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好与坏
作者:肆仟   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最新章节     
    罗斯福将还没看完的报纸从他手中抽了回来,像对待一个自己无可奈何的老朋友般摆了摆手,没好气的示意他可以先走了。
    刚出门,
    在门口等候已久的温伯格,抬腿凑了过来。
    林立脸上的浅笑转瞬变成了谈生意时的淡然,放慢脚步让温伯格跟上自己的步伐后,问道:
    “温伯格,看来您比我想象的要决断的多。”
    自己都拉下脸主动开口了,温伯格清楚再绕弯子只会让对方厌烦,直言道:
    “约翰·洛克菲勒先生口中您是一个慷慨的好人,更是一个值得深度合作的对象,我恳求您能拉高盛一把。”
    “我保证您的投资在几年后,能带来几十倍乃至几百倍的收益!”
    林立按下电梯,面对已经习以为常的吹捧淡然的摇了摇头:
    “有一点你说错了,我不是一个好人而是一个商人,你也一样温伯格先生,你也是一个商人,而商人的唯一准则只有利益。”
    “我帮洛克菲勒夺回他们之前的东西,他们为我献出了绝对的忠诚,我也可以帮你,但你也必须给我我想要的。”
    “高盛并入安布雷拉。”
    叮——
    电梯门慢慢打开,林立先一步走进电梯,平淡的眼神暗有所指的望了望即将闭合的电梯门,示意这是最后的思考时间。
    为之奋斗了半辈子的企业拱手相让,
    温伯格本能的想要拒绝,但他也同样清楚,只要自己点头,高盛就能凭借安布雷拉这棵参天大树迎来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
    对于自己而言这无疑的个艰难的决定,但对于企业而言这或许是最好的决定。
    随着温伯格站在自己身边,
    林立脸上并没有显露出有多惊讶亦或者喜悦,
    虽然安布雷拉现在金融业与投资业与这些钻研多年的老手,几乎是大人与青年的差距,有温伯格以及高盛集团的并入能加速弥补上这一点。
    但就算对方不进电梯,
    无非就是多花点时间的事,叙利亚除了科研人才外,可还聚集了不少金融人才。
    大棒给了是时候给颗红枣了,
    林立接着说道:
    “安布雷拉将对高盛集团全权控股,但我一向认为过多的干预会使收购的公司大不如前,所以我并不好干涉你们的运营。”
    “当然在有重大战略决策的问题上,你们只能说yes或ok。”
    温伯格点点头,
    踏入电梯的那一刻他就彻底失去了与林立谈条件的所有资格,林立自信的语气让他在短短十几分钟时间就高盛集团的未来带上了另一条路。
    “很好,一个星期后胡佛先生会和对接,资金问题在安布雷拉永远不是问题,还有...欢迎加入安布雷拉。”
    电梯门开,
    林立在一众保护伞雇员的簇拥下朝着劳斯莱斯走去,高盛集团的收购换在之前或许算得上一件大事,但现在他们已经不够格了。
    .....
    德国慕尼黑,
    半数的犹资商店被砸碎了玻璃被迫关门歇业,当生存变成一件难事,法律的威慑力就会被一再降低。
    而当工人党的宣传机器开足马力,将矛头直指一个难以融入德国的外来民族时。
    对犹资的反对,对犹太商人的暴力宣泄就成为了理所当然。
    这种仇恨甚至泯灭了善恶之分
    站在权利之巅的希尔既没有对过去的自己食言,也没有对支持他的德意志人食言,短短三个月内。
    工人党在不断蚕食国家机器,消灭其他政党的同时,对经济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货币改革制度,新基建工程,乃至即将通过的全国高速公路法案仿佛都在标志着,四年之内一定要消灭失业问题仿佛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德国民众看得到的现实。
    在经济看不到的角落沙赫特财政部长,正开始筹备梅福票,没有任何信用以及贵金属支撑的马克正在被他开发出无数种价值。
    好的改革与坏的改革同步进行,
    对于选择相信希尔的德意志人来说,工人党就是拯救德国的唯一选择,可对于政敌与寄生在德国身上的犹太人来说。
    工人党无疑是地狱爬出来的三头犬。
    各个政党的选民本就不如工人党多,加之保罗已经彻底沦为了希尔假传命令的傀儡,帮助希尔夺得总理席位的政党被率先取缔。
    旗下所有报社、企业被统一换上了工人党的人手。
    他们去求助法院,因为工人党侵犯了魏玛共和国的立国的民主权,可随后他们就被同样加入了工人党的法官被判污蔑关入大牢。
    他们去求助军队,希望他们在希尔还没酿成大错之前,对工人党以及现任政府进行武力肃清。
    可军队对他们充耳不闻,并明确告知他们只会执行政府的命令。
    宽广的慕尼黑公园内堆满了被工人党宣传部长约瑟夫列为禁读物的书籍,在高昂的宣誓声与整齐划一的举手势下。
    书籍被汽油点燃,
    腾起的火焰与混杂在其中的纸屑,标志着德国正式迈入了另一个时代,变成一个任由希尔涂鸦的白纸。
    尽管如此,
    希尔依旧不敢退出任何与英国有关的组织,在演讲中也竭力避免讲英国与敌人互作联系,从上任以来。
    英国在他口中都是潜在的朋友而非必须复仇的敌人,
    就算德国境内的犹太裔作家的书被成批焚烧,那些从德国逃到叙利亚的科学家发表的论文依旧畅通无阻的得到了隐秘的特权。
    并不是因为希尔不想,而是因为他不敢。
    经济危机让全欧洲的国家的政治倾向越发朝着放任发展,法国甚至都对他们的越发强硬的外交态度表示的让步。
    可英国是个例外,因为有安布雷拉的帮助经济危机并没有让这位欧洲的话事人承受多少代价。
    英国民间隐隐有了孤立主义的倾向,许多人都认为,英国没必要介入到欧洲繁琐的事务中。
    只需要维持好殖民地之间的关系,维护好叙利亚的外贸交流就足够了,
    他们不在乎英国是不是霸主,他们只在乎自己的生活决不能再受任何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