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太傅心机
作者:封少水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劝降信是卫鞅起草,斐然成章,恣肆汪洋,天花乱坠,宝雨纷飞。
    檄江州君臣书:
    自古天下有德者居之。
    天降纵目,兵临江州,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夫人君者,民之宗主。兹尔巴子,不遵祖训,废坏纲常,君臣失道,权臣专权,居官报怨,有司毒虐。
    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
    虽因人事所致,实天厌其德而弃之也。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亿兆之中,当降圣人。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纵目王者,天子近亲,晋国冢子。
    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入蜀。
    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拯生民于涂炭,复华夏之威仪。
    虑民人未知,故先谕告:
    兵至,民人勿避。大军号令严肃,无秋毫之犯,归我者永安,背我者自窜。
    天兵至日,限三日内出城献降。
    如暗于成事,守迷不反,昆山纵火,玉石俱焚,尔等噬脐,悔将何及!
    江河带地,明余旦旦之言;皎日丽天,知我勤勤之意。
    布告海内,咸使闻知。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淳于浩一看,大嘴咧开半边:“巴人无字,先生辞藻秀丽,又与谁读?”
    卫鞅呵呵笑道:“此事不难。”
    遂提笔在檄文下方,绘图两幅:其一,头顶三个太阳,下方城门大开,大军入城,与民同乐;其二,同样头顶三日,大军攻城,满地流血。
    巴国没有文字,只有图语,老百姓对“看图说事”这套门清,大家平时记事都是作图作画,一个个既是画图高手,更是识图高手。
    卫鞅这两幅画太清楚不过了,三日之内,降者不杀,若不投降,玉石俱焚!
    三架八牛弩,将三封书信分别射向了江州的不同位置。
    守城军卒长这么大,也没有见过长如标枪的箭矢,更没有见过射程这么远的弓弩,一刹那就萎靡了,斗志消沉,心灰意懒。
    射在十字街心的箭镞,被胆大的巴国百姓拔起,大家也看到了信件上的画图,知道这是一封最后通牒,于是满城传得沸沸扬扬,献降之意,暗自滋生。
    最后通牒很快送到了巴王王宫,巴蜀虽无自己的文字,但两国上层都学习中原文字,诵读中原典籍。
    特别是巴国,这可是周天子分封的子爵国家,与蜀国还有着本质的不同。
    巴王读完信件,如同一只泄了气的皮球一般,整个人都瘫成一堆了,口中有气无力地道:“快宣太傅!”
    此时江州城中,相国巴长生领兵在外,高层就只剩下一个太傅樊紫金了,巴王只好找樊紫金前来议事。
    樊紫金经过沸反盈天的街市,已经知道纵目王大军兵临城下,而且还是自己早就预测过的舟师,心中无奈,口中慨叹。
    巴国气数已尽……不过嘛,对我樊氏而言,未必是坏事。
    樊紫金步入内廷,大礼参见巴王:“老臣参见我王。”
    “太傅,太傅呵……”巴王一见太傅,如同见到亲人一般,眼泪止不住地喷涌而出,像个孩子似的抽抽答答地哭了起来。
    “王上,臣已尽知,江州危急,巴国危急!”
    “太傅,敌军兵临城下,相国远征未归,如之奈何?”
    樊紫金深思片刻道:“王上,如今江州,兵微将寡,难以迎敌。臣有三策,请王上定夺。“
    “太傅快快讲来。”
    “其一,下令各地之兵,速速勤王,以救江州。老臣与陛下死守江州,以待救援。”
    巴王战战兢兢地问:“江州之兵,可守几日?”
    樊紫金默然不语,对于江州的防务,他是一点信心也没有。
    “太傅请讲二策。”
    巴王也看出了樊紫金的不自信,但凡巴国军队稍微能打一点,也不至于让人将都城给围了。
    “其二,臣请王上早弃江州,布衣小帽,乔装出城,臣拼死护送王上沿江而下,投奔楚国。或可借楚兵,再来克复大统,未为迟也。”
    巴王一声长叹:“太傅啊,楚国狼子野心,年年伐我,投楚,才出虎穴,又入狼窝啊。”
    樊紫金道:“如此,臣第三策,请王上下令,老臣拼却残年,出城议和。”
    樊紫金并没有说要投降,只是讲议和。
    但是,在敌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能议什么和?不言而喻。巴王对这个太清楚了,这就是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了。
    巴王止住抽泣,抬头望天,半晌方言:“太傅,近日可曾夜观天象。”
    樊紫金欲言又止。
    巴王:“太傅据实而言,寡人不怪。”
    樊紫金:“王上,臣近日累夜观测天相,紫微暗淡,主星不明,西方客星闪亮,长驱而入,有反客为主之势。”
    正在此时,近侍在殿外急报:“王上,前线紧急军情。”
    巴王面无表情:“奏来!”
    “巴相兵败云雾山,一路东撤而来,半路又为敌军所阻,陷入重围,请王上速速派兵支援。”
    巴王闻言,如同五雷轰顶。原本他还对巴长生所率军队抱有希望,但现在看来,巴长生能不能活着回来也很难说,救护国都,根本指望不上。
    巴王沉吟半晌,终于下了决心:“太傅,出城议和吧。”
    “臣遵王令!”
    次日一早,江州城吊桥徐徐放下,城门半掩半开,一行人马迤逦而来,直奔淳于浩的主舰而来。
    车驾抵达岸边,樊紫金掀开帘帏,看到威风凛凛的拍竿舰,整齐划一的大翼、中翼、小翼,架设在拍竿舰顶上声势汹汹的八牛弩,以及盔明甲亮的军卒,心中暗暗吃惊。
    怪不得蜀国数月而亡,巴军节节败退,这样强悍的装备,不仅巴蜀完全不是对手,就连楚国对阵这样的大军,也不一定能取胜。
    淳于浩倒也懂得攻心之术,亲自迎下舰来:
    “老太傅心系百姓,为民请命,弥天大勇,淳于浩佩服。”
    “小国孤臣,得见将军虎威,幸甚至哉!”
    “太傅博学,当识天时,今我主纵目王,上承天时,下抚百姓,当有天命,岂可逆哉?”
    “外臣岂敢?巴国气数已尽,老臣此来,非为他求,为迎新主耳!”
    哦嚯?!
    淳于浩闻言精神一振,微微一笑:“太傅明睿!太傅明睿!”
    樊紫金也还以一笑:“将军英武,将军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