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小殿下是个大好人
作者:我家卖红油   正统嫡脉要造反最新章节     
    蜀地,一处远离天府城的偏僻村落里,里正正拿着一面铜锣在村子里走来走去地叫喊着。
    “集议了,集议了,大家都到村口来集议了啊,刺史大人发布政令了。”
    有人听到了他的叫喊声就从屋里走了出来,“里正,又发布啥政令了啊?”
    那里正就道,“好事儿!”
    “好事儿?啥好事儿啦?不是又要想着办法地从咱们这些平头老百姓们这里搜刮民脂民膏吧?”
    那里正就一脸正色道,“瞎说,这回这个刺史大人可是个青天大老爷!是要实打实地为咱们老百姓办事的!”
    有人就讽刺道,“之前那个刺史也说要实打实地为咱们老百姓办事的,可结果呢,不仅是个大贪官,而且还是个乱臣贼子!”
    “是啊,是啊,可坏了!那简直就是一群畜牲!”
    “谁说不是呢?!”
    见大家都对那当官的没什么好感,那里正立马就道,“唉,诸位,诸位,话可不能那么说,在下不否认这有的人啊他的确是坏得很,坏得咱们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再锤了他的骨头。
    但咱们也不能一竿子就打死了所有的人,这有的人他还是很好的嘛,就比如咱们大伙儿,你们看咱们这一村人,还有临近几个村的人,哪有什么坏人啊?
    所以啊,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比坏人多的,同理的,这当官的他也有好人啊?不是个个都是贪官污吏,他也还是有好人清官的嘛!
    再说了,那档子事情这才刚过去多久啊?咱们的陛下可是位英明睿智的君王,一生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和乱臣贼子了,这个时候他怎么可能又派个贪官污吏过来?定是有将那新任刺史彻查了个清楚的。”
    众人一想,都觉得他说得挺有道理的,毕竟他们这位陛下也一直都还是挺爱民如子的,有了之前的前车之鉴,那这个新刺史他肯定是彻查好了的。
    然后有人就问道,“您说的好事儿,是啥好事儿啊?”
    里正就道,“不是都说了到村口去集议了么?还问?去了不就知道了么?”
    有人就等不及了,直嚷道,“去去去,走走走,大家都赶紧的啊!那还耽搁什么啊?”
    于是大家都就往村口走。
    到了村口之后,有人就催促道,“里正,你倒是快说啊,啥好事儿啊?”
    里正就道,“不急,不急,等大家人都来齐着。”
    于是大家就三三两两地撺成一堆儿地开始闲话起了家常来。
    大概两盏茶的功夫,村民们都到齐了,里正就道,“大家肃静,都肃静一下啊!”
    现场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就将目光看向了里正。
    里正就道,“蜀国公主仁德,怜我等平头老百姓们生活多艰不易,故拿出一部分钱粮物资出来以示资助。”
    “啊,要给我们发钱发粮啊?”众人听后,立马就有人叫喊了起来。
    “哎呀,那简直是太好了,蜀国公主可真是活神仙啊!”
    “是啊,是啊!”
    “唉,发多少啊?!”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跟着就有人问道。
    里正就道,“这个钱可不是白拿的.......”
    他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人鄙夷地“切”了一声,“我就说嘛,天下间就没有那么好的事情!”
    里正立马就严肃了神色,瞪着刚才那说话之人就是一顿训斥,“李老四,你在那里瞎咧咧什么呢瞎咧咧?咋就不是好事了?你能不能容我把话说完了再说?”
    “好,您说您说!”
    里正就道,“虽说这些钱粮是要通过咱们的劳作所换,但却也是实打实的利国利民的好事!小殿下是希望用这些钱财物资在封地上兴建书院增设学府,新修水利还有交通要道。
    大家都知道自古这能读书识字的大多都是那些有钱有势的富贵人家子弟,而我们这些贫苦人家的老百姓们是没有那个资格读书识字的,但是从去年起陛下一道诏令就是我等寒门子弟也是可以入朝为官的。
    所以小殿下决定在其封地上每个县至少要有一所县学学府和一所私人书院,每个镇要有一所镇学府和一所私人书院,每三个村至少要有一间私塾。”
    “哇,居然要修建这么多的书院?!”大家就惊讶了。
    同时也有人就道,“这么多的书院,那也要有人去读啊?”
    有人随即就附和道,“是啊,是啊,那读书的花费可不少的,咱们这些平头老百姓的,就是一年忙到头也攒不下几个子儿的,哪还有闲钱去供孩子读书啊?”
    “是啊,是啊,上回我去赶集的时候,然后就听到一个杂货铺的东家说他家供了一个儿子读书,就在县城里的一家私人学堂里就读,每学期除了向先生敬献的常规六礼以外,还得自备书籍跟笔墨纸砚,外加自己的生活费,他们家儿子一个月的生活支出需得一千钱。”
    “一千钱?这么贵?”有人就大吃一惊。
    那人就撇嘴点头道,“可不是么?一千钱,这是我亲耳听到的,那东家还说他儿子都是学堂里花销最低的人了,有些富贵人家的郎君少爷那花销那才叫一个高,有时候在外面一顿膳食就是好几千钱。”
    有人就摇头,“那怎么供养得起?”
    “是啊,是啊,先说给那先生的束修其中一礼,就是那十条腊干肉,我家就拿不出来,就更别说那笔墨纸砚了,那些个可都是些极为奢侈又金贵的东西,我一家五口人就是不吃不喝三年恐怕也凑不够钱来买这些,还别说那一个月一千钱的生活费开销了,供养不起,供养不起啊!”跟着也有人就附和着道。
    “是啊,是啊,这要不怎么说寒门难出贵子呢?”
    里正在听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无奈摇头叹息之后就高声道,“大家都肃清,听我说,听我说!”
    于是众人又都安静了下来。
    里正就道,“这些事情小殿下都已经替大家考虑到了,所以接下来我要说的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主要的,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听啊!”
    有人就开玩笑地起哄道,“莫不是小殿下在拿出钱来修建了书院学府之后,还要免去了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们家里孩子的束修不成?”
    底下的村民们随即都就哈哈地大笑了起来。
    看着下面那一张张面带着嘲讽的脸孔,里正神色认真地就点了点头,“还真被你给说中了!”
    “啊?!”下面的众人一下子都就吃惊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副不敢置信的神情。
    “真的假的?!”有人就道。
    “是啊,真的假的?!”大家都不敢确定地又相互间彼此问着。
    里正就道,“自然是真的了,小殿下已经说了,凡封地子民,家中孩童已达蒙学之龄者,不论男女,不论贵贱,皆可到距家最近的私塾、学堂、书院免费就读三年,在此期间,学子们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皆由公主府全力承担,包括束修,书籍,笔墨纸砚,及学子们在书院里的每日餐食。”
    “啊?真的啊?那也简直是太好了!”
    “是啊,是啊,什么都不用我们出,而且是女孩子也可以读书啊?”
    大家跟着就兴奋激动了起来。
    里正就点头,“是的,你们没听错,你们什么都不用出,家中的孩子就可以到学堂、书院里去读书了,而且女孩子也可以读书识字。
    小殿下说读书可以使人明智,就算你家的孩子将来考不中功名,不走仕途之路,但是能识文断字,会写会算,也是可以有其他的出路的。
    比如说给人当账房先生,亦或者是做私塾先生,再不然就是有人想要蒙你也是不大容易蒙得住的。
    小殿下说我大魏朝以武立国,以仁孝治天下,自然,民众更应该都人人懂理,知礼,遵纪守法,而读书则亦可使人明理,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众人都就点头,“小殿下说的甚是!”
    “是啊,是啊,小殿下真是个大好人啊!”
    “活神仙!”
    “对,是活神仙!”
    有人就道,“若是那样的话,我倒是可以让我家的两孩子去读点书识些字!”
    “我也是,我也可以让我家俩闺女去读两天。”
    大家的脸上都就洋溢着开心的笑容,都说要送自家的孩子去读书。
    这个时候里正又就道,“不止呢,小殿下还说了,三年后,若是成绩优异者,公主府还能继续对其给予资助。”
    “真的啊?”底下的人又就惊讶了。
    里正就点头,“真的。”
    有人就问,“那者成绩优异者可否有什么标准?”
    里正就道,“自然,标准就是到时候公主府出题,若是能获得每个镇,每个县,每个郡,甚至整个益州府的头三名者皆可以获得公主府的继续资助。”
    “哎呀,那简直是太好了!”
    “是啊,是啊,那我回去了一定得叫我家那两小子到时候好好读书,争取让我家到时候也能出个官老爷!”
    大家都就笑得合不拢嘴,好不开心啊!
    然后有人就接着又问,“那里正,那新修水利,还有交通要道,也给咱们说说呗!”
    “是啊,里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啊?”
    里正就道,“虽说我蜀地富庶,且又被称之为天府之国,但是像那水利交通发达的地区也只不过是指蜀郡及其周边的几个平原郡县罢了,像咱们这种地处偏远的山区之地在天干天旱之年仍然缺水严重,那交通更是不便,山路弯弯绕绕,崎岖不平,危险不说,平时要是想赶个集,或者是去个稍微远一些的地方都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所以小殿下就想在我们这些偏远的地方也多修建一些水利工程,如沟渠,蓄水池,还有就是将我们山间的这些道路都修建的稍微宽阔一些,平坦一些,像能赶个牛车骡车什么的,这样到时候大家走起路来也更方便和更安全一些,还有就是大家到时候也能驾着牛车或者骡车到更远一些的地方去垦荒不是?
    现在朝廷鼓励垦荒,鼓励农耕,咱们老百姓们开垦出多少的荒地出来,那头三年咱们都是无需缴一厘钱的赋税的,种的多,种的好,那所有的产出都是归咱们自己所有。
    我听说咱们这位新来的刺史大人不但鼓励农耕,而且还鼓励经商,尤其是要加大那丝绸布匹的投产量。
    咱们这是丘陵地区,虽说不能像那平原地区多栽种水稻,但是咱们这里最是适合栽种桑麻,还有高粱,油菜籽,以及其他的一些农作物的了。
    到时候咱们可以多种植些桑麻多养些蚕,然后多卖丝,多种植些高粱多酿酒,多种植些油菜多榨油,这样咱们也能提高自己家的产量多赚钱不是?”
    大家听了都就点头,“嗯,是啊,是啊,里正说的是!”
    里正又就道,“小殿下旨意,凡修大路九尺宽,一公里者,得钱两百钱,另谷物三斗,凡修小路六尺宽,一公里者的钱一百五十钱,谷物两斗。
    凡修引水渠六尺深,五尺宽,一公里者,得钱三百钱,谷物四斗;凡修蓄水池,深六十尺以上,宽三百尺以上,长五百尺以上者每日得酬劳二十五钱,另包一顿午膳。
    县衙规定,咱们附近这几个村庄至少得有一个深六十尺以上,宽三百尺以上,长五百尺以上的蓄水池和两条以上的引水渠。”
    “哇,可以啊,那咱们到时候可以挣到不少的钱粮呢!”
    “是啊,是啊,我一家人一天就能修三公里路。”
    “我家也能啊!”
    “轻轻松松一天就能赚六七百钱外加近十斗的谷物,这个劳作划得来啊!”
    就人催促着问道,“里正,这几个工程项目啥时候开始啊,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里正就道,“从明天就开始!”
    大家都就点头,“好,好!”
    里正就道,“不过大家也不要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认为那些道路稍微的加宽一些就行了,这样轻轻松松就能领到那些钱粮了。
    我可告诉你们啊,这修道路,还有修建水里工程可是马虎不得的,这毕竟是关系到咱们子孙万代的福泽问题,道路在拓宽的同时还得压得板实,必要的时候还需要石块石头打基和铺陈,不然到时候稍微下个雨那道路就松软不说,而且还容易引起塌方,那沟渠水渠,还有蓄水池也一样的道理,一旦修建了,我们就希望咱们的子孙后代,十年百年千年万年都能够使用。”
    下面的众人都就点头道,“那是,那是自然!”
    里正见大家都同意,于是就接着又道,“那好,那明天早上大家用过早膳之后,就还是到这里来集合,到时候咱们分派下任务。”
    “好!”
    “没问题!”
    里正就点了点头,“我把这告示贴在这里了,你们都可以来看一下。”
    于是大家就一起朝那处专门用于贴告示的墙角跟处涌出,有识得字的,也有识不得字的,但是不耽搁那识得字的念给那不识得字的人听。
    大家在听了那告诉上的内容之后,有人就道,“这回可要让这小殿下破费些呢。”
    有人就道,“可不是么?小殿下封地这么大,每个郡,每个县,每个乡镇这光是修建学堂和书院就要花费不老少的钱财,就更别说还要在整个封地都新修道路和那些水利工程了。”
    “小殿下是个心善的,之前大天干的时候,她就有将她整个封地上的产出物资,还有据说她京郊的两个庄子上的所有产出都捐给了朝廷,让朝廷拿去救济全国的老百姓们,好多老百姓最后就是得力于她的那些捐赠才活下来的,不然恐怕早就饿死了!”
    “能遇到这么好的主子,我等也是三生有幸啊!”跟着一个白发苍苍,但却精神矍铄的老者就忍不住地感叹道。
    其他人也都纷纷地表示赞同,“是啊,是啊,我等着实是有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