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百姓拜服
作者:煮茶喝酒   五胡屠夫最新章节     
    桓温和邓遐二人带领数十名亲兵跑下山包,直向东北方向狼狈而去。
    待独眼龙苻生冲上山头之时,桓温早已跑得无影无踪。
    苻飞带领5000名骑兵分作多路,开始追杀逃散的晋军将士。
    一杆杆的长矛刺出,一支支的利箭射出,一把把的战刀砍下,晋军将士一个个地倒于血泊之中,再也没有站起身来。
    待天黑之时,苻飞这才命令大军集合。
    太子苻苌听说灞上之战大捷,顿时心中大喜。
    “兄长,今日灞上之战我们至少斩杀了桓温1万兵马。”
    左卫将军苻飞高兴地向太子苻苌说道。
    “什么,1万兵马?昨日桓温不是带领了2万兵马屯集于灞上吗,那另外的1万兵马呢?”
    左卫将军苻飞听后,心中一惊,“是啊,我只顾着杀敌,怎么忘了这事?”
    “兄长,我们要不要乘胜追击桓温?”
    淮南郡王苻黄眉又问。
    太子苻苌听后,摇头道:“不,冉闵至此还没有出现,如今又少了1万兵马,我们万万不可冒然追击,小心中了他们的诡计。”
    此时,一旁的独眼龙苻生听后,却是大声说道:“怕什么怕?若是冉闵来了,我正好砍了他的人头。”
    众人听罢,皆都摇头。
    苻生虽然勇猛,但与冉闵相比,还是差了一点。
    一个月前,白鹿原一战,苻生、邓羌、吕光三人才堪堪击败冉闵。如今仅靠苻生一人,估计不是冉闵的对手。
    而且,如今已是深夜,若是冒然追击,冉闵突然从半路杀出,那就更加危险了。
    秦军撤回,太子苻苌派出500名将士充作斥候,四处散开,侦察桓温大军的动向,只待次日天明,再作打算。
    太子苻苌却是没有想到,正是这一晚上的功夫,却救了桓温一命。
    桓温借着满天的星光,一夜奔波,次日终于追上了撤退的晋军将士。
    “桓公,桓冲将军刚刚传来消息,说已经攻克了潼关。”
    桓温听后,顿时大喜,灞上失利的阴影瞬间挥去。
    灞上的1万名将士本就是弃子,只是为了掩护大军后撤而已,所以桓温并不心痛。
    “传令大军,迅速向潼关方向进发。”
    当即,剩余的3万余名将士推着霹雳车和床弩,开始向潼关而去。
    秦军将士整整搜索了一日时间,却是没有找到桓温大军的动向。
    一直到黄昏时分,有一支斥候队伍向东北方向侦察而去,终于发现了正在撤退的桓温大军。
    秦军斥候大惊,立即转马向太子苻苌报告。
    独眼龙苻生、清河王苻法、平昌王苻菁、淮南郡王苻黄眉、左卫将军苻飞等人听罢,心中大喜,于是打开地图,纷纷凑到跟前。
    “我说怪不得桓温去而复返,原来他是怕武关久攻不下,前后受敌。
    这才转而向潼关,准备沿着崤函谷道而下,取道洛阳。”
    平昌王苻菁说道。
    “苻菁说得没错,如今姚襄带领重兵攻克武关,洛阳城内空虚。所以,桓温这才避实就虚,准备拿下洛阳。”
    左卫将军苻飞也是说道。
    “桓温大军皆乃步兵,我军皆乃骑兵,不如我们现在乘夜出发,追赶桓温,而后彻底击败于他。”
    淮南郡王苻黄眉也是建议道。
    太子苻苌听后,却是皱着眉头道:“冉闵人呢?”
    众人听罢,不由一愣。
    清河王苻法又道:“桓温用兵如神,狡诈多变,难道他撤退之时没有防备?”
    众人听罢,再次一愣。
    “哼!”
    太子苻苌冷哼一声,说道:“冉闵这几日不见,我怀疑他定然埋伏于暗处,只待我军追击,而后他再半路杀出,大败我军。
    如此,桓温才能放心大胆的撤退。”
    众人听罢,皆都点头。
    左卫将军苻飞道:“兄长说得没错,如今已是深夜,若我们冒犯追击,只怕正好中了冉闵的埋伏。”
    此时,在一旁沉默不语的独眼龙苻生听罢,却是嚷道:
    “怕他冉闵作甚,若他敢出来,我正好砍了他的狗头。”
    众人听罢,皆都一笑:苻生性格暴躁,有勇无谋,打仗可以,若论谋略,真是不敢恭维。
    “来人,命令大军原地休息,明日一早,随我一同追击桓温。”
    且说桓温3万余将士昼夜兼程,马不停蹄,经过整整三日时间,终于来到了下邽县(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距离潼关仅有150里地。
    附近的百姓听说晋军到来,个个挑粮牵牛,杀鸡宰羊,犒劳晋军。
    众将士们三日行军,每日只吃一点干粮,个个饿得前胸紧贴后背,饥肠辘辘。
    见到鸡鸭牛羊,一个个如饿狼扑食,一拥而上,形同强盗。
    有年老的长者见到桓温之后,泪涕俱流,喜不自禁,跪拜桓温道:
    “桓公啊,我们可是终于盼到你们了!”
    桓温端坐于胡床之上,一身崭新的衣甲,显得英姿勃发,威武不已。
    桓温起身,对众百姓道:
    “此次我带领大军前来,意欲铲除氐人苻健,连战连胜,兵临长安城下。
    可是,羌人姚襄却出尔反尔,断我粮道。姚襄忘恩负义,两面三刀,比氐人苻健更加可恨。
    因而,我准备出兵洛阳,先铲除羌人姚襄,再作打算。”
    众百姓听后,个个直夸桓温勇猛。
    此时,又有年长者说道:“桓公,如今关中之地,早被匈奴、氐、羌等人占领,我们晋人根本无生存之地。
    他们随意打骂我们,抢夺我们的粮食,把我们当作猪羊一般对待,关中晋人真是苦不堪言。
    若是桓公不嫌弃的话,我们原意追随桓公,回归晋室。”
    桓温听罢,心中大喜,遂道:
    “我桓温以扫平五胡、还我晋人和平安乐为己任,我怎么可能嫌弃你们呢?
    若是你们愿意,现在便收拾行装,明日一同随我东下洛阳。”
    众百姓听罢,个个喜上眉梢,纷纷回家,开始收拾衣服粮食。
    一旁的蔡顿见后,悄悄上前,面有忧色地说道:
    “桓公,如今我们距离潼关还有百余里地,后面还有秦军骑兵追赶。
    此时我们宜催鞭加马,立即赶往潼关,怎么能耽搁一日,等待百姓呢?
    这样,会将我们置于死地的。”
    桓温听罢,哈哈大笑道:
    “自古以来,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桓温怎能拒绝民意,叫天下人失望呢?
    若这次我们抛弃了百姓,那将来还有谁会追随我们呢?”
    蔡顿听后,心中着急:什么“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那都是统治者哄骗百姓的说辞罢了。
    永嘉之乱,衣冠南渡,司马皇室、诸王公卿,一个个跑得比兔子还快,又有哪一个想起中原百姓的安危?
    如今正是非常时期,后有秦国追兵,桓温怎么能够如此幼稚,为了那些所谓的“圣人之言”而置自己于死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