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根本不想朝朝暮暮,只想脱贫致富
作者:贫穷的三七呀!   八零军婚:炮灰江大厨的发疯日常最新章节     
    江嫦的大姨妈走了,但江嫦和谢元青都进入了起早贪黑的忙碌阶段。
    部队重组的工作量巨大,自上次从司令来家吃过饭后,驻加在谢元青身上的担子陡然重了好几倍。
    往往是江嫦睡着才感觉身侧有人躺下,早上起来只有吊瓶里换过的热水陪伴她。
    而江嫦也很累,除了看孩子,还得给老寡妇做营养餐,最重要的是苹果干的工作迎来了收尾。
    温暖的阳光下,寒冷的秋风里,江嫦家门外的小山坡上,最后一袋子苹果干正上秤。
    杏花嫂子和姚二芳一人挑着扁担的一头,大杆秤高高翘起。
    “五十三斤整!”
    随着巧巧娘的话音落,所有人都拍巴掌叫好。
    江嫦在大家伙的欢呼声中,站上小山坡,看着防雨布上整整齐齐的麻袋,心中满是成就感。
    她手里拿着巧巧娘给的数据,清了清嗓子道:
    “《xx连临时军属合作社成立》第一批货物苹果干,一共四万三千六百二十三斤六两。”
    随着她的话语出口,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欢呼起来。
    这小半个月,他们早就算好了,一千斤是一百块钱,一万斤是一千块,四万三千多斤,就是四千多块。
    这笔钱除去江嫦花钱买糖,买麻袋的成本,按着每个人的工分来领,不比男人们半个月的津贴少。
    “小江同志,这是真的吗?”有人眼眶泛红。
    江嫦点头,笑得露出白白的牙齿道:
    “何司务长说了,运输班今天归我们,苹果干一会儿就送去回收站。”
    如此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连钟芳芳这样的刺头也都激动地和身边人牵手。
    江嫦心中也感慨,当她发现军属们只用了一天就弄了四千多斤苹果干时候,她是惊讶的。
    连忙让谢元青带她去部队,用电话联系了收购站的李大姐。
    得了有多少收多少,越多越好的肯定回复后,她才和巧巧娘姚二芳几个开会探讨了一下。
    几个人一拍即合,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加油干,搞钱好过年。
    江嫦被她们打鸡血的态度感染了,感慨不已:根本不想朝朝暮暮,只想脱贫致富
    第一批苹果干在外面装货的时候,江嫦在家看着正逗弄孩子的蒋玲玉道:
    “锅里热着鸡汤,蒸笼里是馒头,旁边锅里煮的是猪食,今天就麻烦你啦!”
    蒋玲玉对她挥手,“你快走吧。”
    老寡妇坐在那里,吃瓜子,喝暖茶,也对江嫦道:
    “记得带件军大衣,现在温度变化太大,别冻出病来。”
    军属们站在驻地门口,看着一溜装得满满当当运输班的货车远去,脸上都是期盼。
    驻地外面的杏子林最高的山坡上,一群人也望着浩浩荡荡的车队离开。
    “虽然重组还没有正式开始,但一想到即将有一个规模庞大的运输连,心中感慨万千啊。”郝连长率先发言。
    其他几个部队的连长也都赞叹连连。
    “看你们连队做什么这么大阵仗?”有人好奇。
    郝连长指着看向车队的谢元青道:“这个你们得问谢指导员了。”
    听闻拉出去的东西是几里外的野苹果林做的,并且是收购站指定出钱收购的东西。
    其他几个连长多少有点震惊。
    觉得杏子沟的这个连队花样挺多,谢家两夫妻都不简单。
    据说部队重组,和这位谢指导员写了两份报告有很大的关系。
    而她的妻子,不过去了一趟集市,就找到带领军属们致富的办法,这群众基础打得巧妙,比喊多少口号,做多少表面工作都强。
    江嫦此刻坐在驾驶室里,看着远处苍茫的草原和山脚,不过短短的半个月,色彩褪去许多。
    擦身而过的塞里湖蔚蓝安静,湖畔的树木落叶随风打旋儿,洋洋洒洒飘在湖面,像是晚秋最略带凄凉的舞蹈,绽放着秋天最后的色彩。
    一路颠簸,车队浩浩荡荡开进了县城,进入湖街道,停在收购站宽大的院子里。
    早上接到电话的李大姐带着十多个人全副武装。
    江嫦从驾驶室里跳下来,上前和李大姐握手。
    “李大姐,又见面了。”
    她把巧巧娘,姚二芳还有几个军属一一和李大姐相互介绍。
    李大姐将脸颊的短发往耳后一别,袖子撸起来,对着身后人大声吆喝道:
    “开工,验货,上秤。”
    诺达的院子里开始忙活起来,姚二芳几个女的不遑多让,和运输班的战士们,一起卸货,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李大姐阻止了要去卸货的江嫦,显然有话要说。
    “小江同志,不瞒你说,这次你可帮我大忙了。”
    江嫦挺意外的。
    她那天本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问一问这苹果干收不收。
    没承想不光收,还大量地收,越多越好。
    “现在改革开放,我们能拿出手的东西不多,上面下任务让我们找新品种参加展销会,我就把从你这里收的五百多斤苹果干当样品送上去了。”
    江嫦想这就是李大姐特意说放话说有多少要多少的原因吧。
    “这批果干要出口了?”
    李大姐笑哈哈地点头,“对喽,被中东的国家看上了,价格可观,为国家多少挣了笔外汇啦。”
    说完怕江嫦介意,连忙道:
    “这些是意外之喜,等明年的时候,我们会重新调整价格的。”
    江嫦倒不介意,做生意就是这样的,风险和机遇并存。
    忙碌到下午四点左右,货物才算验完称重。
    “四万三千二十五斤整。”李大姐看着数字和检测合格的报告,心中欢喜。
    “钱我们早就准备好了。”
    巧巧娘和姚二芳作为财务代表,收钱数钱,然后来的军属包括江嫦在内,都在收据上签字按手印了。
    “晚饭我们去国营饭店一起吃个饭。”
    江嫦看着姚二芳他们因为激动泛红的脸颊,连忙拒绝道:
    “大姐,我们得早早地回去,家里的人都盼着呢。回去后还得立马算账,把钱发下去。”
    李大姐笑哈哈道:“就喜欢和你们军属打交道,爽快利索。”
    说完对身边的姑娘小伙子道:“去街上买些烤包子和烤馕,让军属和战士们带着路上吃。”
    于是一行人,开着车往驻地赶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