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三百六十五万美元!
作者:时间掺和   重返1980:从换老婆开始最新章节     
    羊城特区,作为南方十分重要的对外城市之一,这里可谓是日新月异。
    尤其是对面的香江资本,在这里的投资逐步增多,而这也给了不少“掮客”机会。
    韦建设便是其中一员,他原本就是当地人,再加上从小就聪明好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所以,十八岁高考时,就考上了当地的一所大专。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因为家里父母的变故,再加上在学校犯了点错误,他不得不退学。
    然而他并未就此一蹶不振,而是选择了在特区及羊城两地当了一名“掮客”。
    虽然他这个职业处于灰色边缘地带,但是他却有着自己的底线,加上几年的打拼,他迅速在羊城及特区周边站稳了脚跟,并且还和多名掮客有了紧密联系。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名气越来越响亮,以至于找他“牵线搭桥”的人越来越多。
    只过这些在他看来,都只是小打小闹,根本赚不了多少“中间费”。
    为此,他决定干一票“大的”。
    这不,很快,机会就来了。
    前段时间,一个内地人通过一名掮客的关系找到了他。
    刚好,他最近找到了一条电冰箱压缩机的三手生产线。
    之所以说三手,主要是因为这条生产线一开始是隔壁倭国本土企业的,后来被转卖给了东南亚某小国。
    最近,这条生产线所在企业决定卖掉这条旧生产线,然后到倭国购买最新的生产线,所以急需找一个买家。
    然而因为价格上略高于市场价,加上又是旧生产线,所以,对方一直没有卖掉。
    为此,这家企业把目光投向了内地的国营厂。
    只不过,因为国际上的一些原因,加上信息差,这条生产线一直被存放在仓库里吃灰。
    而另一个时空,直到几个月后,这条生产线才被羊城某厂买下,生产出了咱们国家自产的第一台制冷压缩机。
    而这一世,因为贺卫国的介入,这条生产线提早被他给截胡了。
    说回此刻,此时的羊城特区某酒店内。
    韦建设见到了贺卫国一行人。
    经过一番详细了解及谈判之后,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合作。
    贺卫国一方必须要拿出三百五十万美元来换取这条旧生产线。
    值得一提的是,对方只收取美元,而不收取人民币。
    这点,贺卫国也无可奈何,但好在韦建设作为当地有名的“掮客”,他可以说是神通广大,三百五十万美元虽然不少,但他自信能够利用对面的某些人兑换到。
    不过他也对贺卫国收取了一定费用,足足五万人民币。
    这笔钱着实有点贵,而且这次的兑换比例还是按照“黑市”价格来进行兑换的,所以整体上要比官方兑换比例贵百分之十五左右。
    而官方汇率,目前人民币兑换美元大概在2.32左右,也就是说,一美元需要两块三毛二才能兑换,而按照黑市价格,一美元则需要两块六毛,所以三百五十万美元,贺卫国需要拿出九百一十万人民币才能兑换。
    如果再算上其他一些费用,这次交易,贺卫国必须要拿出九百四十万人民币。
    可以说,他之前准备的两千万直接就耗去了接近一半。
    这么多钱,着实让他暗暗心疼,但他却也明白,该花的钱必须得花,这条生产线虽然很贵,但的确很值。
    “韦同志,一切就麻烦你了,你看咱们什么时候能与对方见面签合同?”贺卫国笑了笑,又立马询问对方道。
    “大概需要半个月吧!前期的美元兑换至少需要十天,后续我还要与对方联系,对了如果你需要设备安装及技术培训服务,也可以额外再加个二十万美元,我可以代为联系……”韦建设似乎想起了什么,立马看向贺卫国,再次询问道。
    听到这话,贺卫国先是一愣,随后一阵苦笑,回道:“韦同志!能不能便宜点!二十万美元这着实有点贵,你看十万美元成吗?”
    “十万美元?这个……恐怕有点困难,最少十八万!”
    “十二万吧!”
    “十六万!”
    “十五万!最少这个数!”
    “成交!”
    “……”
    这一刻,贺卫国与韦建设相视一笑,最后达成了协议。
    贺卫国一方拿出三百六十五万美元,购买相关生产线及技术培训等服务,而韦建设最终将获得额外的五万人民币以及暗地里不知道多少钱。
    没错!
    对此,贺卫国尽管心知肚明这一点,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能从中赚到多少钱,那都是人家的本事,更何况,这次交易,看似贺卫国亏了,但只要电冰箱厂能够顺利建成,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所以,贺卫国就没有再跟对方计较这其中的“回扣”了。
    至于同行的刘军等人,他们虽然也明白这一点,但却也没有插嘴,他们很清楚,贺卫国这么做是对的。
    就这样,在达成合作的第二天,贺卫国就把徐国民三人给派了出去,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羊城这边“进口”电冰箱的情况,尤其是价格以及性能的一些情况。
    毕竟国内的电冰箱,目前大多数依赖“进口”。
    而这里所说的“进口”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进口,而是一些非法渠道,或者说灰色渠道。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情况,他才好给自产的电冰箱定价。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家对于一些产品的定价都有一个基准价,也就是所谓的“标准价格”,一般只能在此基础上上下浮动,而且不能太高。
    当然,这里的基准价只针对国产的产品,但是对于这些进口的“外国货”,那就不一样了。
    根据徐国民三人的调查,这些进口的电冰箱,一台容量最小的都需要一千五百块钱一台,而且这还是进口价,实际上卖出时的价格至少达到了两千一台,而容量最大的光进口价就达到了三千,实际上售卖出的价格更是高达四千。
    而一些更为高档的电冰箱,售出价格更是高达五千块钱。
    可见这时的进口“洋货”其价格有多离谱。
    虽然如今电冰箱的价格还需要按照国家基准价进行定价,但是在明年,也就是1986年八月份,电冰箱价格就会完全放开定价。
    而在当下,电冰箱只能在基准价百分之二十内浮动。而目前,容量160升的电冰箱价格大概在一千二百块钱
    所以,对于自产的电冰箱定价,贺卫国打算定为一千四百二十块钱一台,其利润大概在五百块钱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