,并不排斥,也不担心杨涛的身份问题,李安也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庄学究抚须微笑,道:“这题倒也应景,听着今日议题便是:立嫡长乎?立贤能乎?孰佳。”
    李安点了点头,杨涛除了杨无端侄子这个身份,有些隐患外。
    听到这个议题,所有人都愣住了。
    如今邕王和兖王争斗都摆在了明面上,官家说会在会试后定下储君人选,因此这个话题算是汴京最热议的话题,甚至就连会试的议论都被盖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