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准备下场
作者:云夏柒   穿进红楼,我成了林府贵妾最新章节     
    宋清姝的信写的很着急,霁青知道轻重急缓,所以送的也着急。
    于是这封信刚写出来没多久,宋清暄宋清晔两兄弟就收到了它。
    拿着信件,看见姐姐让自己不要太有压力,让自己尽力而为,宋清暄心里满是暖意,却还是暗暗想着,自己一定要成功。
    他的学问本就扎实,当初在张家学堂,张夫子就说他两三年内便可下场一试。
    后来因为宋清姝这个姐姐的事情,他受到刺激,也因为姐姐的缘故能去林家族学读书,宋清暄变得更加的刻苦。
    白天学晚上也学,宋清暄不放过任何空闲的时间,一直都在努力学习,才不过半年的时间,他的学问就越发扎实凝练,学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
    到现在为止,不说一个小小的童生,以他如今的实力,秀才也未尝不可得。
    宋清姝的书信没让弟弟放轻松,反而起到了反效果,让宋清暄更加努力,这是她没想到的。
    当然,她也不知道自己的信,让宋清暄认定了一定要考中童生的信念。
    “哈哈哈,不错不错,清暄啊,你这份考卷完成的很不错,明年的县试府试夫子我是不担心了,你到时候定能拿到童生功名回来。”
    放下笔,批改完试卷的王夫子抚摸着自己的胡须,很是高兴。
    他抬头看着下面的学生,十一岁的年纪,还是个半大少年,却身姿挺拔,气度不凡,一看就不是个平凡的小子。
    他也确实厉害,初入学堂时虽然学问不低,但明年下场还是悬了些,成与不成只有七成概率。
    但如今的宋清暄已经不一样了,县试不在话下,府试也有十成概率能过,就算是院试,也可试试,就当做开眼界了。
    王夫子这样想着,也是这样跟宋清暄说的,他把卷子递给宋清暄,拍了拍对方的肩膀,语气轻松。
    “清暄啊,明年开年的县试与府试,按照往日夫子们考你的那样作答便是,不用担心。”
    重新坐下之后,喝了口茶,王夫子继续开口。
    “本朝院试三年两次,你明年正好赶上院试,等考完府试,不用回来,去把那院试也考一考,给自己摸摸底,看看自己的水平如何。”
    说到这里,王夫子有些感慨:“院试过后便能得到秀才功名,那才算是真正的踏上科举路途。”然后又继续道。
    “与前面的县试府试不同,院试的难度要高上许多,参考的都是县里取得童生功名的学子,不仅人数多,实力也强,你去试试,才好知道自己的实力在哪里。”
    怕自己的话把学生打击给到了,王夫子仔细解释了几句,让宋清暄不要太紧张。
    “明年后年都是院试开考的时候,以你现在的学识,明年不过,后年是必过的,现在让你去试试,只为体验,并不是让你一定要过的意思,你大可放宽心。”
    轻笑两声,王夫子再次开口,语气更加温和,脸上还带着笑意。
    “要老夫说啊,你去试试便好,回来多沉淀一年,争取夺了那院试案首才好。你县试府试表现的好,是能得案首的,若是多学习一年再去考院试,得了院试案首,便是小三元了。”
    “大三元难得,有个小三元的名头在,等你考举人乡试的时候,说不定还能得些便利。”
    王夫子的话都是好话,宋清暄也知道他在指导自己,所以他低着头仔细听着,还时不时点头,非常认真。
    只是王夫子说的无心,但宋清暄却听着有意。
    时间紧迫,他等不了那么久,早一点长大,他就可以早点给姐姐撑腰。
    所以宋清暄已经暗暗打定主意,明年便要去参加院试,争取一举取得秀才功名。
    但王夫子的话他也听见了,所以他不仅要考中秀才,还要尽力去争取那案首之位,甚至是小三元的荣誉。
    他知道这很难,但宋清暄告诉自己,自己必须要完成。
    他的心思,王夫子并不知道,看见下面的宋清暄把自己的话都听了进去,王夫子非常满意,然后又说了许多关于科举的注意事项。
    王夫子虽然才举人功名,没有考中进士,但教导宋清暄这个童生都不是的白身,说起来还有些大材小用了。
    所以他说的那些话,对宋清暄来说,是非常宝贵非常珍贵的东西。
    也是宋清暄现在进入了林家族学读书,否则他若是还在张家学堂,只能听张夫子这个秀才的话,又怎么会知道举人的宝贵经验呢?
    要知道秀才与举人,那是有天差万别的,秀才只是个低级功名,虽可免田地赋税,可免服役,也可见官不跪,但却还是比不上举人。
    要知道,但凡考中举人,便可拥有为官的机会,虽然举人做官,是从九品芝麻官做起,最高也到不了二三品官。
    可科举每三年就有一次,全国上下,又有多少举人多少进士呢。
    有多少人穷其一生,能考中举人便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又怎么去强求进士之位。
    所以举人功名对于普通人,已经读书的这些书生来说,已经是很高的功名了。
    相比较而言,秀才的那些诸多好处,比起举人来说,很是不够看。
    所以才说王夫子比张夫子好,张夫子最厉害也只教出了秀才,王夫子所在的林家族学,可是出了举人的。
    宋清暄在这里读书,宋清姝对弟弟能中进士的信心是很大的。
    他不说跟林如海一样十八岁中探花,宋清姝心里的要求是,只要弟弟在三十岁之前能考中就行。
    在古代可没有五十岁退休的说法,只要你能干,只要你想干,你就可以一直干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当然,宋清姝也没让弟弟一直工作到死的想法,她的意思是,只要弟弟能考中就行,后面的时间很长,不必那么着急。
    县试是在年初二月份时开始,而府试则在一个月之后的三月。
    明年是康宁二十一年,院试举办的年份,与前面的考试不同,院试三年两次,通常在五月时举办。
    宋清暄是扬州城里的人,对于现代来说,就是城市户口,所以他的县试府试乃至院试,都在扬州城里考。
    不同于那些真正的农家学子,他不用去县里,也不用去什么州府考试,就在自己从小长大的扬州城里,算是本土作战。
    所以如今十一月的时候,距离县试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宋清暄什么也不用担心,只管好好学习就是。
    他不需要考虑银子的事情,也不需要考虑路途远不远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看见哥哥这么努力,宋清晔仿佛也受到了激励,最近的学习更加刻苦了很多。
    他也非常懂事,知道哥哥在努力学习准备明年的科举考试,便主动揽下了家里的活计,如今家里洗衣做饭的活都是他这个刚刚年满八岁的孩子干的。
    知道家里的情况后,宋清姝是又高兴又欣慰,还有些心疼。
    别人家里有权有势,从出生起就有下人服侍,不愁吃喝,也不会为银子发愁。
    但宋清暄宋清晔两兄弟,年纪轻轻的就失去了父母,由自己养大,虽然也是有吃有喝没饿过肚子,却还是要干活,做不到十指不沾阳春水。
    自己出嫁之后,如今家里就两个孩子当家,他们还小,还没长大成人,一边要读书,一边还要自己照顾自己。
    宋清姝心里突然产生一个想法,如今她又不缺钱财,为什么不能采买些下人,回去照顾两个弟弟呢。
    之前没考虑这些,一是没想到,二是他们在学堂读书,是包了饭食的,只需要晚上回去吃一顿就可。
    但现在临近年底,族学里也是要放假的,而宋清暄紧张准备考试,宋清晔懂事的主动干活。
    原先两兄弟一起干活,互相分担还没什么,但现在只三弟一个人的时候,宋清姝才发现不妥。
    也是在这个时候,她才想起来采买下人的事情,家里有了下人照顾两个弟弟,他们就不用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杂事里,可以有更多时间去读书学习。
    想到就行动,宋清姝自打在脑海里产生了买人的想法之后,便立刻吩咐霁青出府去寻找可靠的牙行,准备给两个弟弟选几个下人伺候。
    她不能随便出门,所以很多事情都只能吩咐霁青去办,但好在霁青非常得力,交给她的大大小小的事,她都能完成的很好,省了宋清姝很多事情。
    霁青是大户人家的下人,从小就在林府当差,自己本身就是丫鬟,自然知道,下人该选怎样的人。
    扬州城里有很多经营这些行当的人,大家族都是去有官府掌管的牙行买人,只有那些商贾人家才会在四处流窜的人牙子手上买人。
    这些人牙子手里的人很多都来路不明,大家族里的人可不会让这些下人进府,防止有乱事发生。
    所以霁青去看人,也是选的扬州城里最大的一个被官府掌管的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