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太子竟是如此!
作者:山泽   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最新章节     
    “父亲言重了吧,太子殿下方才那般和煦。”
    “有所敲打不假,应该不至于是警告吧。”
    “不是警告?”
    “那我问你!”
    詹同表情严肃,郑重问道:
    “方才殿下提及隋唐王朝更迭,可是在说世家作大,左右皇权?”
    “言说你长姐纳入东宫后,再给你朝职,意思可是外戚之患?”
    “还有!”
    “方才殿下训斥蓝玉,都说了什么!”
    “嗯......”詹徽也意识到了什么,顿了下后这才说道:“殿下言说,武将不如文臣聪明?”
    “不错!”
    詹同情绪愈发激动。
    胸膛跟着剧烈起伏的同时,就连呼吸也变得急促了起来。
    “蓝玉是何人?太子妃的娘舅。”
    “太子说蓝玉不如为父聪明,是不是在说太子妃身后的常家、蓝家,论及朝堂谋略,不如咱们詹家。”
    ”言外之意,是不是担心为父借你长姐乱权,左右将来的皇储。”
    “啊?”
    看着自己儿子一脸诧异的模样,詹同微微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太子此言,便是警告咱们詹家,无论到了何时,都绝对不能起争夺第三代皇储的心思?”
    “这......”
    “竟....竟是如此.....”
    见詹徽这才恍然大悟。
    詹同微微松了口气的同时,方才平静说道:
    “三月前陛下便赐婚咱们詹家,可直到今日你长姐和太子还未大婚。”
    “起先为父还想不明白,究竟为何。”
    “可今日,一切都再明白了。”
    “无论是咱们这位太子,还是陛下。”
    “都认定皇太孙只能是太子妃常氏所出。”
    “若此次太子妃诞下女婴,即便你长姐被纳入东宫,也绝不会先常氏一步,诞下长孙!”
    言至于此。
    詹同心中翻江倒海,不由赞叹老朱、朱标所虑深远。
    保证太孙乃常氏所出,符合立嫡立长的祖宗礼制,还保证了朱标后宫的安定。
    将来不管朱标再纳多少妾室,即便是汤和、徐达之女也被纳入东宫。
    常氏长子朱雄英嫡长子的身份,依旧是无可撼动。
    世家做大,左右皇权?
    外戚结党,争夺皇储?
    这些隐患从根源上,便被朱家父子彻底扼杀了。
    “太子年纪轻轻,应当不会有如此远虑吧。”
    “想必一切都是陛下的意思!”
    听到詹徽这话。
    詹同也是明白,自己儿子这是不愿相信,仅比他年长几岁的朱标,眼光、谋略竟远胜于他。
    “您刚才说,太子殿下要的,是世家的所有家产?”
    “没错!”
    见自己父亲很是严肃的点了点头。
    詹徽不由陷入沉思。
    可半晌过后,却又好似自我否定般,微微摇了摇头。
    “爹,恐怕不能吧。”
    “若不是我大明户籍制度严格,那些世家恨不得都躲进深山里去。”
    “而且世家藏匿起来的家产,可是将来发家的本钱。”
    “莫说是全部交出,哪怕拿出一铢一毫,他们都不会愿意拿出来......”
    “不愿意吗?”
    “可他们不都已经拿出来了吗?”
    “嗯?”詹徽微微一愣,小心问道:“父亲是说,典藏版的《洪武纪册》?”
    见詹同点头。
    詹徽顿了一下,似不在意般,轻笑说道。
    “儿子虽然愚笨,但算学还是知道些的。”
    “一本典藏版纪册只有二百两,纵然一百本也不过两万两银子。”
    “且不说一个世家得到御笔题词后,便不会继续购买。”
    “即便是他们天生痴傻,想收集更多的御笔题词。”
    “可世家家产何等庞巨?”
    “哪一个世家不是家产数十万?”
    “若太子想仅凭此道耗空世家家财,那可当真是小看世家了。”
    詹同双眼微眯,倒也没有当即反驳。
    自己这儿子虽然聪明,但终究是欠些火候。
    目光短浅,和那些世家一样,只能看到御笔题词。
    最多也不过只能看到圣祖亲笔,对自家后辈有利。
    片刻过后。
    当马车停下,詹同这才开口说道:
    “徽儿,看看外面。”
    “嗯?”
    撩开车帘,詹徽疑惑问道:
    “爹,为何不回府,反而是来贡院?”
    “你看那里。”
    “嗯?”
    此时贡院门口,两具无头尸体似镇宅石狮一般,板板正正的跪在两侧。
    虽是初秋,可蚊虫未绝。
    绿头苍蝇围绕着仍在冒血的脖颈,淌在地上的血迹也爬满了蚂蚁蝇虫。
    见此情形。
    詹徽只觉胃中翻涌,连忙蹿下马车,扶着车轮便呕吐了起来。
    “贡院乃国朝取仕之地,为何再此斩刑啊!”
    “爹,那二人是谁.....”
    看着詹徽将中午吃的尽数吐了出来。
    此时双眼萦着泪珠,脑袋也很是抗拒的转到一旁。
    詹同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淡淡说道:
    “此二人一为胡惟庸义子涂节,一为胡惟庸得意门生陈宁。”
    “看见贡院门口的新土了吗?”
    “这二人的头颅,此时正埋在门口,被天下士子践踏!”
    “何人竟如此残....”
    “不可胡言!”不等詹徽说完,詹同连忙打断道:
    “此乃太子殿下的令旨。”
    “相比于胡惟庸,这二人的下场要好上许多了。”
    “你可知道,此时胡惟庸是何处境?”
    “这.....”
    尽管知道自己听后,甚至会将早饭也一并吐出来。
    可詹徽却还是想知道胡惟庸的下场。
    “此时胡惟庸浑身涂满蜜蜡,赤裸着身子在野外受刑。”
    “三天了,到今天已经是第三天了,可胡惟庸还未彻底断气。”
    “锦衣卫甚至每日都会为其送去少许糖水。”
    “竟....竟是如此......”
    “还远远不够!”詹同指了指贡院的方向,继续说道:
    “今日文试的第一道题,便是陈说胡逆之因。”
    “你可明白其中深意?”
    “明....明白.....”
    将胃里吐了个干净后,詹徽声音颤抖,缓缓说道:
    “生,不得好死。”
    “死,遗臭万年!”
    “嗯。”
    将自家儿子扶进马车后,詹同这才继续说道:
    “近几日朝廷肃清吏治,斩杀贪官。”
    “眼前涂节、陈宁,胡惟庸等人的下场,都是太子殿下的意思。”
    “徽儿,你现在还觉得太子年纪尚轻,没有远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