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空间来历,娇贵二师兄
作者:银科   超级农业巨头最新章节     
    “王总,你们这是种的什么植物?为什么会这么香?没有鸡屎那些味道?”
    主持人顿时来了好奇心,正常来说鸡舍不都是一大股鸡的味道吗?
    而他们养殖场为何没有?
    听到她的问话,其他人认真倾听起来,其实他们也很好奇。
    “我们种的是常春藤,还有其他的绿植,有香味是因为这是一种净化空气后释放出来的,
    这是我们老板在深山老林里找到的,老板给它取名叫龙春藤。四季常青,而且很难种活,”王东开始吹嘘起来。
    虽然众人觉得他吹得有点过了,但是几个客户看到李富也在场,而且时不时点头赞同。
    他们又有些不敢确定,质量真的有王东吹嘘的这么好。
    但是他们眼睛看到的又不得不让他们相信。
    而且李富的酒店生意比他们做得还大,人家在全省可是还有其他分店的。
    和他相比,他们的生意就小多了,他老爸李斌虽然不是市里的首富,但是也是全市里排名靠前的几位富豪。
    富源集团除了房地产业务,还有建材,和其他业务。
    整个下午,一群人看了山上很多地方,鸡鸭场,养猪场和水稻种植基地,晚上王母更是用鸭子和北京油鸡做了好几个菜给新的客户尝尝味道。
    而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同样被留了下来一起吃晚饭。
    下午他们拍好素材后就传回了电视台里,晚上在贵省的新闻联播播出。
    罗明是一个贵阳人,事业是做高端食材供应链的老板,生意做得不错。。。。
    随着消费升级,现在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十分注重健康问题。
    所以这几年有机食品渐渐在国内火了起来,但是有机种植生长慢,没有多少人从事这方面。
    最近他的生意做到了香港和深圳那边,都是给那些高端酒店和饭店供应食材的。
    他听说省内其他地方,有很多散养的猪和鸡鸭,质量不错。
    但是他看了好几个地方的产品,说是生态养殖,但是他拿去机构检验,里面都含有催生素和化学药品,这让他有些失望。
    不过他也能理解,生态养殖长得慢,周期很久,而且价格又不是很贵,对养殖户来说,利润本来就低的养殖业,要是周期久的话,那就不赚钱了。
    回到家里,他见自己媳妇在客厅看电视,此时播放的是贵省的新闻联播。
    “新闻联播有啥好看的。”虽然心里吐槽,但是罗明还是坐在了沙发上。
    只听播音主持说道: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出现了很多娱乐软件,这让普通人走红的机会那是比以前容易多了,各种类型的网红都有。
    今天我们本省的一位网红王青,目前他在抖音上拥有2600万粉丝,但是他的作品和别人不同,都是他在农村生活的一些日常。
    而且我们这位网红老乡和别人不同,人家红了后都是直播带货,但是他呢直播他在家里种植和养殖的情况。”
    播音主持说了几句后,视频里就出现了王东介绍养殖的画面,还有漂亮鸡舍鸭舍和养猪场。
    看到这里罗明顿时眼前一亮,不光环境好,而且视频里还有那些鸡鸭在四处玩耍。
    他觉得这就是自己要找的食材,如果有这样的高品质食材,那么自己的生意就能很快在深圳和香港那边脱颖而出。
    不过视频里拍得太好了,自己到现场看才能知道真假。
    特别是视频里王东说的,鸡鸭有各种氨基酸可以当成药用,这让他有些怀疑。
    王青家里,众人因为要开车,所以没有喝酒,吃完饭王东看着几个客户说道:
    “几位老总,产品什么也看到了,而且说实话,检验报告也出来了,所以我没有跟你们吹牛,李总昨天拉走了1000只鸭子,500只北京油鸡。”
    “王总,我们知道你们公司的产品好,但是这出栏价格就不能便宜点吗?”
    “对啊!这价格可比同行贵好几倍了!”
    “就是,如果价格便宜点我们就可以接受了,但是现在这个价格真的太贵了,我们进货也赚不了多少钱。”
    几个客户你一言我一语,就是想让价格低一点。
    不可能房东开什么价,他们就出多少钱吧,做生意嘛,至少要讲价不是。
    节约下来的成本可就是利润啊!
    “各位老总,我们就卖这么多钱,是不可能降价的。
    今天你们也看到了,我们的成本太高了,卖低我们根本就不赚钱,
    这些产品你们买回去绝对物超所值,现在山上鸭子还有九千多只,北京油鸡还有一万多只,
    但是今晚因为上了新闻,估计这点产品没多久就要售罄了,如果各位老总还犹豫不决的话,就只能等下一批货出来了。”王东也不生气,笑呵呵的说道。
    闻言几人脸色一变,如果没有上新闻还好说,如果上了新闻的话。
    那么了解的人肯定就越来越多了,这么好的产品他们想要,同行肯定也想要。
    那么就只能按顺序排队了。
    “王总,我明天就来拉,希望你们不要喂食。”
    “对啊王总,你可不能坑了我们。”
    “我也明天来拉。”
    “东哥,我也明天再进一些货。”
    “……”
    ……
    住进酒店后,王青放开神识没有发现房间里有摄像头后,他拉上窗帘锁门进了空间里面。
    随着他实力的提升,空间的面积也慢慢的变大。
    现在他的实力达到了筑基期中期,而空间面积已经长到一万亩左右。
    他不知道这混沌珠究竟会有多大,不过看着空间里这么多的空地,他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种植一些药材和价格昂贵的树木。
    随后王青摇了摇头,贵省哪有什么贵的树,种了卖的时候也很麻烦。
    而且这东西还不能走量,还是种药材好,可以走量,到时候自己在外界租一块地也种药材的话。
    这样就能说得通了。
    想到就做,于是接下来几天时间,王青把空间里的几千亩平地,种了很多药材,这样自己以后进入医药行业的话,就不用担心没有原材料了。
    种完了药材,王青就在空间的木屋里学习知识。
    在他在空间里待到十五天的时候,他在一卷竹简上面知道了空间的来历。
    这混沌珠是神界的至宝,后来无意间被前任主人得到。
    前任主人修炼的是阵法和医药,自己本身的实力不强,都是他通过各种丹药把境界提上去的。
    一次醉酒后无意间说漏嘴了,然后就被神界各位大佬追杀,知道自己跑不了,于是在众人围攻他的时候,选择了自爆。
    从此神界没有了这号人物,至宝也消失了。
    从他被追杀时,他知道自己早晚会有跑不掉的时候。
    所以他把自己所学到的阵法和医药知识记在竹简上和信息石上面。
    功法只是记录到了渡劫期,他就直接被围了,然后自爆了。
    也就是说王青修炼到渡劫期就没有办法修炼了,成不了仙。
    除非他自己创造出后面的功法,无法飞升,虽然让王青有些失望,但是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
    自己原本就是个普通人,因为得到了空间,所以在见识了广阔的世界。
    自己已经很满足了。
    没有必要纠结这些。
    而是盘腿坐下练习阵法。
    他的公司想要做大,只有通过开金手指才行。
    要不然需要很久才能做大,就像温氏,牧原,新希望这些千亿巨头,咱家都是发展了几十年,才有今天的规模。
    如果他没有金手指的话,又没有资本,一辈子都很难做到人家的规模。
    农业不像互联网,靠一两个创新就能成为巨头。
    但是农业行业是重资产行业。
    其实,早在2014年,王健林带着扶贫任务来到贵省,就有一个关于养猪的初步设想。
    希望能在贵省建一个足够大的养猪厂,再借用遍布全国的万达广场,达成产销一条龙,解决脱贫难题。
    然而,王健林远远低估了养猪行业的成本。
    养猪行业已经变成了一个需要技术和管理,需要高投入的行业。
    经过半年的论证,王健林才发现建一个十万头规模猪场,需要砸进去几个亿。
    “盖一个猪场几个亿,我们建个五星级酒店才多少钱。”当时的老王生气说道。
    如果只是前期投入大,也许王健林并不会因此收手,但养猪行业的不稳定。
    则更加坚定了各大企业,包括万达不加入养猪行业的想法。
    从1994年开始,养猪行业经历了六个周期,具体表现在:
    猪肉价格上涨,养猪行业扩产,产能过剩,猪肉价格下跌,养猪户大批退出,然后价格再上涨,循环往复。
    跟老法师斗法,盲目跟风很能力不足的企业,只能是鸡飞蛋打,新入行的企业也很难在,高投入的前提下盈利。
    从这个角度来说,王健林当初选择不进入养猪行业是正确的。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农户建个猪舍,每平方米成本只有三四百元,像王青自己的养猪场,差不多就是这个成本。
    但是规模化养殖,养猪尤其是大型规模化的养猪,必须集约化、精细化,所以是一项耗资巨大、技术密集、管理精细的生意。
    早年间的农户散养,到2000年起至今,进入专业化养殖户崛起的阶段,形成的“公司+农户”的温氏模式
    和“一体化自育自繁自养”的牧原模式。
    建设一个出栏量10万头的养猪场,需饲养:养存栏公猪215头,后备公猪20头,生产母猪5358头。
    后备母猪540头,哺乳期仔猪头,保育猪头,生长育成猪头。
    水、电、交通等因素,日用水量达125~250吨,猪场的装机容量较大,一般为700~800kw,每天进出的饲料、粪便、生猪等约200吨。
    它的投资额就要超过1亿元,还不算饲料和人工成本。
    不仅要操心育种、饲料、人工授精、疫苗、大气污染、水污染等无数琐事,还要琢磨如何提升料肉比、psy、商品代存活率等,核心商业指标,管理成本极高。
    比如最近正邦集团在济南商河建设的的三四十万头生猪规模场,项目占地总共400亩,猪舍每平方米建设成本2500元。
    而城市中常见的高层住宅,不含室内装修的建设成本,也不会超过2000元,可见生猪居住环境将比人还好。
    与普通房地产开发投资有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土地购买不同,建设猪舍,拿地成本很低,是租赁的农业用地(非耕地),一般在1000元\/亩,400亩也只有40万元,大部分投资都用于硬件建设。
    猪场硬件建设几乎与厂房无异,甚至比厂房更精细化,比如安装一个接着一个的大大的排气风扇;
    里面有自动化的供水线、供料线,以及温度控制、空气质量系统预留;
    猪舍划分严格,有母猪生活室、产房,仔猪保育室、育肥室等,还有污水处理设施等。
    举例来讲,温度超过31摄氏度时,母猪就可能会中暑死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也为了使其能尽快繁殖生育,实验证明,23-25摄氏度是最佳温度,
    可以保证它正常发情、排卵,因此新建猪舍会配备空调、暖气,保证室内恒温。
    由于恒温控制,大企业的母猪每年能生产2.3窝仔猪,而普通散户,有的都达不到两窝,
    从生产次数上就有优势;从每窝生产数量上来看,正邦一窝能生产21-23头,而散户只有十五六头。
    还有猪粪尿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这些设施设备是环保养殖必须要配置的,
    不管是氧化塘还沼气工程,也是一笔不菲的投资,现在市面上推荐的农科院环发所博士后马瑞强团队研发的纳米膜无臭堆肥机,
    采用膜覆盖好氧堆肥技术,对养殖废弃物进行高温腐熟,发酵的有机肥达到全量还田标准,
    可对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集中统一处理,减少设施投资成本,资源化利用效率高。
    从疫情控制、卫生角度来讲,规模企业的仔猪成活率也更高、母猪生产能力更强。
    比如猪舍中安装的排风扇,主要为了排氨气,因为如果氨气过重,会引起母猪呼吸系统感染,
    同时母猪寿命也会缩短;规模企业的母猪,连续繁育三五年没问题,而一些散户,生一次就不行了。
    成本如此高,所以二师兄的肉就变得娇贵了。
    企业为了赚钱,不得不采取饲料喂养,如果像王青这样养的话,绝对亏得毛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