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王猛离去
作者:煮茶喝酒   五胡屠夫最新章节     
    次日一早,王猛起身,向桓温告别。
    桓温假装留恋,故作痛心地问道:
    “景略,难道你真的不想辅佐于我,离我而去吗?”
    王猛神色坚毅,说道:
    “晋室颓废,人人以清谈为荣,以务实为耻。
    况且朝廷讲究门阀出身,似我等这般贫民前去,只怕也是永无出头之人。”
    “嗯?”
    桓温脸色一变,厉声说道:“我桓温重用之人,谁敢小视?”
    王猛听罢,心中却无半点感激之情。
    桓温之语,完全是在突出自己的权臣地位,而非悯惜人才之语。
    另外,从昨日至今日,纵观桓温之言,语气傲慢,态度放肆,时时刻刻以自我为大,根本就没有将朝廷放在眼中。
    像这等傲慢之人,得势时嚣张跋扈,失意时必为千夫所指,甚至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当年的权臣王敦,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王敦出身于琅琊王家,才华横溢,身世显赫,又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
    自元嘉之乱,晋室南渡之后,晋元帝在王导和王敦等人的帮辅之下,立足江南,建都建康。
    此时,琅琊王家内有王导作为宰相,统管朝政;外有王敦坐镇江陵,统领军事;王氏子弟皆位居要职,以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也就是说,琅琊王家与皇家司马,共同管理天下。
    由此,琅琊王家到达鼎盛之时,位于诸多门阀世家之首。
    王敦也被晋升为开府仪同三司、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可自行选置刺史以下官吏。
    后来,朝廷又封王敦为丞相,武昌郡公,食邑万户,都督中外诸军事,朝政大权尽归王敦所有,晋明帝司马睿彻底被架空。
    就是这样的权臣,权倾朝野,最后也只落得一个兵败而死。
    后来,晋明帝司马绍令人挖出王敦的尸首,焚毁其所着衣冠,摆成长跪的姿势,而后斩首戮尸。
    随后又将王敦的首级悬挂在城南朱雀桥上,以此示众。
    王敦想当年是何等的豪迈霸气,最后却变成了叛臣贼子,手下亲信皆被诛杀。
    反观今天的桓温与当年的王敦是何等的相像,都是皇家驸马,都是权臣,都是英雄豪迈、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之人。
    如今自己前来拜见桓温,投靠的本是晋室王朝,以此博得万世英名。
    自己怎可屈身于桓温这等权臣之下?
    若是将来桓温效仿王敦,起兵造反,兵临建康。若是战败而亡,自己岂不是也要沦落为桓温爪牙,遗臭万年吗?
    如此,自己山中奋读十二年载,岂不是有悖于圣贤之道?
    如此,自己心中的一番抱负,岂不是化作东流之水?
    王猛听罢,心中主意变得更加坚决,于是拱手说道:
    “多谢桓公好意,如今我意已决,还请桓公放行!”
    “景略,你真得想好了?”桓温故作可惜地问道。
    王猛点了点头,态度坚定地说道:“我意已决!”
    “哎——”
    桓温仰首长叹,神色失望至极。
    “既然景略兄已做决定,我桓温也不强留英豪,叫他人笑话。
    我已为君备下华车良马、锦衣玉罗,权且作为我的一片心意,请景略兄笑纳。”
    说罢,桓温一挥手,只见从身后走出十几人来,牵引着十余匹洁白的战马,拉着十余架装满了货物的马车。
    王猛见罢,不喜反愁,心中对桓温顿时失望至极。
    其实,对王猛来说,若是桓温再有意相留几句,说不定他就留下了。
    毕竟,如今的王猛已年近三十(生于公元325年,如今是公元354年),人已至中年。
    心中一片抱负,却是难遇知己。
    桓温对于王猛来说,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毕竟王猛出身贫寒,若是如此爽快地答应桓温,只怕会被桓温轻视。
    当年,诸葛亮为什么要数次与刘备拒绝见面,反而要让刘备三顾茅庐?
    说白了,就是为了增加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份量罢了,同时也是为了考察刘备请自己出山,是否属于真心。
    如今,王猛数次拒绝桓温的邀请,一来是增加自己在桓温心目中的份量,二来也是考察桓温是不是真心想留下自己。
    如今见到这锦衣车马,说明桓温早已做好了自己离去的准备,并无真心留下自己的意思。
    “哎!”
    王猛心中长叹一声,抬起手来,语气生硬地说道:
    “不用!我自幼苦难,早已经习惯了。
    另外,我隐居深山之中,这些华车良马,绫罗绸缎,只会消磨我的斗志,于我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此谢过桓公的好意,我走了!”
    说罢,王猛拿起一根木棍,权当打狗棒,而后双眼瞟了一眼冉闵,转过身去,大步直朝营门外走去。
    相对于桓温来说,冉闵与自己一夜长谈,态度谦和,反而更具有诚心。
    可是,冉闵乃是虎狼之人,嗜杀成性,这样的人并非是自己最好的选择。
    桓温见罢,抚须微微一笑,眼神之中并无半点留恋之意。
    冉闵见罢,却是痛心疾首。
    昨夜他与王猛交谈多时,一再劝解王猛跟随自己,扫平天下。
    可是王猛却似乎对自己戒备很深的样子,说什么自己性好嗜杀,不是仁义之辈。
    他辅佐自己,如陪虎伴狼,坚决不从。
    冉闵百般劝解,却是无效,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王猛离去,心中惆怅不已。
    “刘备失去诸葛亮,便难以三分天下,建立蜀汉。如今我失去王猛,又不知驱逐五胡,收复失地,要走多长的弯路?”
    更令冉闵感到遗憾的是,王猛如今离自己与桓温而去,将来必定会辅佐苻坚,如此又成为自己将来统一之路上的一大劲敌。
    苻坚原本就是明君,如果得到王猛辅佐,如此文有王猛,武有邓羌、吕光,前秦崛起,势在必行。
    “难道要我杀了他?”
    冉闵正这样想着,只听桓温说道:
    “走,天王,我们再一起喝酒相叙!”
    冉闵听罢,心中顿时不爽。
    在王猛没有解释“武悼天王”四字之前,他总觉得“武悼天王”这四个字大气、霸气,得意不已。
    如今再次听见别人唤自己为“天王”二字,心中觉得特别难受,就好像是别人在笑着脸骂自己一样:屠夫一个!
    “屠夫也好,总比胜过懦夫!”
    冉闵如此想着,心中又不由地高兴起来。
    就在冉闵正要跟上桓温走进帐篷之时,却只见营门外跑来一人,气喘吁吁地说道:
    “桓公,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