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祭母哀思
作者:独狼仔仔   潜龙惊砂之残阳如血最新章节     
    蹲下身烧了火纸,心中默念着:“苍天保佑,教祖护佑,叫吾找到凶手给义母报仇。”
    呆立半晌,龙潜抽出紫金箫,运足内力,气灌箫头,在石鼓上刻下“田宅”两个字。
    大石鼓在其浑厚的内力下,簌簌落下石屑,片刻便将字刻好,看着田宅这两个字,龙潜好像没了力气,呆坐下来,看着看着,脑中一片空白,任凭泪水流淌。
    就这么,龙潜呆坐了一早上。
    直到正午的阳光晒痛了皮肤,才长叹一声站了起来,四周再环顾一圈,转身离去,向南去找那块平缓的斜坡,还有那棵老槐树。
    顺着小路南行的时候,空白的脑子才开始活泛起来。
    似乎昨夜还有些事情没有想透,脑海里开始回忆和琢磨起与詹老丈人的谈话内容,就其传递出来的消息,不断进行分析和推演。
    老丈说到,义妹张文文满周岁时,义父母还一起回过霸王村,之后就再未回来过。
    推算时间,那时自己已经三岁,应该是在他们辞别田先生,离开霸王村准备再度闯荡江湖时,遇上了抱走自己的大胡子叔叔——第一个托孤之人——将才三岁的自己交给了义父母。
    从那时起他们就承担了大义,既要抚养孩子又要躲避追杀,所以不敢回村,也不敢联络家人,免得波及无辜,所以数年未回村子,导致田先生思女心切郁郁而亡。
    义父母分开逃亡后,义母是选择回到了霸王村。
    若以江湖经验来看,这是不可取的,不过她二十多岁才踏足江湖,想必婚后那些年又被义父照顾保护,所以江湖经验不足,且又无处可去才不得已回村。
    而义父则带着自己四处逃亡,直到遇上白云先生。
    料想以义父的身手,在江湖中还不至于难以立足。龙潜想起小的时候跟义妹是开心成长的,根本没有感受过什么危机,这要么是义父在外面就悄悄解决了杀手。要么是其经验丰富,预感到危险带全家提前逃离了,所以小时候经常搬家。
    但全家依然疲于奔命,而这,只有像推事院这样的势力才会让义父如此高手尚且束手无策。
    只有像“怪物”那样的江湖高手参与其中,出手追杀才会让义父身受重伤,而能够调动这一切的人......难道......难道吾之仇人竟是右相李林甫吗?
    龙潜头脑里突然闪出的这个念头把自己都吓了一跳,这个念头昨晚就闪了一下,是自己下意识不去想,强逼着去睡觉才停了下来。
    毕竟这个仇人太可怕,太有势力了,该如何报仇?还有,作为大唐的宰相,有什么理由一直追杀一个平头百姓?
    这些年虽然天下人都知道右相害人无数,但其针对的都是政敌,全部是官员,何时听说他单独针对百姓下手的?
    这个推断是有依据的,义父曾留言,自己的亲生父亲是个大善人,那就说明龙氏家族绝不会是官员身份,因为只有平民里常行善事之人才会被称为大善人,从未听说哪个官员行善会得此称呼,最多是离职时百姓送上万民伞而已,由此可见,龙氏家族是百姓的身份毋庸置疑了。
    若非右相,那么难道是推事院中的某个为非作歹之徒,假公济私草菅人命,做了坏事要灭家族的口,还联络了江湖高手协助呢?是了,定是如此,才能解释得通。
    龙潜感觉心头的分量轻了不少,毕竟直接对阵当朝的宰相,这是难以想象的可怕事情。
    但龙潜依然觉得还是难以化解心中的疑惑,毕竟个别为非作歹之徒私下行事的话,一是难以持久只针对一人,二是不可能调动江湖高手持续追杀六年。
    对了,义父的遗言曾说过,家族牵涉了一桩朝廷大案。不知是什么案子能跟推事院结这么深的梁子,以至于六年都不放过自己?
    推算时间应该是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前后的事情,那时自己才三岁,当时是发生了什么案子呢?
    脑海里想起来归乔松,不知作为不良人的她是否愿意帮自己查查,这一年前后到底发生了哪些平民被灭族的大案。
    青衣人一直在追查自己,这不奇怪,因为从当年大胡子叔叔托孤时便是如此,要说斩草除根会有这么重要吗?持续六年不停,莫非......莫非,除非是自己的身世里隐藏着一个大秘密!
    是这个不为人知的秘密才使得推事院持续追杀吗?可龙氏家族,平民百姓家庭能有什么大秘密,以至对方死咬不放?龙潜开始否决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推断。
    这些想不透的事情都困扰着龙潜,心中暗自决定,既然解释不通,就暂不去纠结,还是抽丝剥茧,把一个个可能性排除掉,先按照是个别推事院的坏人在做恶事这个思路去追查凶手,只要被查清,不管他背后是不是有右相撑腰,定要手刃真凶。
    龙潜一边脑海里思考着,一边往南走了三里,果然看见有一处斜坡,就在小路边两丈远处。
    坡上树木林立、郁郁葱葱,走上坡顶放眼朝南面望去,远处就是南阳郡。从斜坡继续南行约两里,就上了官道可直通城门,但若是站在坡脚,甚至背坡的北面还真不容易发觉有一条官道。
    就恰好在背坡的北面,龙潜看到了一棵槐树,独独一棵,长在坡脚,夹杂在其他树木中显得很突兀。
    槐树周围四丈内,树木稀疏但都长得比周边的树更高大,忽然间龙潜悲从中来,跌跌撞撞朝那树走去。
    坡面斜缓平直,一直延续到坡脚,看不出其中有任何包拱之处。坡脚树木不算茂密,槐树周围的地面也是平平整整,若不是詹老丈人指点,谁能想到这地下竟然埋着三十七个冤魂。
    摸着那棵槐树,龙潜热血上涌,迅速运起十成金雷掌力就要向地面击去,就要拍在地面上时,手掌竟然有些发抖,长叹一声泪如雨下,收功撤掌。
    即便挖出了这些冤骨,又如何区分那一具才是义母的遗骸?并且都已经在地下快十年了,这样仓促打扰她老人家,实属不该,还是先祭拜,以后再想办法迁坟吧。
    将蜡烛点燃插在槐树脚,点了三炷香向四周团团祭拜后插在蜡烛中间,跪倒在地连磕了三个响头,再也止不住悲伤,趴在地上放声大哭。
    这一场哭拜,直哭得天地变色,风云哀嚎。
    哭了良久,龙潜渐渐收声,呆坐在烛前,一边抽噎着,一边将带来的火纸全部燃起。
    火焰中仿佛又看到了义母慈祥的面容,含辛茹苦抚养两个孩子的辛劳。
    此时再回忆起当初颠沛流离的六年,才真正体味到义父母的不易。
    其实当时家中已经困顿潦倒,义父无论带着他们住在哪里,都会隔三差五地出门去打猎贴补家用,而每次他打猎回来,都是家中最高兴的时刻,犹如过年,因为会有肉吃。
    记得义父母到后来每天只吃一顿,已经饿得满脸菜色,依然让家中保持着快乐和幸福,彼时还是孩童的自己哪里知晓这些艰辛。
    他们将能够买到的布衾都给两个孩子做了新衣,把所有的吃食都留给了他和义妹,问起时总是笑眯眯地说,阿耶阿娘不饿,但你们要多吃,要快快长大,要学会保护自己,于是两个孩子高兴地刨完碗中的米饭。
    看着挺拔高大的槐树,龙潜回忆着过往生活的点点滴滴,触动了心中所思所想,文思涌出,决定要将义父母的养育之恩留下笔墨,以寄托哀思。
    周围看了一圈,他将面前的槐树皮剥掉一半,露出了光滑的树干,脑中再次回忆起了义母慈祥的面容,略一沉吟,运气于指,将全部的怀念聚集于手指头,在树干上刻下了一篇悼亡诗。
    《长相思·祭母》
    吃多点,穿多点,点点均为母常言。从此忆慈颜。
    过南山,祭北山,山上山下阴阳寒。僵坐泪湿衫。
    ——不孝子龙潜留书。
    书毕,再次抱着槐树大哭起来。
    今日才真正得知义母已经过世的消息,从今日开始才永远的失去了慈祥的义母。所谓生身父母在一边,养身父母大如天,只恨当年年幼无知,未能真正体会义父母的艰辛。
    但此时也无法弥补和尽孝了,唯有泪水洒满槐树。
    有哀怨的琴声响起,铮铮的古琴弦每拨动一次,龙潜便心悸一分,心中的哀恸也更盛一分。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此时此地有这样的琴声伴随,真叫人肝肠寸断,悲伤直透骨髓。
    龙潜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随着琴声的节奏,一颗心也要碎裂在悲恸之中,霎时间只感觉万念俱灰,觉得今生再也无法报答义父母的养育之恩,而唯有自裁,在义母坟前奉献出生命才有一丝孝道。
    琴声再度响起,节奏愈发哀恸激烈,随着曲调和节奏,心情也愈发灰暗和压抑,龙潜心里只剩下了不孝子的念头。
    已经生无可恋了,唯有一死才能尽孝,缓缓地举起了手掌,运劲就要向头顶拍落。
    金雷掌罡猛无匹,即便是自己的一颗头颅也抵受不住,但唯有了结此生才能报答义母的养育之恩。
    突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浓烈的危险气息冲击着他的心门。
    以往这种气息都是来自于外部,而这一次却是从心底里升起。有那么一刹那,心中居然有了一丝自嘲,马上就要了结此生了,还莫名其妙的有了遇上危险的感觉,实在是奇怪。
    同一时刻,丹田内一股精纯的五雷火内力陡然自动上蹿,冲到了头顶,瞬间将龙潜浑噩、混乱的脑海里带来一丝清明。
    “还未给义母报仇,怎能随意轻生?”一个虚幻的龙潜在他耳边大声叫道,这声音传进耳膜迅速流遍全身,冲击着他的意志,要拍落的手掌停在了半空中。
    浑身打了一个激灵,龙潜顿时清醒过来,睁着眼——明明是一直睁着眼的呀,怎的会有才张开眼睛的感觉——茫然地看着举起的手掌,额头冷汗猛淌,背心也一阵寒凉。
    “怎的会有轻生之念?辛苦修道多年,难道道心都毁了吗?”龙潜扪心自问。
    同时,第一次清晰地听到,从背后传来了古怪的琴音。
    立刻收掌,转身回顾。
    一个女子盘坐在他身后两丈远,膝上横放着一把古琴,正在弹奏。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那琴,这不同于一般的古琴,有足足五尺之长,细看下竟是在一头一尾两端,又加长了一尺三寸五。
    龙潜出身道家,于琴道并不陌生,知道它在乐器中地位最崇高,位列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士族之人有“无故不撤琴瑟”以及“左琴右书”之说。
    ——古琴也叫瑶琴,一般长度只有三尺六寸五,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和地。七根弦从外到内依次分别称作宫、商、角、徵、羽、文、武。前五根弦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象征君、臣、民、事、物的庙堂之道,后两根则是纵横天下的文武之道。
    那女子看见龙潜睛光闪射,显然已经清醒不再浑噩,俏丽的脸上有了一丝慌乱,停手抚住琴弦,莞尔一笑,道:
    “小道人,你在哭什么呀,奇奇怪怪地抱着槐树这般凄凉,有什么叫你伤心欲绝的事情,可以给姊姊说说吗?”
    龙潜内心的伤痛哀思还未完全平复,听到对方真诚关切的话语,心里有些吃不准,不知刚才的那股危险气息是否来源于面前的这个女子。
    细看对方,一身绿衫绿裙,三十五六的样子,面容姣好,嘴角有颗黑痣,微笑起来尤显俏丽,叫人一见之下便会心生好感,让人亲近。
    只是祭母时雅不愿有人在旁说三道四,龙潜不由得愠道:“贫道自哭贫道的,不关你的事。”
    绿衫女子站起身,抱起古琴点头笑道:“小道人不错嘛,果然有点道行,难怪有人看中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