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云中埋骨俱少年
作者:袖唐   全门派打工最新章节     
    第九十二章
    驿卒策马狂奔,直奔宫中。
    很快,这一份战报便到了皇帝手中。
    徐国三日之内连下二城,并于角州陈兵十万,似乎准备一鼓作气拿下西南十四州。
    “西南军究竟干什么吃的?!”瞿帝猛然将战报摔在地上。
    朝中重臣连夜入宫商议应对之策。
    在四国之中,瞿国最好战、善战,国土面积最大,前不久徐国刚刚与瞿国一起联手灭了小陈国,算是跟在瞿国后面喝汤的“小弟”。
    没有人能想到,才短短几个月过去,他们竟然挥兵瞿国!
    瞿国以战养战,并未向百姓加重赋税,甚至对于战死的兵卒家眷多有补贴,短期来看并没有造成什么危害,然而几十年过去,国土迅速扩张,新纳入版图的地域却没有真正消化,边境线拉长,人口锐减,许多弊病都在逐渐显露出来。
    在过去几十年里,瞿国因为征战,经历过数次人口断崖式下跌,但只要给几年休养生息,人口很快就会暴增,只看数量,或许会觉得没有问题,然而一旦去乡下走走,就会发现田间地头有一大半都是女子。
    那些新降生的婴孩至少需要十多年才能长成,一旦长成,又很快被征召入伍继续征战。
    连续几波下来,人口问题有如积病,随时可能爆发。
    此事瞿国上下难道就没有人看清吗?并不是。
    许多官员多次上奏劝谏,遭到驳斥排挤,也曾有文士愤然写下“九阙风急君何安?云中埋骨俱少年”。(注1)
    可惜,打仗遭难的是底层百姓,上层却不知道有多少人靠着战争发财,朝廷有这样一帮人,再有一个穷兵黩武的皇帝,八百头牛都拉不回来。
    再者,连年征战,就连骨子里好战的瞿人都受不了,更遑论别国子民。
    那些新纳入版图的百姓根本受不了没有止境的征战,接受不了自家的儿郎生下来就是战死沙场的命运,许多地方民间都有小股反抗势力,但因为惧于瞿国战力,才没能形成气候,倘若瞿国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可想而知。
    当瞿国君臣都在为灭掉小陈国而狂欢的时候,徐国却在厚积薄发之后,悍然挑战霸主国权威。
    左相陈济之忍不住站出来替西南军说了句公道话:“西南军是此次灭小陈国主力军,战死数万兵士,将领十不存一,元气大伤,况且小陈国那边尚有余孽未清,西南军压力巨大。徐国或许就是因此才会趁机攻城。”
    他们灭掉小陈国的代价很大,左相说“十不存一”并不是夸张,否则路平章一个西北军将领也不可能被抓去顶上,也不会让肖红帆一个女人去接手肖家军。
    瞿帝冷静下来也消了火气:“西南兵力不足,依诸位卿家看,该从何处调兵前去支援。”
    有大臣建议:“不如调遣西北军……”
    这话尚未说完便被人急忙打断:“不可!陛下,西北主力军驻守三国交界,绝不能动,余下守卫我国与大陈国边境,亦不可擅动!”
    西北军,也就是肖家军,但是显然没有哪个大臣不要命,敢在皇帝面前称之为“肖家军”。
    肖家军驻守之地乃是大陈国、卢昌国和瞿国的交界,卢昌国与瞿国之间层层大山阻挡,都不太容易对彼此用兵,然而历史上两国并非没有开战过。
    卢昌国国土大都是山林,不好大面积种植作物,显然也不是那么甘心偏安一隅,上一任国君曾打着商贸的名义投入许多人力物力开通了一条“出山”道路,关口就在三国交界处。
    而大陈国与瞿国接壤,中间有很长的边境线一马平川,没有天险阻挡,一旦开战,必是大战。
    更何况,大陈国曾与小陈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虽说从前打的不可开交,但人家祖上是一家,谁知道会不会打着报仇的旗号开战。
    本来只是徐国突然偷袭,但这么分析下来,他们竟然是陷入了如此危急的境地。
    瞿帝也知道朝臣说的有道理,但仍气恼道:“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动,难不成要调水师去?”
    瞿国东面是大海,因此东部驻扎大多是水师。
    水师若是还不行,那就只能用禁军了。
    一番商议之下,最终决定抽调距离战场相近的几城府兵组成一支军队赶往角州,对抗徐国进攻。
    那么问题来了,谁来做这支军队的主将呢?
    “肖将军才刚刚离开,应是尚未走远,不如命她前往……”
    “万万不可!”
    “万万不可!”
    一时间,半个朝堂的人都跳出来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