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来碗心灵鸡汤
作者:文亦心   琳琅幻境:穿越大唐重振家族荣耀最新章节     
    这时,崔县丞突然想到什么,问道:
    “季大人,这大过年的,咋突然蹦出个剿匪的戏码来?是不是朝廷那边有啥新动向?”
    季正洋耸了耸肩,表示无奈:
    “这个嘛,我也是一头雾水。不过,不管啥原因,咱们得绷紧神经,随时准备战斗。毕竟,清风县的平安,可都拴在咱们这群人身上呢。”
    众人点头称是,气氛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季正洋却突然话锋一转,笑道:
    “好了,大家别这么紧张嘛!来来来,先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剿匪嘛!”
    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说到这剿匪的事,还得从年前季正洋催缴税银,把王老爷抓走那档子事说起。
    当时,王家夫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跑去找中书令大人岑文本求援。
    可惜啊,岑大人虽然位高权重,但“县官不如现管”,加上没个正当理由出手相助,这事儿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不过,岑大人虽然没出手,可心里可没忘了这茬。
    他把季正洋这小子的名字记在了小本本上,寻思着日后得找个机会好好敲打敲打他。
    这不,正打着瞌睡呢,就有人送来个软枕头,真是凑巧又顺心。
    岭南那边猖县县令送来一份求援文书,说猫儿山的山匪又开始作乱了,求中书令大人出兵剿匪。
    岑文本一看,这不正好嘛!
    就顺水推舟,上奏朝廷说清风县令季正洋能力出众,让他去猫儿山剿匪。
    那日,皇上正在御书房里和李治品茶议事,突然看到中书令岑文本的奏折,眉头不禁一皱。
    “岑大人奏报,猫儿山匪患猖獗,需派兵剿匪,并特意提到清风县令能力出众,堪当此任。”
    皇上放下奏折,轻轻敲了敲龙书案。
    李治放下茶杯,沉思片刻后道:
    “猫儿山匪患,儿臣也有所耳闻。
    不过,那猫儿山不是在清风县东北与猖县的交界处吗?
    盗匪骚扰的也多是猖县和柳州一带。
    按常理说,这剿匪之事应该由猖县负责,清风县似乎并无直接关联。
    而且,据儿臣所知,岑大人与猖县县令之前已联合剿匪两次,皆因山中地形复杂无功而返。
    此次为何又特意推荐清风县来剿匪,这其中是否有何隐情?”
    皇上微微点头,回忆道:
    “那清风县令确实有些本事。
    但此前中秋宫宴,竟然进献断爪龙杯,犯下如此大错!朕才将他贬到岭南清风县。”
    李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提议道:
    “父皇,不如就派那县令去试试,正好看看他的能力如何,能否胜任这一县的父母官。”
    皇上听后觉得有理,便说道:
    “嗯,那就这么定了。你暗中关注此事,看看事态如何发展。同时,也查查是不是岑文本故意刁难那县令。”
    “儿臣遵旨!”李治恭敬地答道。
    不久,岑文本收到了朝廷的回复,只有简单的四个字:
    “酌情处置”。
    他心中大喜,看来朝廷对此事并不打算深究,任由自己发挥。
    这下好了,剿匪这个烫手山芋,季县令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岑文本心中暗自得意,终于有机会好好教训一下那个不识抬举的季县令了。
    此时此刻的清风县衙。
    可谓是愁云惨淡,哀嚎连连。
    “老大,这可如何是好?让我们去剿匪,这不是赶着鸭子上架嘛!”
    县丞崔知温那张脸比哭还难看,就差没挤出几滴眼泪了。
    “是啊,老大!咱们这点人马,去了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呢!”
    一衙役也是愁眉苦脸地嚷嚷。
    “要不,让‘鲨鱼’去把山上的匪首给绑了?”
    有人出了个主意。
    “呸!”
    鲨鱼一听,眼睛瞪得老大,
    “我鲨鱼在海上那是如鱼得水,这猫儿山,我可是旱鸭子一个,上山剿匪?这我可不在行!”
    众人一听,顿时泄了气,看来这个主意也不靠谱。
    季正洋坐在堂上,一拍桌子,大声喝道:
    “都给我闭嘴!
    看看你们一个个那怂样,几个小毛贼就把你们吓成这样?”
    天塌下来有本县顶着,你们怕个啥?
    再说了,本县也没说带着你们去剿匪啊!”
    众衙役一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稍微踏实了点。
    “这猫儿山的盗匪,你们了解多少啊?”
    季正洋瞅瞅两旁站着的衙役们,问道。
    众人一听,都低下了头,谁也没敢吭声。
    “嘿嘿,我知道!”
    突然,一衙役挺直了身子站了出来。
    “小的以前去过猖县几趟,对猫儿山上的盗匪也略知一二。”那衙役开始娓娓道来。
    “听说啊,这猫儿山的大当家,原本是个军营里的都尉,武艺高强得很。
    后来不知道怎么的,犯了事被赶出了军中。
    回到猖县后,想好好种田过日子。
    可惜啊,那些大户人家可没放过他,经常欺负他,种的粮食都不够交租,一家人饿得跟什么似的。
    于是,他一咬牙,一跺脚,就上山当了土匪,没想到,这一当还当上了大当家,真是世事难料!”
    “不过啊,”
    县丞崔知温接过话茬,补充道,
    “听说这猫儿山的大当家还算有良心,他们从不祸害百姓,只抢那些大户人家和路过的官商。”
    季正洋听后,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
    “这么说来,这帮山匪也并非十恶不赦之徒,还有挽回的余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发话道:
    “这样,本县打算写一封信给猫儿山的大当家。谁愿意跑一趟,把这信送过去?事成之后,本官必有重赏!”
    一衙役闻言,眼睛一亮,急忙问道:
    “老大,您还认识那山匪大当家呢?”
    季正洋微微一笑,故作神秘地说:
    “嗯,本官曾与他有过一些交情,说不定他接到信后,就会带着手下下山投降呢。”
    那衙役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拍了拍胸脯道:
    “那我去!这差事我接了!”
    季正洋点了点头,吩咐道:
    “好,笔墨伺候。”
    其实,他心里清楚,自己哪里会认识什么山匪大当家,这么说只是为了给大家鼓鼓劲,减轻一下他们的恐惧感。
    在回来的路上,季正洋已经想好了对策。
    他记得前世曾读过明朝王阳明的剿匪事迹,尤其是那篇《告谕巢贼书》,简直就是剿匪的经典之作。
    王阳明以理服人,用一封书信就让土匪纷纷投降,这种智慧让季正洋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今,他打算借鉴王阳明的做法,给猫儿山的土匪也送上一碗心灵“鸡汤”。
    于是,他铺开纸张,开始提笔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