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逛青楼
作者:斩孽缘   救岳飞建强宋最新章节     
    偶遇高衙内,也是一个不算意外的意外,
    对于赵涛并没在心上。
    然而就这样一个杀了不多,留着没用的纨绔子弟,在众多厉害的敌人中,也算不上敌人的小丑,出乎意料的给赵涛上了一课。
    这一课差点让赵涛万劫不复。暂且不提。
    话说,赵涛颁布了军校计划。
    那些等候补空缺的举人秀才,接到吏部的通知,以为要走马上任。
    没想到等来的是,去军队结合的通知。
    收到这样的通知,
    这些有功名的文人不知所以然。
    都通过打点,想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繁华的大宋。
    消息灵通的地方,一个是茶馆。
    另一个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欢去的地方。
    那就是青楼。
    怡红院在搞一个盛大的书生聚会。
    陆陆续续的来到了怡红院。
    “周兄”
    “徐兄”
    两个书生模样的人,相互一抱拳。
    “周兄你终于来了”
    京城里所有等补缺的举人和秀才都在上面。
    还来了一些有才学的孺者。
    就连京城文坛大儒“钱老”“孙老”。”
    钱老?孙老?
    嗯。周兄,你在京城也是有名的才子,作为等候补缺中,恩科名次你最靠前,诗歌才气最为优秀,大家都等着你做表率了.
    说话的两个人,是京城有名的,周大才子——周彦邦和许冲秀。
    许冲秀领着周彦邦上了楼,
    众举人相聚在一起都述说着最近的有趣的事情,一看领头羊,主心骨,周彦邦来了。都上前打招呼。
    周彦邦扫视了一圈。
    并没有看见,钱老,孙老,李老。
    疑惑的看向许冲秀。
    许冲秀会意的向上努了努嘴嘴,意思是在三楼
    三楼是接待,有钱有权的,达官贵人和花魁所在的地方。
    在二楼也算是达官贵人。但是眼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协商,
    现在最重要弄清楚三皇子颁布的一个什么样的政策。
    弄清楚了再去附庸风雅,卖弄诗词歌赋,展露风骚。
    毕竟十年寒窗,都为弄个一官半职的,现在倒好,一官半职没有捞到,甚至还有可能取消现有的功名。
    周彦邦和众举人们寒暄过后,
    一个沉不住气的举人问:“周兄,你是京城人士,叔叔伯伯又有很多在朝为官。听说这次召集闲散的举人们去军营集合,是三皇子主意。”
    另一个举人接话道:“三皇子?查封应承局的那个??”
    “可不是吗?我听说,朝堂大殿,应承局那些当差的官员当天都杀了,金銮殿上血流成河啊。”
    “就是,就是,我父亲是京城府伊的师爷,回家和我说,府伊走出宫的时候,脸色都是白的,腿一直哆嗦。”
    “三皇子是谁??怎么那么大权力。”
    “三皇子你都不知道,他可是最近最出名的人,皇上出游,他奉命监国的?”
    “监国?、监国不是太子的事情吗?”
    “我说老张啊,你这消息太封闭了吧。…..你听我给你说,三皇子监国第一天,就杀了张俊和万俟卨等朝廷大员……”
    “啊,第一天?这第三天,就杀了这么多人?”
    这时候,一些信息封闭的举人都赶忙凑过来,探听不知道的事情,
    众人七嘴八舌的都说着自己的疑惑。
    也想从别人嘴里探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刚才周彦邦的到来带来的少许安静。现在又聒噪了起来。
    周彦邦咳嗽了一声。
    大家静一静。
    现在不是谈论三皇子监国还是太子监国,也不是说三皇子的残暴的事情。
    现在说的是,关系我们自身利益的。
    据我所知。
    三皇子下的命令,其中有一条,如果不按时报到,
    会取消功名的。
    这是关系到大家前途的事情。
    说到这里,
    大家一下子炸锅了
    “怎么可以这样。”
    “他说取消就取消。”
    “寒窗十年,考取功名,国家取士,岂能如此儿戏。”
    你一言我一语的说。
    周彦邦翻了一个白眼。
    心里暗暗讽刺道,果然是一群酸书生。
    这时候一个书生打扮模样的英俊青年,咳嗽了一声:
    高声的说道:‘三皇子让集合军营到底要干嘛,周兄可否有内部消息,请如实告知大家。’
    周彦邦上下打量这个青年。
    印象中,举人里没有啊。
    这是谁,
    周彦邦很是疑惑。
    这些举人们才反应过来,要了解事情的本质。
    对,对。
    这才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
    如果是从军,我死也不从。别说取消功名了。我饱读诗书岂可与莽夫武夫共舞。
    这时候一个不懂变通的酸孺,慷慨的说道。
    这样慷慨陈词走极端,没有几个人附和。
    周彦邦想了想,
    从恩师那里得来的消息。
    缓慢的开口:“我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对我们这些举人而言。”
    周彦邦把朝堂建立军校的大致计划说了说。
    “现在三皇子监国职权,代行天子政令。“”
    一个举人说到:“监国?建立军校。,从新学习???”
    周彦邦:“嗯,就是一个学校类型。规格高点而已。”
    众人听完计划,目瞪口呆,都在消化其中的内容。
    规格高不是有,翰林院吗??
    一个举人自言自语到:“文修武事?难道让我们带兵打仗??”
    一时间大家也看不出这是好事坏事。
    周彦邦缓缓的说:“这个计划,你们或多或少的也是知道的吧,具体内容,三皇子没有强调保密,几个重要办事的人都是知道的,朝堂丞相们,各部官员,都没有多少反对,也没有多少附和。”
    “皇上已经批准。”
    “我来这里就是告诉大家做好准备。”
    这时候,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既来之,则安之。何必自扰。’
    众人闻声而去。
    “钱老,孙老,李老”
    “孙老,钱老,李老”
    “钱老,”
    “孙老”
    李老
    此起彼伏的问候声。
    三个鹤发容颜的老头,点了点头,从三楼的楼梯走了下来,向青年才俊的举人问好。
    坐着的举人们 赶快站了起来。
    三个老头穿过众人,毫不客气的坐在了最上面的台上。
    三位老者不怒而威。
    这时候那个书生模样的青年打量着两个老头。
    这个青年就是赵涛,潜伏在这里的,嘴里嘀咕“钱老,孙老?李老?”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百家姓建立在北宋,不会因为是这两个老头的身份定的吧。
    赵涛没猜错,百家姓确实是根据这三个人排列。
    他们是这个朝代京城,除了皇家最大的家族。
    三老坐下后,也示意众人坐下。
    钱老第一个开口:
    自古国有国策,家有家规。
    我们作为臣子的,应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不可结党营私,妄谈朝廷政令。
    孙老接着说:“钱老说的是,孔孟之道,天地君亲师。我们可以呈书表示其中疑惑,不可集会。君子朋而不党。你们在此,如让有心人以此做文章,免不了落人口实啊。”
    此时众人一下恐慌了。向四周望去。
    今天的人,确实有点多。
    赵涛向二老走去,微微一鞠躬,说到:“感谢二老提醒,此举确实有不妥之处,但是武朝建国以来,不以言论治罪,先皇圣明,广开言路,此才造就我大宋繁荣。”
    “吾朝科举以文取士,诗词歌赋之盛行,也证明我大宋是礼仪之邦。”
    赵涛顿了顿,转头问众人
    “大家现在在什么地方?”
    一个举人:‘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当然是青楼呀!’
    赵涛笑了笑。
    :青楼乃烟花柳巷之地,所有的言论出自这里,有丝竹之乱耳,往来也有白丁,也不是私密之场所。何罪之有。
    众人听这个青年一说,觉的很是有道理,连连点头。
    三老看着书生模样的青年,年纪轻轻分析的有理有据。不是无的放矢,也微微点头。
    这时候,李老:‘既然是青楼,难得这么多才子聚在一起。
    何不以文会友,来一个赛诗歌,写出佳作,让姑娘们弹唱出来,岂不是一桩美谈。’
    钱老哈哈哈的打趣道:“李老,果然是玩家泰斗,关系到成百举人的前途,这么严肃的事情,你都能转化成娱乐。佩服佩服。”
    孙老接着道:‘有你这个文坛钱公坐镇,今日必出佳作。’
    “过奖过奖。”
    “承让,承让”
    今天怡红院弄这么大的阵仗,还有这么多才子,达官贵人。怎么缺少怡红院老鸨子。
    只是她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低下,不敢乱插嘴。
    此时,一辈子干的察言观色的老鸨子岂能不把握时机。
    高高的来了一声:“姑娘们,快来,伺候着。”
    一大群早就等候多时的莺莺燕燕,给这些举人老爷倒酒起来。
    一时间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