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智取双城
作者:封少水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韩军连夜开展对楚军的甄别和对中下级军官的审讯,结果逮到了一条大鱼。
    此人乃楚将的重要亲信、贴身幕僚,负责掌握重要军机文书和印鉴信物等。
    正因为深得主将信任,也更懂得职责使命重于天的道理。于是在大水漫营、箭雨如蝗的危急情况下,此人在逃跑时仍将主将印鉴以及两只调兵虎符贴身保管。
    韩军士兵对他可没有那么客气,押进营中直接倒吊起来,梁上的绳子还没捆结实呢,“叮叮当当”一片响,印鉴、虎符已经自己掉了出来。
    虎符有那么好随身携带吗?印象中虎符象征着军权,是不是应该做得高大威猛才对,就像某些将军的军印一样。
    实际情况是,虎符因为可调甲兵,为了保持传递机密性,往往做得小巧玲珑,易于携带。着名的杜虎符,长不过9.5厘米。而这位幕僚携带的楚国虎符比这还要小,还要袖珍。
    军中之人,都知道虎符的重要性,眼见了这两件虎符以及将军的印鉴,也顾不得进一步审讯,直接将此物拿了呈献襄城君。
    俱酒接过一看,嚯!这两个半幅虎符,均是君符,也就是留在楚王手中的半幅调兵虎符。
    一只专门用于调动合伯邑守军,一只专门调动武阳邑驻军。
    合伯、武阳也是楚国的边境城邑,在整个战国时代,不断在楚、韩、魏诸国之间易手。
    俱酒其实已经计划见好就收了,自己之所以要到襄城前线,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护送吴起入楚。
    但由于楚国人记吃不记打,对迎吴起入楚之事又不怎么上心了,俱洒只好再打一次,打疼楚国、打醒楚国,喂喂喂,快把吴起接走。
    但现在两只虎符在手,俱酒不由得好胜心上头,要不……再玩一下?
    俱酒当下要求对包括该幕僚在内的一众楚军中下级军官进行突审,得到的情报显示:此两只虎符是楚王亲授于王卒之将,用于不时之需。
    但率领王卒的楚将平时自大惯了,当得知汾陉守军不过万人时,觉得自己两万楚军可以横扫,没必要再调动合伯、武阳的驻军,故而两只虎符迟迟没有派上用场。
    又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得知,合伯邑县卒约五千人。武阳邑之前已经派出一定数量的县卒随鲁阳公出征,故邑中尚有县卒两千人。当然每个县守都有一定数量的私兵,但数量不多,应该不满千人。
    正当此时,斥侯来报:
    “报!报襄城君得知,楚军兵分两路,一路由鲁阳公率领,一路由阳城君率领,分别沿汝水两岸,扫荡前行。”
    俱酒问道:“楚军军力如何?”
    斥侯道:“目测每部约两万之众,两部共约四万余人。”
    俱酒在舆图之上揣摩半晌,计算出楚军留守襄城的大概在一万余人,和襄城守军人数相差无几,襄城应该暂时无虞。
    同时猜测出楚军的意图是寻找韩军主力决战,同时控制截水口,恢复汝水水流。
    鉴于襄城附近地势平阔,非常利于车兵作战,而楚国作为万乘之国,其车兵在平原上有着绝对的优势。
    俱酒之前早已经布置了层层阻击阵地,对付车兵的主要办法就是:挖坑、挖沟、挖壕。这些活不仅韩军能干,民夫也能干,故而韩军的阻击阵地部署得相当有效。
    此时此刻,并不是打硬碰硬消耗战的时候,有了之前那些阻击阵地安排,相信楚军前行的速度不会很快。
    俱酒原来是想和楚军梭哈一下,但现在两只虎符在手,突然改变主意了,还想同楚军好好玩一玩。
    现在俱酒手握五万韩军,汝河上游尚有三万余军,汾陉塞中的韩弱部有一万余军,襄城守军有一万二千余军。
    俱酒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形势,果断下达了一系列命令:
    其一:传令汝河上游三万韩军,利用阻击阵地层层设防,尽量迟滞楚军进军步伐,尽可能长时间地拖住楚军,无令不得擅自与楚军决战。
    其二:令楚将幕僚,分别向合伯和武阳写出求援信,加持代表楚将身份的印鉴泥封。在韩军中挑选可靠的荆人士兵(由于靠近楚韩边界,军中亦有荆人,上次俱酒夜袭襄城的水鬼就是荆人出身),扮作楚军,直奔两城。
    其三:汾陉塞风险已然解除,留五千韩军坚守汾陉塞,韩弱率剩余五千韩军,俱酒再拔予五千韩军,共一万人,秘密抵达武阳邑附近;另一名韩军校尉率领本部一万韩军,秘密抵达合伯邑附近,依计而行。
    其四,俱酒亲率剩余的三万五千韩军,奔袭襄城外围的叶公部围城楚军,与襄城守军会合,彻底解除襄城之围。
    其五,将被俘楚军,除却伤病员、中级军官以及留做苦力加固城墙的人外,剩余的九千多人以什为单位,打乱分散编排到各支队伍之中,不给武器,只给盾牌,用作冲锋炮灰。
    九千人被打乱分散到五万多人的队伍中,瞬间都被分割成了一个个小小的集体。加之缺乏进攻性武器,各部也对俘虏严密监视,一时也掀起不起什么大浪。
    当然,战后论功行赏!也要让俘虏们看到点希望。
    其实当夜水淹楚军,逃跑的楚军中有人慌不择路,已有一部分直接跑到了合伯邑和武阳邑,两位邑守早已得知了汾陉前线战败的消息,只是没有官方的通报,一时惴惴不安,也束手无策,只好严守城防。
    次日间,数匹快马直奔合伯邑下,满口荆言楚语,言道有紧急军情,求见邑守。
    合伯邑尚有五千兵马和部分私卒,对这数骑之人当然不介意,搜身之后就放其入内。
    武阳邑因为守军不多,在前方战事吃紧的情况下,邑守表现得十分小心。城门都不开,直接用吊篮将信使吊了上去。
    两位邑守都收到了同样的调兵虎符与调兵信札。
    楚国的铸造工艺精湛,纹饰华美。楚王之符与邑守之符,轻轻地放到一块,稳稳地合在一起,那叫一个严丝合缝、完美结合。
    之前半片老虎看上去死眉耷拉眼,合上之后一只小老虎栩栩如生,神采翼翼,好像一松手就能蹦到地上似的。
    信札都是幕僚的笔迹,当然领军之将不会亲笔写信,关键还有楚将的亲用印鉴泥封,真得不能再真了。
    合伯邑之前已经知道了前线军情紧急,又见虎符与信札完美无缺,连夜下令,粮草辎重依律配备,五千县卒整军待发。
    武阳邑守也没有在虎符和信札中发现什么猫腻,不过武阳已经没有多少兵了,全调走,这城没法守了啊。
    于是武阳邑守多了一个心眼,他派人前来合伯邑处打听情况。一看合伯邑已经动员起来了,邑守义正辞严地训斥了一番信使,让他归告武阳邑守,国难当头,毋庸置疑。
    尽管武阳邑守一万个不乐意,但有虎符在此,也不敢稍有违抗,遂命令县卒打点行装,尽快到达襄城前线。
    埋伏在附近韩军,眼见合伯与武阳的守军全部出动了,心中俱是一阵惊叹,襄城君说此计名叫“调虎离山”,何其形象啊!
    待守军离城两个时辰之后,韩弱大摇大摆地率领一万韩军抵达武阳城下,慢条斯理地开始攻城。
    城中精锐尽数抽走,仅乘数百邑公私卒,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斗力。韩军像旅游一样一路打着卡就占领了武阳邑。
    另一韩军校尉率领的韩军将合伯城团团围住之后,派出军中的楚军俘虏向城中喊话,一番攻心之战与讨价还价之后,邑守耷拉着脑袋,肉袒出降,免却了一场战火之灾的合伯居民敲锣打鼓地将韩军迎进了城中。
    遵照俱酒的命令,两部入城之后都严明纪律,杜绝扰民,确保城中秩序井然。
    同时对粮库、武库等战略物资地点尽数占领清点,同时加强了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