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透明度堪比后世
作者:文亦心   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荣耀最新章节     
    清风县县衙内。
    县令季正洋端坐在案后,堂下一众衙役。
    他清了清嗓子,沉声道:
    “诸位,今日召集大家,主要是想听听大家近期的工作汇报。都别拘谨,放松点,有什么说什么。”
    话音刚落,大当家上前一步,拱手道:
    “老大,冬季即将来临,我们农事部已经按照您的指示,完成了冬季农作物的种植计划。
    同时,我们也对秋收的粮食进行了妥善的储存,以防天气突变。
    此外,我们还培育出了新的稻种,产量预计比原来增产半成,来年老百姓的饭碗就更稳了!”
    季正洋点头赞许:
    “很好,农事乃国之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冬季虽冷,但也是我们为来年春耕做准备的关键时期。”
    这时,又一位衙役站了出来,神态自若:
    “老大,牧业部在您的指导下,为牲畜准备了充足的饲料,并加固了圈舍,以防风雪侵袭。
    同时,我们还对牧民们进行了冬季养殖知识培训,确保牲畜能够安全过冬。”
    季正洋听后满意地点点头:
    “做得好。”
    接着,分管各项工作的纷纷站了出来,一一汇报起他们的工作进展:
    “老大,扫盲活动如今如火如荼,县里已有七成百姓能识字读书,剩下三成也在咱们的努力下逐步跟上。”
    “垃圾分类的推广日渐深入,下水道堵塞的问题已经明显改善。
    不过,下游的猖县那帮家伙,老抱怨我们排污多,硬是要加收费用。
    没办法,咱们只能每月多付他们一贯钱,就当是喂狗了。”
    “老大,县里剧院那部新上的连续情景舞台剧《潘银莲与武四郎》火得不得了。上个月票房都冲到了三百两银子,这可把咱县里的文化事业给带活了!”
    季正洋一听,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这《潘银莲与武四郎》是县里新搞出来的玩意儿?”
    县丞崔知温点头笑道:
    “对,县里那几个写小说的年轻人,因为写得太慢天天挨打,后来索性改写话剧了,没想到还真搞出点名堂来。”
    “哈哈,有意思!今天还有演出吗?本官想去瞧瞧。”
    崔知温面露尴尬:
    “这个……恐怕不行了,昨天那场演得太精彩,全剧组的人都被热情的观众打进医馆了,估计得休养一阵子才能复出。”
    季正洋忍俊不禁,摆了摆手:
    “好吧,说点正经的。你继续汇报。”
    崔知温咳嗽一声,继续汇报:
    “县里的玻璃产业有了重大突破,现在生产出来的玻璃纯净无瑕,完全达到了您的要求。
    实验大棚也换上了这种新玻璃,预计今年冬季的实验效果会有大幅提升。”
    他顿了顿,继续道:
    “还有啊,您要的放大镜也做出来了。不过您知道嘛,那些小家伙们拿着放大镜玩火,差点没把县衙给点了,好在没造成大麻烦。”
    季正洋听后忍不住笑了:
    “哈哈,这些小调皮!不过,这正好说明我们的玻璃质量够硬啊。
    知温,你去告诉玻璃工坊那帮人,告诉他们,通过把镜片做成凸的、凹的,然后组合起来,就能实现一些神奇的效果。”
    崔知温露出疑惑的表情:
    “神奇的效果?老大,您说的是啥玩意儿啊?”
    季正洋继续道:
    “也就是把镜片排列组合起来,然后可以做出望远镜和显微镜。”
    崔知温一听,眉头紧锁:
    “望远镜?显微镜?这是什么新鲜玩意儿?”
    季正洋哑然失笑,自己竟然忘了身边人根本不知道这些。
    他耐心解释道:
    “这么说吧,望远镜就是一个长筒子,能看清千里之外的东西;
    而显微镜呢,就是可以把很小很小的东西放大,让你看到平时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
    比如水里的一些微生物,肉眼看不见的,但显微镜下一看就清清楚楚。”
    崔知温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哦,原来如此!懂了!”
    季正洋满意地点点头,接着问道:
    “诸位,还有其他事吗?”
    “没了,老大!”
    随后,季正洋便坐着马车来到县里的玻璃工坊。
    刚踏入作坊,一股热浪夹杂着玻璃熔炼的特有气味扑面而来。
    季正洋不禁皱了皱鼻子,但随即被工头兴奋的面孔吸引:
    “老大,您可真是神了!我们根据您说的方法,已经成功做出了您要求的玻璃,从目前的成品来看,绝对符合您的标准!”
    季正洋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吩咐道:
    “快,快拿过来让我瞧瞧!”
    工匠们忙不迭地跑去。
    不一会儿,手中捧着一块他们认为堪称完美的玻璃返回。
    季正洋小心翼翼地接过,迎着光线仔细端详。
    那玻璃纯净得仿佛没有杂质,透明度堪比后世!
    他心中暗自赞叹,别看这平板玻璃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个技术活。
    平整度和面积都是考验,气泡的处理更是关键,透光性能更是不能马虎。
    这几位工匠能做到这一步,实属不易。
    季正洋拍了拍工头的肩膀,夸奖道:
    “好样的!你们真是工匠精神的典模!我承诺,一旦这批玻璃大获成功,必定重重有赏!”
    工匠们被夸得合不拢嘴。
    至于镜片的磨制,季正洋心知这些工匠手艺不凡,便不再多言。
    他回到自己的马车前,从车厢里掏出一把玻璃刀来。
    这玻璃刀是他这段时间的宝贝,一直带在身边。
    他轻轻地在整块玻璃上划过,手法熟练得如同一个艺术家在创作。
    工匠们见状,纷纷露出惊讶的神情。
    他们没想到季大人竟然制作出了如此神奇的工具。
    季正洋见状,笑着解释道:
    “其实这也没什么,都是多看多学的结果。”
    他连续划好了两块大小不一的玻璃后,叫过工匠们,把玻璃刀交给他们。
    他耐心地讲解着使用方法,并在报废的玻璃上进行示模。
    工匠们听得津津有味。
    季正洋站在一旁,不时指点一二,防止工匠们在磨制过程中出错。
    季正洋看着工匠们切割后留下的碎玻璃,眉头紧锁,心中不禁泛起一阵痛惜。
    这些可都是他们辛辛苦苦制作出来的,就这么随意丢弃,实在太可惜了。
    正当他心疼之际,工头走上前来,低声说道:
    “老大,您看这样如何?我们别再这样大块大块地做了,改用模具来制作,直接做出您想要的大小和形状。这样既能减少浪费,又能节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