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把背后的人扒下一层皮
作者:叶安歌   炮灰女配穿书忙,一言不合就发狂最新章节     
    此话一出,其他人就七嘴八舌的给她解释起来:
    “得罪她就得罪她,她还能不买吗?”
    “就是,她不买我们的青橘,拿什么给陈老爷酿酒?别说低三成了,我就是翻三倍,她不也得买?”
    “再说了,我们得罪她的事情还少吗?她不也眼巴巴的来了?”
    “苗苗说的有道理,无商不奸,明明该是她求着我们要买青橘,反而做出一副施舍的姿态,妄图压低价格。”
    “决定了,我们就把价格翻三倍!”
    “可咱们翻倍,村里还有其他人呢?万一他们卖了,我们的青橘不就砸手里了吗?”
    “我们去找其他人说,要涨价大家一起涨!”
    “走走走……”
    除了几个逃难来的外来户之外,同安村家家户户之间,基本上都沾亲带故的,各有各的交情。
    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的撺掇,很快大家就达成了共识。
    青橘的价格翻三倍,否则不卖。
    只有少数尚且有良心的,以及村长家的亲戚,知道施丽蝶救了小虎头的,没有跟他们一起乱来。
    可即便如此,最后在契书上签字按手印的人,也是极少。
    不论村长怎么劝,始终没有人再按手印。
    宋苗苗看到这一幕,躲在人群里缓缓地笑了,她只觉得这几个月以来,在施丽蝶那里受得气,终于舒缓了许多。
    哼,施丽蝶!
    论做生意,你还嫩了点,怎么比得过刘大哥!
    宋苗苗心情很好的回镇上了。
    村长拿着契书,愁眉不展,最后交到儿子手里,说道:
    “送去镇上,交给小蝶,就说我对不起她,她交代的事情,我没能办妥,我劝不了大家。”
    “村里这些人,眼皮子浅,为了这点利益,干出这么丧良心的事,却不知道人家拿着钱,去哪儿买都可以,种青橘的也不止我们同安村一家。”
    村长家有牛车,柱子赶着牛车,很快到了镇上,找到“迟早是第一酒馆”,把村里的情况如数告知。
    最后,他递上契书:
    “总共只有八户人家肯卖,但八户人家青橘的总数量,也不过二百多斤,不知道够不够。”
    本来产量就少,还得摘除那些被虫子啃咬的,烂在树上的,品相实在是差到不能看的。
    如此剩下的就更少了,八户凑了二百多斤,已经算可以了。
    施丽蝶算了算。
    按照五斤青橘酿一斤酒的比例,二百多斤青橘可以酿四十多斤酒。
    按照两斤一坛装,也可以装二十多坛。
    陈老爷要的是三十坛,差的不太多,如果在镇上买些散称的青橘,说不定能凑够。
    要是实在凑不够,大不了在系统商城买。
    只不过这样就是要花积分了。
    有钱不花,花积分,略显败家。
    柱子看到施丽蝶沉默,整个人更加愧疚,他又道:
    “我爹说了,如果小蝶妹子缺青橘,还能去隔壁的福安村去买,福安村跟我们相邻,也种青橘。”
    施丽蝶点了点头,说道:
    “村长有心了。”
    “你回去通知那八户人家,让他们把青橘摘了放好,我明天带人去拖回来,至于缺少的青橘,你们就不用操心了。”
    柱子离开了,施丽蝶低头看着契书,陷入沉默。
    阿疯这时候突然开口:
    【宿主,吃瘪了吧?】
    【穿来这么久,我还是头一次看到你吃瘪,没想到这宋苗苗还算有点本事啊!】
    为什么它知道是宋苗苗干的呢?
    因为刚刚柱子说了,是宋父宋母在背后撺掇。
    同安村本来就不大,一点风吹草动就传的人尽皆知。
    宋苗苗就回去了一趟,然后宋父宋母撺掇大家提高价格,不用想就知道这是谁的主意。
    施丽蝶听了阿疯的话,脸上的笑意冷了些:
    “我吃瘪?阿疯,你信不信,这一次我不仅不吃瘪,反而还能把宋苗苗扒下一层皮,包括她身后的那个人!”
    【什么意思?】
    “你以为宋苗苗有这个脑子,想出这种价格战?”施丽蝶说道,“她背后肯定有人指点,而且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们为了拿捏我,肯定也派人去福安村说了同样的话。”
    总之,就一个目的:
    阻止她以很低的价格买到足够的青橘。
    要么让她没办法向陈老爷交差,要么让她付出极大的代价。
    【那你现在要怎么做?】
    “当然是派人去福安村,买青橘。”施丽蝶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系统:???
    【不是说福安村跟同安村一样,被人撺掇了吗?】
    【那还有去的必要吗?】
    “当然有必要,等过几天你们就知道了。”施丽蝶说道。
    酒馆隔壁有个卖竹编的铺子,掌柜就是福安村出来的,他有个儿子,叫富贵,在镇上做帮闲,就是专门给人跑腿。
    施丽蝶一般叫他富贵哥,之前送酒去陈家,就是喊的他帮忙。
    这一次,施丽蝶出钱聘请富贵,让他跑一趟福安村,帮她收购青橘,但只有一个要求:
    钱一分不出,价格要使劲抬高。
    富贵得了施丽蝶的交代,拿了跑腿工钱,就去福安村了。
    系统并不是很懂施丽蝶在干什么。
    她也不解释,优哉游哉地请了牛车,第二天一大早去同安村拉青橘。
    那八户人家按照契书要求,早就把青橘摘了放在篓子里,就等施丽蝶过来称重了。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施丽蝶对照契书,安排人称重,现场结账,童叟无欺。
    至于那些没有在契书上签字的人,只能眼巴巴地在旁边看着,看人家收了钱,高高兴兴的回家去。
    好不容易等施丽蝶忙完了,二百多斤青橘装上了牛车,才有人问了一句:
    “这就完了?我们家也有青橘,你不买吗?”
    施丽蝶听了这话,脸色冷了下来:
    “不买,你们都不想卖给我,也没在契书上签字,我干什么还要舔着脸上赶着?”
    “我是什么很贱的人吗?好心帮你们处理卖不掉的青橘,你们不仅不感恩,反而想拿捏我?”
    “我倒是想看看,我不买这些青橘,你们还能卖给谁。”
    说完这话,施丽蝶让人赶着牛车走了。
    同安村的村民们傻眼了:
    怎么回事?这跟说好的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