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感谢大家的月票和推荐票)
作者:龙越岳   三国:我带皇叔恰烂分灭世族最新章节     
    第一次会议草草结束,除却勘定所谓官制以外,便是宣告大汉枣林镇衙门正式设立。
    另外在会上,颜政重申了乡野包围郡城的发展策略,并对同梁家的关系进行了定性,认为当下务必取得梁家的默许和支持,以争取到宝贵的发展时间。
    并且在会上,也确定了今后两个月首当其冲的两件事,一件是组织乡民开垦荒地,一件是完成分田的承诺。
    为了这两件事,钢铁所需要分出部分产量来打造铁镐、犁头,木工所需要编筐。
    杨敬则负责各项统计事宜,另在贾二和宋二柱的陪同下,摸清楚还有那些无主之地适合开发。
    赵氏和杨琰这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女,也得负责起乡民的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宣讲颜政的行政主张,确保乡民能够明白,颜少君正在做什么事。
    颜政和三儿则一文一武,亲自总督。
    这是初步划分职权,也是初步勘定职务,看上去像个笑话,颜政却在认认真真的做。
    只因他知道,有一伙人第一次开会的时候,也不过五十来人,结果他们开完那个会的二十八年后,这群人却取得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成就。
    谁说看上去笑话一般的会议,不能够影响历史的进程?
    …………
    十日后,造纸作坊附近的靠河乱石滩。
    两百多个汉子被宋二柱带到了这里,随后五十把镐头,还有一些筐被分发了下去。
    这两百多個汉子,均有些迟疑的望着眼前的乱滩。
    他们都是失地的农户,由于割让了将近一千五百亩地给枣林亭其余三家,便造成了一百多户人家失去佃耕的土地。
    这也是颜政故意为之,要人不要地!乱世人口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只是如此一来,就多了将近一千五百亩地的空子。
    乡民们都怕颜少君做主,让大家匀出土地来给这一百多户人家。
    在此之前,便有人故意让贾二来探探少君的口风。
    颜政直接表示,这一百户人家的土地,直接由他们自己开垦!
    此言一出,乡民皆是大吃一惊。
    他们吃惊在于,颜少君这等英明的人,怎会想出这么愚蠢的对策。
    有汉一代,山地开发度极低,沼泽开发度极低。只要是有点开发难度的土地,几乎都没有被开发出来。
    原因很简单,受制于生产力水平!
    铁质农具虽然有,但是冶炼水平不高,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损耗,其价格有很高,如此一来,普通百姓无能力开垦,豪强没有动力去开垦。
    颜政之所以将组织乡民垦荒视作是头等大事,便是可以通过这件事,立马树立起威信。
    要让乡民明白,咱们的颜少君敢想敢做、说干就干,而且说干就能干。
    刚刚新勘定的官制职权,也需要通过此事来磨合。
    此时,杨敬一家都在不远处。
    杨敬在拿着几卷竹简勾勾画画,杨琰和赵氏正带着十几个妇人烧热水。
    与农妇为伍,赵氏虽心有不愿,可人在屋檐下也不得不低头。
    “少君,人都来齐了!”宋二柱分发完工具,已经整好队。
    颜政略略点头,上前一步道:“诸位乡亲,今日找你们前来,便是弥补之前亏欠!诸位也知道,枣林亭其余三姓欺压我等,迫不得已,只能让他们占去不少土地!这些土地,原本均是大家佃耕,在此事上,是我颜政对不住大家伙!”
    啪——底下瞬间跪倒一片,纷纷大喊:“小民不敢,少君言重了!”
    颜政怔了怔,忙怒道:“都给我站起来!我颜政不兴这一套,别动不动就下跪,下跪没任何用!”
    宋二柱已经知晓颜少君的脾气,忙上前连拉带踢,将前边几人拉起来道:“还不快站起来!”
    两百余汉子瑟瑟发抖的站起来,仿佛跪着能让他们更自在。
    颜政吐出一口怨气,继续道:“今日找你们来,便是弥补你们!看见眼前的乱石滩了没?经过初步估算,至少有六七百亩,只要你们开垦出来,便归你们!开垦期间,有饭吃、有热水喝,但没工钱!等开垦完了,这片地便均分给你们!”
    “诸位!”颜政拱手道:“你们一家之生计,便在此处!拿起镐头,去开垦吧!”
    一群人呆呆的望着颜少君,心里有疑惑和意见却不敢说。
    宋二柱又开始赶人:“还不快去!少君的话你们敢不听?”
    一行人松松垮垮的散开,有铁镐的拿着铁镐,没铁镐的拿着筐。
    散开后,有人开始嘀咕起来,却是拿着铁镐不敢用。
    他们从未见过这般好的铁器,都觉得异常宝贵。
    站在高处的颜政无奈到极点,吩咐二柱道:“二柱,你给他们打个样!”
    宋二柱拱手应诺,冲进人群骂咧咧道:“一群憨货,这玩意弄坏了又不用你等赔!”
    说着他抢过铁镐,奋力往地上一挖。
    铛——清脆的撞击声响起,周遭一阵心疼。
    可随着宋二柱这么一翘起,一块石头就被剜出。
    再一看,铁镐居然一点事没有!
    换成生铁、熟铁的工具肯定会损耗,可这是炒钢法制出来的钢镐头,损耗比生铁小很多。
    嘶——周遭一阵惊叹声。
    “快给我挖,开出的地都是你们的!”宋二柱把镐头还给旁边错愕的汉子。
    接过镐头的汉子愣神一会,也重重一挖,同样剜出了石头。
    余下的人也开始奋力干起来,弄出来的石头,自有人捡起放入筐中,拿去堆高河堤。
    不到一刻钟,整个乱石滩都热火朝天起来,这群人看到一点希望,又知道这是为自己开地,仿佛陷入了一种狂热之中。
    颜政松了口气,对赶回的宋二柱道:“让贾二通知乡民,分批组织人来乱石滩参观,要让各里乡民知道,就是这等粪坑一般的地方,我也能保证开垦出来!”
    宋二柱拱手应诺,他此刻心里,对颜少君早已佩服到无以复加。
    颜政觉得,这个乱石滩便如商鞅徒木立信一般,让乡民明白,跟着少君走有义利,往后事情便会好办许多。
    他看了一会,走到正在竹简堆里的杨敬身旁。
    杨敬这个书呆子,混是真的能混,眼下三天两头就能得到县令梁珩的邀请,甚至梁珩已经愿意找他参详政事。
    不过只要他家人还和颜政、三儿住一个院子,他就不敢生出二心。
    颜政让他当户科长,算是将职权最大、事务最多的官给了他,也算是人尽其用。
    “杨先生,统计的如何?”
    杨敬头也不抬:“这地东一块、西一块,实在不好统算!”
    颜政顺手拿起一份竹简,指点道:“无妨,边边角角太小块的,不好算的,咱们就顺其自然,谁方便就顺带给其种,等以后枣林镇连成一片了,再一块来划分!”
    杨敬想了想道:“这倒是个主意!等等……连成一片?”
    颜政笑道:“对,连成一片!”
    杨敬无奈一叹,自然明白这个连成一片是什么意思。
    颜政继续问:“杨先生,那按照现在统算,咱们有多少地?多少人?”
    杨敬思忖着禀报道:“翻看郑老公家中管事的竹简,还有乡民报上来的数,咱们总共占据的土地约一万五千亩,其中水田大概四千亩,手底下过活的农奴有大约八千人!”
    颜政眉头不由一拧,人均能够佃耕的土地不到两亩,以汉代的亩产,加上繁重的田租赋税,老百姓勉强只能维持不饿死。
    “那还得尽快统计周遭可供开垦的土地,必须把耕地弄上三万亩,每人三亩地,才能吃饱穿暖!”
    杨敬点了点头:“这是自然,依今日之间,凭少君的能耐,再开出五千亩地不算多。只是……少君,若是要开垦荒地,要给农户们分地的话,怕是还有一事要慎重!”
    “何事?”
    杨敬捻着胡子道:“少君,你心中对乡民存有大仁义,却也不要忘了,自古以来圣人都说,小民也奸猾!就好比这一次,乡民让贾二来探口风,还有之前郑老公刚死的时候,这些人的惊慌失措。这都说明,他们虽知谁为仁义,可内里只怕也是见利忘义!”
    “伱想说什么?”
    杨敬松了捻着胡子的手,叹息道:“少君,今日你给他们分地了,也难保今后乡民中会有强人,借着家里青壮多横行霸道,今日占一点、明日占一点,便如这枣林亭其余三家强占咱们的土地一般,届时少君又该如何处置?”
    颜政笑着点点头:“杨先生能同我说这些,我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只是之前我便谈过,必须尊重义利,乡民以利为先,这无可厚非!试问当今世族、官吏,那个又不是在追名逐利,不过是他们说的更好听罢了!
    这不是小民才有的,而是是人便有的人性!要想解决好,便无他法!一是律法,二是制度。杨先生,且随我来!看过一物之后,我相信你能豁然开朗。”
    颜政说着,便往半里开外的造纸作坊走去。
    …………
    …………
    (大家投的月票和推荐票我都看到了,真的感谢每一位读者朋友的支持。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短毛大王走不到这一天。
    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第一次写书,当死扑街的时候,那些支持我的读者。一句简单的鼓励话,一句评论,一张推荐票,就是这么一点点让我走上了这条路。
    可惜这些年更新断断续续,好多人都不曾联系了,真的很怀念也很感谢各位读者。大家天南地北,能够因为一本书结缘,便已经实属不易。但愿文字能够代替话语,捎去最诚挚的感谢和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