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休闲食品、能量饮料,运动饮料
作者:银科   超级农业巨头最新章节     
    “行,就按照你说的来,”王东继续问道:“你说要投资食品行业,具体我们要投资什么食品?”
    因为之前王青只是说要投资食品,具体的又没有说,这让他心痒难耐。
    “投资休闲食品,运动饮料和能量饮料。”王青说道。
    王东问道:“食品和饮料?这行业现在蛋糕好像分好了吧,我们同时抢几个行业的蛋糕,你就不怕一批大型玩家围剿我们王氏控股?”
    “怕的话,我就不会选择创业了。”王青认真分析道:
    “近年来,在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双重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将休闲零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零食市场规模不断壮大,行业将呈现出长期稳定增长的态势,“小零食”正在成就“大生意”正在成为现实。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年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休闲零食的市场规模达亿元,预计将保持6%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到2020年我国休闲零食市场规模将靠近3万亿元,而2025年我国休闲零食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基于庞大消费人群及高购买频次,我国休闲零食行业整体市场空间较大并且仍处于成长阶段,未来休闲零食行业发展潜力较大。
    在休闲零食产业中,薯片品类则占据了“半壁江山”。
    诞生于1853年的薯片,开始在20世纪20年代批量化生产,从而走上了全球化之路。
    尽管拥有百余年发展历史,在当今的休闲食品市场薯片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仍然是名副其实的零食界大佬。
    随着国内人均收入水平提升,不仅提升了人们在零食市场的支出,而且也带动了薯片产业品类的消费增长。
    近几年来薯片市场飞速发展,更是积累了一大批重度消费者。
    尤其是在公共事件影响之下,消费者对于“减压、愉悦的慰藉型商品”的需求大幅增加,具备“情绪安慰”标签的薯片零食水涨船高,成为广大年轻人热衷的消费选择。
    买薯片的理由各种都有,有的情感动机是想宠爱自己,有的情感动机是带来舒适感,有的的改善心情,有的是保持活力。
    真的是奇葩的很啊!!!!
    消费者对于零食的健康和新鲜度也十分重视,根据the harris poll的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健康”成为了连续几年的年度关键词。
    80%以上的消费者将健康放在购买休闲零食时考虑的首位,其中千禧一代的比重达到88%。78%的消费者关注新鲜度,千禧一代比重达到85%。
    与此同时,新生代消费者非常在意休闲零食是否具有独特口感或者高颜值的包装,这也促使品牌产品朝向美观和美味的方向发展。在需求迭代之下,乐事品牌凭借高颜值外观及差异化的口味俘获年轻人的心,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力。
    对休闲食品来说口味是第一要素,特别是年轻消费者,他们对于新奇口味有更高的要求。乐事作为薯片大佬,每年都会推出新口味来满足人们日渐挑剔的味蕾,以此来抢占年轻人的市场。
    而且随着春季的到来,品牌开始打起了季节营销,大量休闲零食、食品饮料都推出了春季限定。
    现在90后00后是消费主力军,作为乘坐互联网快车成长起来的一代,
    他们更是深谙当今的流行文化,国潮就是当前每个年轻人追逐的热门趋势。
    为此乐事推出了五款中国味限定薯片,包含辣卤鸭脖味薯片、香浓奶糖味薯片、咸蛋黄肉粽味薯片,以及北京地区限定的老北京京酱烤鸭味、四川地区限定的巴蜀藤椒钵钵鸡味。
    前三款分别与三大“国民品牌”——大白兔、周黑鸭以及五芳斋进行联名。
    乐事与香辣入魂的周黑鸭合作,辣卤鸭脖味薯片充满浓烈的辣卤香气让人垂涎三尺;
    大白兔奶糖陪伴了无数中国人的童年,乐事此次与大白兔的联名,香浓奶糖味薯片融合奶糖和薯片,
    迅速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距离;乐事联名五芳斋百年老品牌,咸蛋黄肉粽味薯片挖掘粽子新吃法,
    将咸蛋黄的浓郁鲜香与薯片结合,巧妙融进消费者端午吃粽的生活场景,激发消费者购买欲。
    目前产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线上线下铺开限时销售,包括各大电商\/o2o平台,以及线下各大卖场商超。
    传统薯片行业的战争一直存留在营销和口味上,在产业重构升级下,也为品牌跨界和破圈提供再升级和创新的机会。
    消费者的年轻化,国货潮流的兴起,跨界营销的大火,电商渠道和营销渠道的红利,都在为休闲食品市场“造风”,薯片品类自然也在顺风而上。
    由于市场不断更迭,如今年轻人正经历着和父辈们完全不同的时代,
    品牌则需要应对变化做出改变,来抢占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的心智。
    z世代作为品牌关注的重点需求,消费群体、消费者心智、消费场景的变化正带给它们带去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口味营销是薯片行业最初级的营销方式,也一直是品牌最直接、最有效的营销方式。
    但是从乐事的新品动作来看,口味、限量、颜值、跨界,可能是品牌未来建立起品牌护城河,进而制胜市场的关键。
    可见品牌想要年轻化不仅是要在形式上抓人眼球,更要在产品和品牌内涵上不断创新,引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才能真正实现传统经典品牌的焕新,让品牌与年轻群体打成一片。
    现在90后和00后是市场消费主力军,我们王氏控股杀进去。
    可以说是风险与机遇并存,而且现在的90后和00后都很爱国。
    只要我们的产品不差,加上我这个大网红代言的话,应该能分到蛋糕。
    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山寨嘛,德国,日本,和我们国家,哪个不是以山寨起家的。
    山寨要是做好了,完全可以干掉前辈。
    这样的例子可不在少数。
    至于投资能量饮料和运动饮料,我觉得它们还有利可图。
    我国能量饮料市场起步较晚。
    1995年底红牛进入中国标志着我国能量饮料产业的正式起步,此后行业呈现快速增长。
    到年底,我国能量饮料市场销售总金额应该能达到390多亿。
    从2014年以来,能量饮料非现场消费的销售金额复合增速为15.02%,是饮料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之一。
    预计2020年能量饮料非现场消费的销售金额有望突破450亿元。
    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起步晚,能量饮料的人均消费水平仍显着偏低,成长空间广阔。根据欧睿国际及中金公司研究部整理的数据,2017年中国大陆功能饮料4人均消费量为2.2升,消费金额为6.2美元,人均消费金额不足中国香港的50%,与英国、日本和美国差距更大,约10%-20%。
    近年来,能量饮料的消费群体逐步扩大,消费场景也更加多元化。从职业分类上看,能量饮料的主力消费军从工作时间较长的司机、蓝领工人、快递员、医护工作者等逐步扩大至白领、学生等更多的消费群体。而消费场景也从加班、熬夜、运动后等各类“疲劳”场景逐渐扩展到聚会、旅行、日常保健等更为休闲的消费场景,部分能量饮料品牌开始赞助游戏电竞、音乐节等活动,开发了新的消费场景,更加符合消费年轻化的趋势。消费群体的持续扩大、消费场景趋于多元化以及品牌不断丰富是中国能量饮料消费水平不断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上个世纪90年代,消费者开始初步认识能量饮料,各大品牌逐步涉入能量饮料领域,消费者接触越来越多,对其“能量激活”、“提神醒脑”、“抗疲劳”印象加深,并通过口碑传播给潜在的消费者,形成了正向的消费反馈,增强了消费者对能量饮料的接受度和主动消费意识。同时,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工作时长增加,加之运动、电竞、音乐节等能量饮料消费场景不断拓宽,消费者对能量饮料的需求不断增长,部分年轻一代消费者养成了对能量饮料的消费习惯。此外,销售渠道的不断铺设、下沉和自动售卖机、互联网等新销售渠道的引入,让越来越多消费者可以方便购买到能量饮料,市场接受度不断提高。
    能量饮料市场潜力十分可观,对潜在进入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经过多年的发展,行业形成了红牛、东鹏特饮、乐虎、体质能量、战马等知名品牌,领先的形势已经确立。领先企业在品牌、营销网络、规模经济、食品安全及质量控制、技术研发等方面对潜在进入者形成壁垒,行业集中度较高。近年来,东鹏特饮、乐虎、体质能量等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大。
    随着能量饮料市场的兴起,较高的毛利率也吸引了众多参与者。近年来,部分知名企业纷纷推出了新型能量饮料产品,如统一旗下的够燃、安利旗下的xs、伊利旗下的焕醒源等,但此类产品在国内销量较小。
    运动饮料区别于主打牛磺酸的能量饮料,运动饮料以抗疲劳、轻补给概念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
    近年来,伴随国家全民健康热潮的兴起,中国运动饮料市场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2017年中国运动饮料市场突破50亿,2019年市场规模将高达125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9年,中国运动饮料市场规模将高达125亿人民币。
    预计,2024年达198亿人民币。
    从2014年至现在,运动饮料的零售额以15.1%的复合年增长率增加,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9.6%,是饮料行业大盘中不折不扣的潜力股。
    反正我很看好它们的未来,不过我们现在资金少,只能猥琐发育,慢慢来。
    啤酒之所以投资那么大,是现在国内的同行越来越过分了,我有点不爽。
    看看现在的国内同行,工业啤酒百威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进入市场上,但是国内同行的啤酒只用7天就上市了。
    价格比以前贵,而且味道也没有以前小时候那时候好喝了,不知道他们为了提高利润,增加了多少辅料进去。
    啤酒就像喝马尿一样,见到人家百威涨价,也跟着涨,关键是质量也要提上来啊!
    光提高价格,不提高酒的质量有屁用。”
    听了他的话,几人都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