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巨兽东流
作者:彩色键盘   穿宋,我反了最新章节     
    太行山。
    林间的一处巨大空地里,是一座座木棚,乍看有些像原始部落民族的居住地。
    但这里的人,一些身着甲胄,一些身着宋朝服饰,并非原始部落里的民族,而是抗金义军。
    其中一个木棚内,是名为王彦的中年宋将和名为傅选的青年人。
    傅选曾经是清风寨的义军头目,四个月前带着手上的义军加入了王彦的队伍,也是第一支主动加入王彦的义军,因此成为了王彦的心腹。
    傅选此时开口禀道:“启禀将军,前方传回消息,羊角山被攻破,女真大军朝太行山来了。”
    羊角山和太行山的两支义军这半年来也有交流,大多时候各自抗金,也有过几次合作,但都未曾考虑过合并。
    这当中的原因可能是双方都没有想投靠对方的打算。
    在宋军时,韩世忠和王彦都是厢都指挥使,算是平级,各自有了势力之后不合并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此时听闻羊角山被攻破,女真大军朝太行山而来的消息,王彦开口问道:“有没有韩将军的消息?”
    傅选回答:“没有。”
    王彦又问:“派往后方的人,还未回来复命?”
    傅选又答:“没有。”
    前些天,王彦就派人去往后方,也就是黄河以南。
    只为联系上宗颖,向宗颖说明他们的情况。让宗颖知道,若是大军此时过河收复失地,他王彦将会率领手上的义军协助。
    虽然如今自己是这五万义军的统领,但王彦从未忘记自己是一名宋将。
    对于手上的这五万人,王彦也时常跟他们说他们不只是义军,还是大宋的抗金队伍。
    有朝一日,将会归为大宋的军队。
    “将这消息传下去,让所有人做好抵御金军的准备,”
    王彦缓缓开口吩咐。
    傅选开口应下:“末将领命。”
    黄河以南。
    滑州,白马城。
    这里是宋军主力的所在之地。
    一间堂屋内,是宗颖一人独自徘徊。
    大宋如今的局面,似乎已经到了最差的时候。
    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他,此时不只是忧虑金军打过黄河,还忧虑叶贼的趁机作乱。
    而且宗颖隐隐感觉,沉寂了五年的叶贼,就要有动作了。
    如果真有那一天,他能做的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
    他也时常思索现在的局面是怎么造成的,为此他很是愤怒,愤怒杜充的投敌叛国。
    如果没有杜充的贪功冒进,如果没有杜充的投敌叛国。
    他或许已经打败了女真西路军,活捉了完颜希尹。
    如果是这样,局面不会是如今这副样子,黄河以北不会丢得这么彻底,这么莫名其妙。
    最关键的是,如果他们击退了金军,就能全心全意去对付可能作乱的叶贼。
    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瞻前顾后,局势困难。
    “启禀宗帅,发现三名可疑之人,自称是黄河以北的义军,奉王彦将军之命前来,说是要见您。”
    堂屋外,传来了一道声音。
    闻言,堂屋内的宗颖停止了徘徊,同时皱起了眉头。
    黄河以北,韩世忠和王彦的事他是听说了的,为此,还想着率大军过河与义军一起收复失地。
    “带他们三人进来。”
    宗颖语落,两名宋卒的看护下,一名青年宋将将三名百姓模样的青年带了进来。
    走近,三名青年齐齐拱手问候:“属下参见宗帅。”
    宗颖打量了三人一眼,然后问道:“你们是王彦的人?”
    “是。”为首的青年回道,“王将军让我们前来,给宗帅带话。”
    “什么话?”
    “王将军请求宗帅派大军过河,收复失地,届时,王将军也会协助大军。”
    “你们现在有多少人?”
    “五万。”青年回答。
    宗颖思忖了良久,然后说道:“回去告诉王彦,大军将会过河,收复失地,只是还不是现在,让他先撑住,等待本帅的命令。”
    “属下领命。”
    青年大喜回道,无论如何,他得到了宗颖想过河收复失地的想法。
    宗颖也确实有这样的想法,当初退守黄河是为了巩固防线。
    如今黄河边上的防线已经算得上牢固,想的自然就是过河收复失地。
    有义军的协助,自然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宗颖不愿错过这个机会。
    没有立即下达命令过河,也只是因为还没有向宋徽宗请命。
    毕竟这样的事太大,他虽然是这天下兵马大元帅,但没有天子的旨意,他还是不能率领大军过河。
    乾地,大江之上,三百零八艘战船像一头头巨兽般顺江水东流而去。
    每一艘战船上,都立着一面迎风飘扬的大旗。
    旗帜大部分都是黑色,中间绣着一个金黄色的大字,“乾”。
    沉寂了五年的大乾,选择在这永平六年的秋日,东征了。
    当中一艘大船上,一身黑色甲胄的叶凡立于船头,感受这夹杂着江水寒意的秋风,一时间有些思绪万千。
    曾经蜀国东征伐吴的那场夷陵之战的开头,估计跟自己现在东征的开头差不多。
    那场大战过后,蜀国也就逐渐没落了。
    当然了,蜀国的逐渐衰落不单单是夷陵之战的大败,或许还有刘备的去世,蜀国多位名将的去世。
    叶凡身后,名为施平安的将领走了过来,恭敬说道:“启禀陛下,前方传回消息,说是福建路多地闹了饥荒,有农民造反,造反的人数已经多达四万之众。”
    叶凡淡淡问道:“是谁带头造的反?”
    “带头造反之人名唤范汝为,之前是个普通农民,灾荒之后为了生计,贩卖起了私盐。也是因为如此,被官府派人缉拿之时带头造反了。”
    “范汝为。”叶凡淡淡吐出了这个名字,好像没什么印象。
    北宋造反的人,他貌似只记得方腊和宋江。
    这范汝为,他实在没印象。
    当然了,没印象是叶凡自身的历史知识贫乏。
    如果他真的熟读宋史的每一个事件和人物,就应该知道南宋初年的范汝为起义。
    而且此次起义的规模并不算小,人数最多的时候已经发展到了十万之众,引起了宋高宗的重视。
    使得宋高宗派韩世忠前去平叛了此次农民起义,此次农民起义也才得以平叛,范汝为最终自焚而死。
    但因为历史的走向发生了改变,没有南宋,也没有什么宋高宗,韩世忠如今也还在黄河以北扛起了抗金大旗,生死不明。
    但范汝为还是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而且相比正常的历史走向,范汝为起义少了很多阻碍,因为如今的大宋朝廷,实在没精力分心去管起义的范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