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农村的未来
作者:冬天的大雁   超级农业帝国从卖特产水果开始最新章节     
    陈长皓语气莫名,他刚被儿子忽悠回来,不对,是主动回来做一番事业,想让自己的一家老小,兄弟姐妹们过上好日子。
    眼看着合作社的订单每天增加,卖出去的桃子越来越多,他简直如同焕发了第二春,每天的心情好过前一天。
    结果这才刚刚开始,刚刚取得了一点成果,儿子就直接泼冷水了,说以后农村都没人了。
    这怎么搞?
    以后都没人了我这猕猴桃谁去摘,谁去种?
    还有,都没人了,就留我们这一家子,这以后也行不通啊!
    更重要的是,这现在村里的人不还都好好的嘛,怎么会没人了?
    看了看院子里正在忙碌的众位村民,陈长皓更加疑惑。
    对此,陈青玄没有立即回答,反而沉吟了片刻,长长的叹了口气,这才道:
    “确实很有可能!
    爸你可能知不道,我那些同学,初中,高中同学都算上,没有一个还在村里的,都在外面跑。
    就算咱村里,那些么考上学的,基本上都到外头。
    将来哪怕他们结婚了,有娃了,估计也就一年回来一两回,平常都不到屋。
    你说咱村的人是不是少了?
    咱就拿学校来说,咱村的小学都么有了,是不是,但是我记得我当时上学的时候,一个班还有三十个娃,现在到镇上那边上学的,估计一个年级也就十来个。
    其他的都到县上,或者西安去了。
    跟着他父母一块走了。
    还有,初中那边也一样,我当时上学的时候,一个年级十二个班,甚至十四个班,但是我前一段去看了下,一个年级也就九个班,十个班左右。
    一下子少了五分之一。
    等下一批上来,不出十年,她那边肯定还得减半,一个年级就剩四五个班。
    这样下去,大概二三十年,镇上的初中就办不下去了,只能跟外镇的合并了。
    然后高中也一样,肯定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等咱这边年轻人么有了,估计也就么戏了。
    完球了!”
    “那,那……”
    路口,陈长皓想说些什么,但是却什么也说不出。
    他知道,儿子的这些推断大概率是很有可能的,因为现在已经有了这样的迹象。
    不说别的,前几批村里的年轻人,不都是这样弄的嘛,一整年在外面打工,只有过年才回来那么几天。
    甚至有的结了婚,也是两口子一起出去的。
    最多,留下一个小孩,常年让他父母带着。
    但是等这些父母老了,去世了呢?
    他们还会不会回来?
    这几乎不用想。
    没有几个会回来。
    陈长皓心中涌现出一抹悲哀,合着农村根本没有未来啊,那他还忙碌个屁啊!
    挣那么多钱有用吗?根本没用!
    自家儿子又不用自己担心,女儿也一样,他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没用啊!
    这时,就见儿子陈青玄又道:“其实,要不是你跟我妈、我爷,还有这些我嬢嬢,我巴巴都在,我肯定也出去了,去西安了,咱这边确实么啥前途。”
    (巴巴:关中这边将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叫爸爸,两个轻声,但是写出来有些误会,就用巴巴来代替)
    陈长皓无语了,合着你这么不看好咱们这边,咱们这边有猕猴桃好不好?
    能挣钱的猕猴桃。
    挣大钱的!
    当然,现在问题都清楚了,挣钱不挣钱的先另说,先把人留下才是最主要的。
    正好,他们这边确实有一个能留住人的利器。
    “那咱不是有合作社尼么!到时候合作社发展起来了,不是就把人给留下了?”
    对啊,大家为啥出去,就是因为种地不赚钱,现在有了合作社,有了儿子的网上商城,种地可以挣钱了,可以养家了,这不就刚好嘛!
    自己给自己干,不是比出去强多了?
    对此,陈青玄却没那么乐观。
    “确实有合作社,但是如果就咱一个村子,就算咱村人再齐全,再有钱,又有啥用?
    人家周边村子都跑完了,甚至镇上、县上也跑完了,咱一个村子还能继续扎到这里不成?
    咱这猕猴桃可是要很多人种,很多人收才行的,光靠咱一个村子,根本行不通。
    再说了,到时候娃们上学、看病肯定都是问题。
    么人么!人家医院和学校都开不起!
    划不来!”
    对此,陈长皓确实无话可说。
    猕猴桃这东西,确实很费人力,每一年,他都要请至少半个月的假期回来,而这还是有儿子女儿在寒暑假帮忙的缘故。一旦两个孩子都工作了,那他要请的假更多。
    而如果单靠他一个人常年劳作,他能管个三五亩都算是顶天了。
    但这也只是平常。
    像那些授粉,上药,摘果的忙碌时刻,没有三五个人根本就搞不下来。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哪怕他们高庄全体老少都出动,大概也就只能管理的起两三千亩的果园。
    再多的话,可就真力有未逮了。
    但两三千亩果园才能卖多少?更何况,还有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的难题。
    所以说,其他村子的人还是必不可少的。
    人越多,他们合作社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这时,陈长皓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他想到了儿子说过的要把其他村也纳入到合作社的范畴内的话语。
    想到此处,他猛然醒悟。
    “所以,这就是你想把合作社扩大的原因?”
    可不是嘛,这不是没人嘛,那把人都留下不就完了?
    “有一部分吧!只有叫咱都把钱挣下,才能把人留住,也才能叫咱自己过得舒服。
    人多了,才能支撑得起好医院,好学校。
    一旦么人,这两个立马就得完蛋。”
    陈长皓若有所思。
    这倒是说的有道理。
    只有人多,才能支撑起好的学校,好的医院。甚至超市,衣裳店,菜店,肉店这些,都要人多才行。
    人少了撑都撑不起来。
    想到此处,陈长皓叹息一声。
    “那你的意思是,也么多少年了?”
    “就这一两代吧!我这一代回来的都少,下一代就更么人回来了。
    等我这一代老了,估计也就完了!”
    说到此处,陈青玄又补充了一句,“全国各地都一样!除了东南沿海,估计么有例外!”
    对此,陈长皓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还以为就咱这边倒霉,结果你告诉我全国各地都一样。
    哎,这种事情,走一步看一步吧!
    他一个农村出来的建筑工人,还能怎么样?
    先把合作社办起来,一点一点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