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鸳鸯9
作者:不夏凡   快穿红楼之就是要跟系统对着干最新章节     
    至此贾母已经将孙子外孙女的事全了解透了。
    宝玉黛玉情投意合,偏有外八路的亲戚从中作梗。贾母心里明白,她的宝玉虽然不中用,可也是个香饽饽。旁人眼馋想要,肯定会惹出大麻烦。
    只是她不理解王夫人,难道她那么糊涂?为了拉拔家里的亲戚,就不顾黛玉的亲爹林探花了?
    她有这一问,鸳鸯也正在心里筹谋。
    黛玉的短处就是失母失父。若不是如此,两家门户相当,门第匹配,家风更清,正是良配。
    若林如海活的长,不说便是这亲事成不成,只多他这门亲戚,贾府就难跌倒。
    “老太太,咱们想这些都太早。反正孩子都在眼前,这品行模样咱们都看着。只要长辈同意,哪里还有差的?”
    最要紧的是林探花活着,还能在朝堂前显耀。
    他才干是有,最难处只是短命。若是提前关注保养,或许还能延长寿数呢?
    有了当大官的父亲这一层,黛玉哪里还有短处?必定会一家有女百家求,王夫人也说不出什么话来的。
    贾母听到这里,眉开眼笑。果然,女婿的事应在这里,不过是身子不行,又不是犯了大罪。
    想到女婿林如海的来信,说余生已经不打算娶妻,只守着黛玉生活。
    贾母心里感叹女婿深情,对得起女儿。一面又觉得家里没个当家的女人,这才叫女婿耽误了保养。
    既然女婿有志气,她也不好阻拦。便多尽一份心,叫医者多去关注着。
    又担心女婿的心情,常忧伤必定损心神。就叫儿子贾政多留意,常去信安慰着。
    贾政本来就事多,偏还被母亲安排了这么个差事,他心里叫苦。
    人家是探花郎,才干那么强。他一个妻家二兄,又不是科考上去的,哪里有共同语言可讲?
    贾政对别人都不输风度,只对上林妹夫不行。林妹夫是大学霸,他见了就觉得有压力。
    他又是舅哥,若是在信件来往中露了怯,那还怎么拿兄长的款?
    贾母不管这个,隔三差五的就追问情况如何了?女婿现在单身,不上心关心着些,这亲情怎么能深厚?
    贾政没法子,只能一天一封家书写着。
    好在他家养着黛玉,也不是没有话题。
    一说子女教养,又想起家里的混世魔王。便只在信里夸黛玉乖巧懂事,宝玉胡闹没王法。
    林如海一连接到几封信,都是这种无关痛痒抱怨的话。他心里虽然觉得政二哥的行为古怪,但也确实亲近了许多。
    如今王夫人家养着黛玉,给了孩子足够的关爱。二兄或许是担心他想孩子,这才絮絮叨叨,说些家常。
    林如海守礼,便也常常回信。虽然不能说差事政事,但日常生活中又不经意带了出来。
    贾政看他工作辛苦,便感同身受。从抱怨宝玉厌恶读书,说到了哥哥贾赦日常给他找的麻烦。虽然大哥袭了祖辈的爵位,可不干正事!
    他一个人忙里忙外,还要给贾赦擦屁股。整个人焦头烂额,事业也不顺。
    林如海虽然奇怪二妻兄怎么变了个样子,但还是好言好语的回信。他也确实担心黛玉进京后不习惯,如今有贾政常来信汇报,心里也放心了许多。
    从贾政的信里,他还看出了别的事。
    贾政为了凑字数,日常就把京城的新闻记录下来,跟林妹夫八卦一下。
    林如海远在扬州,正是对这些信息知道的慢。有了贾政的日常播报,虽然会晚几天,但也比旁人强。
    离京在外的官员,最怕的就是离开皇帝的权力中心后,对政策理解不清晰。皇帝做成一事,传到地方上就变了意思。
    林如海是正经的保皇党,拥护皇帝的权威。可如今,天有二日,太上皇的意思也不能不顾虑。
    京城皇家两父子博弈,这国家大事就越闹的扑朔迷离。
    比如这回小选的事。太上皇的意见便和皇帝不同。
    皇帝表示家里穷,这招人的事就别闹那么大阵仗,节俭为要。
    太上皇就是不同意。
    他一辈子奢侈惯了,不能将就了事。如果皇帝不同意,他就要从勋贵家中挑人,动摇皇帝的地位。
    这些芝麻小事,却是为官者的要事。你可以不管,但不能不知情。
    各地方的富绅官吏,家里有正当年的年轻姑娘,都已经朝京城涌动了。这股潮流必定会动摇地方经济,富家小姐们的动向,也是一整个家庭权力财富的调动,可不能小看了。
    薛宝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的京,她们薛家没把女子参选当回事,只在最末尾才进了京都。
    京城里真正参选的都已经厮杀完几轮了,她才登场。
    于是就被批下去了。
    薛宝钗这时还小,也是个怕羞的。想日常躲在家里不出门,偏偏她们又是个做客的身份,少不得要出来见见亲朋。
    薛姨妈对此根本不在意。女儿虽然是个宝,可跟儿子一比又算不上什么。她一进贾府,见着宝玉就喜爱上了,觉得女儿的女婿根本不愁找。
    多好的孩子啊,比她女儿小三岁,正好可以拿来当女婿。
    她把做客当小住,小住当长住,只管借王夫人心善,说什么也不走了。
    想吃肉,脸皮不厚怎么行?
    薛姨妈就没女儿的矫情,看准了便宣扬出“金玉良缘”。反正林家的丫头只是妹妹,老太太也不能按头叫人都同意她的想法。
    在薛姨妈想来,贾母没把想法挂在明处,那就是没有。一家有女百家求,她的女儿又不差。
    再说女儿的金捡有玉的配,可这带玉的也多了去了,谁明指着喊是宝玉了?
    王孙公子谁家没个玉?就是真的没有玉,名字里带玉的也不少呢!
    进可攻退可守,薛姨妈只喜欢贾府的慈善,只要人家没拿大棒子赶,她就当作人家在留客呢。
    她唯一恨的是,贾家老太太手里有她家的小辫子,那个被儿子抢来的丫头居然是拐子拐的。人家的娘已经在贾府眼巴巴的等着了!
    若是那封氏是小门小户还好,不过拿几两银子打发了就是,可这人嫁的却是甄家!
    虽说不是金陵府里赫赫扬扬的那个,但也是甄府的本家嫡系,不过分支到外地去了,如今论起来都是亲戚。
    这甄家丫头虽然还没被儿子霸占,但也已经污了名声。如果放她回家,不说她那霸王儿子舍不得,就是封氏也未必答应。
    可若留在家里,那是当小妾还是当正妻呢?
    给妻位,薛姨妈替儿子觉得亏。若当妾,人家甄家必定不同意。
    这下麻烦可大了!
    薛姨妈看着高台上笑的和蔼慈祥的贾母,恨得牙根差点咬断。
    都是这好死不死的多事鬼给搅和的!干她娘的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