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参谋团的建立
作者:斩孽缘   救岳飞建强宋最新章节     
    安顿好了这些将领。
    赵涛马不停蹄的去往不远处另一个集结地。
    这个集结地是举人们。
    这些举人姥爷,并没有认出这个三皇子就是做木兰辞的赵公子。那天赵涛穿的是很随便的,现在穿着象征身份的衣装——四爪龙铠甲
    何况这些人潜意识中,认为皇子就是不学无术的混子,这个三皇子在书生们心中是残暴的,怎么可能是饱读诗书的才子。
    赵涛看着
    这些从小就被孺文化熏陶的文人。
    看了看,旁边的翰林院从事。
    “都到齐了?”
    “都到齐了!”
    那天怡红院的事情,这些人不敢不到,但是对于来到军营,还是排斥的。在文人眼里,觉的自己是有学问的人,不能和大老粗在一起。
    赵涛知道他们的小心思。
    “今天把大家召集到这里,从今天起,所有人将跟着武瑞营学习阵法和兵法。然后和军士们强身健体。”
    这时候许冲秀站出来说:‘我们寒窗十年,学的都是治国之道。我们虽然没有济世之才,但是最差也有治理一县之能,现在三皇子让我们弃文崇武,岂不明珠暗投,大才乱用?浪费国家栋梁?’
    许冲秀说的不无道理。
    众人都不由自主的点头。
    点头的众人,一想上面站着的可是最近出了名的煞神。
    立马不附和许冲秀了!都观看这三皇子赵涛的反应!
    赵涛并没有生气。
    也不想一言不合就杀人,
    杀人暂时会让人们屈服,但是心理不会服气。
    赵涛要的是心服口服。
    “我问你们,你们都是饱读诗书之士,放眼望出军营,城内的歌舞升平需要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个三皇子要表达什么,都不敢说话。
    赵涛见没人说话,又开始说:“刚才说你们没有济世之才,也有能力治理一县。那你们说一说,怎么将一县治理好。”
    赵涛补充了一句:“随便说,说服了我,你们不仅可以回家,我用我监国皇子的身份保证,许你一个高官。说不好,我也不会治你们的罪。”
    众人得到了赵涛的许诺。
    也毫无顾忌了,
    周彦邦向前走了一步,侃侃而谈起来:‘治理好一个县,这有何难,只需要三点,
    第一,兴修水利,开垦土地,第二,严明法纪,整治官吏。第三,实行教化,鼓励商事。”这三点实行了,农者有田耕而不怕天旱。官者明秋毫,而惧法纪。民者懂礼仪,而无犯罪,商者有余钱儿交足税。
    此将国泰民安。
    赵涛听到这三点。
    啪啪啪的鼓起来掌。
    周彦邦不愧有才学的人,
    读书人果然思想前卫,
    在那个时代,能鼓励商事与当时的政策是相违背的。
    对于封建社会,做买卖是下等人做的事情。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符合当时的价值观的。
    现在这个周彦邦能提出鼓励商事,
    或许他不知道,国家的富强,离不开商业的繁荣,但是现在鼓励商事,就是商人地位不再受人歧视的,可见其远见。
    “好好好。不愧是京城第一才子。”
    说道京城第一才子,
    周彦邦脸色红了一下,
    以前他会觉第一是荣耀,也觉的没人比过自己的才学!
    从出了怡红院做《木兰辞》神秘人。
    他自认为做不出来那么美丽的诗。
    这时候有人称他为第一才子,他觉的脸热。
    还有人要说的没有。
    又有一个人说道:“
    大宋没有战事,一切都是繁荣。辽国和女真部落在打仗。我们不是不愿意从军,而是没必要从军。
    赵涛微微笑道:“说的有道理。”
    说罢。
    示意自己的护卫拿出了一些官印文牒和银两。
    “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我就提前为你们准备好了实职,你们科举完,没有实职,耽误你们了,作为补偿,都给你们提高了一级,根据你们的科举的名次,有知府,有县令,有翰林院的从官等等。一院,三省,六部都可以去。”
    众人面面相觑,这是怎么了 ,刚才还让我们学习军事,现在给安排官职,而且还是高一级。
    这是唱的那一出啊。
    众人不解。
    赵涛不管这些人的疑惑,
    示意随从念名字,让他们来领官方信物和银两。
    人们在犹豫,但是念到名字,不能不领。
    好像被推着走,
    以前渴望的事情,现在得来这么容易。
    都很惊喜。
    不一会,官印文牒和银两都领完了,
    周彦邦领了一个杭州知州,许冲秀领了郓城通判。
    众人从科举完,终于领上了心心念念的实职官印,很是满意,甚至有些欣喜若狂。
    如果不是顾忌三皇子在这里,肯定手舞足蹈起来。
    烈风吹起了军旗。
    军营里,两个站岗的军士回头,老远看着,这些不知道干什么的举人们。
    “你说他们这些读书的大老爷们来军营干啥?”
    “你问我,我问谁呀?”
    “你不是百事通吗?”
    “我不知道这些读书的大老爷的事情。不过,我知道站在最前面的是周大才子,站在台上的可是最近出名的三殿下。”
    “三殿下,就是查封应承局的那个?”
    “嗯,”
    “三殿下是好人呀,这个应承局害死了好多人啊,多少人都被这个应承局弄的家破人亡。”
    “是啊,京城周边被弄的灾民四起。”
    “说这么多,他们到底在干什么了?”
    “好像让这些老爷们当兵?又好像当官?”
    “当兵?搞什么?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当兵,我估计他们连刀也拿不起来….”
    两个军士悄悄的有说有笑的……
    赵涛看着他们领完官印文牒和银两。
    又看了看,属于军营,特意安排站岗的八个军士。
    对着他们说道:“羡慕他们不?”
    站岗的军士们愣神,
    不过三皇子问话,不能不回,一个离三皇子最近的军士说到:‘小人不敢。’
    “有何不敢?”
    “小人家贫,无钱读书,何况又是军籍。”
    “军籍?意思你孩子以后也得当兵。”
    “是的,三殿下。保甲制度就是这样的”
    “你们几个都是吗?”赵涛对着其他七个军士说道。
    其他的七个军士齐声回答:‘是的!祖祖辈辈都是军汉。’
    “好,现在给你们一个脱离军籍,让自己孩子读书的机会?”
    说罢!指着前面一群拿着官印文牒和银两的举人老爷们说道
    “只要抢到他们手中的官印文牒,就可以脱籍,抢到银两,就属于你们的。不用管什么手段。”
    此话一出,
    这八个军士愣在了当场。
    那些正沉浸在得到官印文牒和银两,喜悦的才子们也愣住了。
    两拨人都呆在那里,并没有动。
    赵涛想看的那一幕并没有出现,
    挠了挠头,有些尴尬,
    心想:这个条件对于苦哈哈的军汉没有暴击的吸引力吗??
    赵涛想错了,是太有暴击力了。
    所以这些军汉都不知道真假?所以愣在了当场。
    那些才子们是想不明白三皇子为何下这样的命令。
    赵涛缓过神。
    对着军汉说:“我三皇子说的话,你们不相信吗?”
    这时候,八个军汉才缓过神来。
    目光落在了才子们手中的官印文牒和银两。
    那可是他们几辈子都挣不来的翻身机会,那是后辈们脱离最底层的机会,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读书对于他们来说是跨越阶级的路。
    即使抢不来官印,就是抢那些自己几辈子也挣不来的银两,也够自己买房置地,做一个富家翁了!
    八个军汉,越想越…..
    慢慢的眼睛红了,充满了欲望。
    也不知道那个军士很沉的吼了一声,一步一步向许冲秀等众才子们走去?
    许冲秀看着慢慢走过来的军士,
    双手把刚拿到的官印和银两不由自主的往怀里收了收。
    :“你要干什么?”
    那些才子们也觉的太荒唐了。
    周彦邦看着走过来的军汉也皱了皱眉,不知道该怎么办。
    军汉们在欲望和利益的驱使下,冲进了人群。
    就像狼冲进了羊群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