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陈文仲的劝说
作者:彩色键盘   穿宋,我反了最新章节     
    是日申时。
    那名起义军将领的领路下,陈文仲与那百余乾军骑兵进入了建州城。
    此时的建州城,军民人数接近三十万。
    见到陈文仲及那百余穿着黑甲的乾军骑兵时,这些军民眼神里流露出的东西不说友善,但也没有敌对的意思。
    而这一路上,相比建州城内的这些过得较好一些的军民,建州城外那些吃不饱饭的百姓见到陈文仲及这些乾军骑兵时,眼中大多流露着希望。
    因为那些吃不饱饭的农民,渴望着能得到朝廷的救济。
    而如今大宋没了,他们能指望的,只有大乾。
    那大乾天子南粮北调,救济黄河以北的百姓之事迹,也让他们心中的希望更加浓烈。
    实际上,福建归为大乾一部分的这件事,已经算得上是民心所向。
    只要范家叔侄愿意就此解散这支有着一些武装力量的起义军,那许多事情也将水到渠成。
    队伍行走在有些拥挤的长街上,长街一侧,是一间酒楼。
    酒楼二层的一间客房内,名唤苏朗的青年坐在窗前,望着长街下方的队伍。
    下方,为了陈文仲的安全,陈文仲已经由骑马改成了坐马车。
    马车周围,簇拥着乾军骑兵,还有时刻警戒着周围的起义军将士。
    如此,就算是有人想从两边放暗箭刺杀陈文仲也不会太容易。
    就算侥幸得手了,也很难逃过乾军骑兵和起义军将士的追杀。
    冒死行刺的勇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大人,如果乾廷此番来人,真是为了招安,那范汝为大概是愿意接受招安的。”
    苏朗身后,陈彪笔直站立,开口说道。
    苏朗闻言,沉思片刻,然后问道:“这范汝为……有没有家人?”
    陈彪闻言,瞬间便明白了苏朗的意思,眼神一寒:“范汝为……有个妹妹,而且兄妹情深。”
    “若是范家叔侄真要接受招安,我们的行动也得开始了,就先从范汝为的这个妹妹开始吧。”
    苏朗表情平静地说着,此番来到福建,来到建州,他要搅动一番风云。
    不久之后。
    陈文仲于范家厅堂内,见到了范家叔侄二人。
    此时,范汝为和范积中同排坐在上首的两个位置上,陈文仲则是坐在了下边,其身后站着的,是孙均及四名乾军骑兵。
    一名丫鬟给陈文仲倒上了一杯茶,然后离开。
    “大人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
    上方,范积中率先说了话,语气略显客气,虽是反贼,但也以大人二字称呼陈文仲。
    陈文仲举杯轻轻抿了一口热茶,开口说道:“本官奉旨而来,是替陛下向你叔侄二人传话。”
    闻言,范积中和范汝为相视一眼,范积中又问:“不知是什么话?”
    “陛下说了,立即解散民众,你叔侄二人不仅能活,还能回京听封,陛下也会像对待黄河以北的百姓一样,对福建一地的百姓发粮赈灾,将福建一地的百姓视做大乾的子民。但你叔侄二人若是不解散民众,我大乾之师所至,不会留手。”
    陈文仲的一番话简洁明了,有些霸道。
    但这是大乾天子的意思,范家叔侄二人心中就算不爽,也不可能在陈文仲面前表现出来。
    不过陈文仲只是这么一说,也不可能就能让范家叔侄二人马上下令解散民众。
    再说了,解散民众听起来简单,真要去做时也不会是件容易的事,纵使范家叔侄是这支起义军的领头人。
    因为这当中,不愿意向大乾屈服的人不在少数。
    毕竟许多人曾经都是没有身份地位的农民,如今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享受了上位者所享受的一切,如果就这样解散了,再回去种田耕地,当一个农民,大多数人肯定难以接受这样的身份转变。
    “只是我叔侄二人回京听封?”
    范汝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问道。
    也不怪范汝为会这样问,因为这样的招安条件,抛开大乾会对他们发粮赈灾不谈,实在是有些欺负人了。
    “对。”
    “那其他人……”
    “陛下说的很清楚了,他们,都将是我大乾的子民。”
    陈文仲知道范汝为还想说什么,直接开口打断并解释。
    厅堂一时间变得沉默,叔侄二人又对视一眼,范积中神情显得无奈,范汝为也有,只是这无奈之中,似乎有着一些不爽,却也没有准备多说什么。
    他其实并不怎么在乎招安的条件,他想的只是所有人都能吃饱饭。
    但如此条件,起义军中肯定有许多人不满。
    解散所有人便也会变得困难。
    陈文仲似乎看出了范家叔侄的为难,这时便也开口说道:“你们解散了民众,会有我大乾的军队入驻福建,这也是为了之后的赈灾做准备。”
    陈文仲如此说,许多问题便也不再是什么问题。
    因为解散民众之后,只要大乾的军队入驻了福建,接手了福建,那就算有人不愿意接受招安也不会有什么办法。
    但这也再一次体现出了那大乾天子的霸道。
    这不就是让范家叔侄解散起义军,放弃对抗,直接将整个福建交出去,由大乾的军队掌管吗?
    当然了,范家叔侄也都知道,只要大乾天子承诺的发粮赈灾可以落实,这一点也无可厚非。
    毕竟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接受大乾的招安,成为大乾的一员。
    但若是大乾掌管了整个福建,并没有发粮赈灾,那接受大乾的招安又有什么意义?
    若最终真是如此,那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吗?
    “我叔侄二人可以不去汴京听什么封,受什么赏,但在解散民众之前,要看到大乾发粮赈灾的诚意。”
    范汝为思索片刻,如此说道。
    而下方,陈文仲淡淡开口:“陛下的承诺,就是诚意。”
    陈文仲的这句话一出,叔侄二人皆语塞无言。
    陈文仲继续道:“你们可以相信陛下,至少,黄河以北,那些因为战乱而受苦受难的百姓,在陛下的旨意之下,已经得到了救助。陛下之仁心,已然是天下皆知。还有,你叔侄二人从始至终,反的都不是大乾,而是宋朝。这也是陛下愿意加封你二人,愿意对福建所有受灾百姓发粮赈灾的原因。换句话说,陛下并不只是想着收复福建,统一中原,陛下想的,还有这福建路,上百万遭受天灾,每日忍饥挨饿的百姓。”
    陈文仲的话,再次让叔侄二人陷入了沉默。
    他们不知道该不该相信陈文仲,该不该相信那大乾天子,但说实话,要想让那么多人不饿死,只有招安之后,乾廷可能的发粮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