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肥料困境
作者:一灯阑珊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最新章节     
    但在祝明月手下待两个月,罗满为也摸着女东家一点路数。
    他不知道未来有一个词可以概括,叫做集邮癖。
    但祝明月鼓励他,多尝试酿制不同品类的酒。
    蜂蜜酒,是条不错的路子。
    自家庄子上出产,价格应该会便宜些吧!
    赵大夫会泡药酒,酿酒也会一点,但仅限于浑浊的农家腊酒。
    “撺掇”罗满为试酿蜂蜜酒,也是因为听说此酒可以治疗风疹、风癣。
    罗满为随意瞄了一眼道旁的野花,打听情况,“赵大夫,现在有几箱蜜蜂?”
    赵大夫只管出主意,不管售后,“去年寒冬腊月只剩半箱,最近一段时日,天气转暖,堪堪养出两箱来。”
    蜜蜂冬天靠吃蜂蜜维生,现代还能喂食白糖。但长安市面上没有白糖,只有步步糕用红糖提炼白糖自用。
    西式糕点是用糖大户,别看步步糕门脸比其他几个铺子作坊小,但它的用糖量在长安首屈一指。
    长安周边没有甘蔗,总在外头买红糖不只麻烦,也不是事。
    祝明月都在思考,要不是在外头收购一些甜菜,在四野庄上制糖,自产自用。
    庄子上就不种了,不划算。
    所以蜂蜜过冬无论是喂蜂蜜还是喂白糖,代价都太昂贵。
    所以只能“残忍”的保存部分火种,来年重新繁衍。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满为也不说大话,“赵大夫,你看那些蜂蜜,能落到我手上吗!”
    罗满为入职许久,至少摸清几个和自己同级别的小伙伴。
    济生堂制药要蜜,更别提春风得意楼和步步糕两个做吃食的用蜜大户。
    轮到杏花村,这个资历浅,没赚回多少钱帛的新丁,哪有开口的机会。
    赵大夫转念一想,现在蜂蜜都不够分。“明年越冬的蜜蜂多了,产的蜜也多,应该够用了。”
    但明年又有明年的用当和用处,世事难以预料。
    远处一个工人喊道:“罗掌柜,彭庄头请你去见见人。”
    罗满为今天就是露露脸站站台,简而言之,当壁花。
    罗满为提着袍子。急冲冲赶到四野庄门口的地头上,先向祝明月等人致意。
    彭十二介绍道:“这是杏花村的罗掌柜,就是他要红薯制酒。”
    罗满为不同为地里刨食农人的气质和打扮,一看就是城里来的“奸商”。
    罗满为若知道这个评价,非得大呼冤枉,他向来是诚信本分经营,否则也不会入祝明月的眼。
    彭十二不是多能寒暄客套的人,言归正传,向周围二三十个来取“红薯经”的远近邻里倾囊相授。
    彭十二:“依长安本地的气候,红薯种植时间比麦子晚一些,大约三月底,一年可以种两茬……”
    祝明月手上拿着程珍玉记录的红薯种植要点,彭十二的讲解太“通俗”,偶尔掺杂一两个土词,不通农事的人未必听得懂,比如祝明月。
    有了这一张纸,两相对照,倒能明白七八分。
    但若让乡亲们们看文字,他们更不懂,反倒听彭十二念叨,心中清楚得紧。
    说起种地,他们不是行家里手,也是熟手。
    鉴于没到时节,彭十二只在口头上讲解,没有演示。
    和众人约定,等到育苗后,重新开班,现场演示。
    围观群众,有的真有意种植红薯,有的就是来看看热闹。
    但都是庄家老把式,听口头说一通,也明白五六分。
    只要是棵苗,就没什么大不了的,谁还不能种似的。
    罗满为成功完成露脸当壁花的任务,转过头再去找赵大夫,问清楚有哪些药酒。
    确认不犯忌讳,跑到养殖组的地盘,看见心心念念的蜜蜂。
    叶公好龙,罗掌柜好蜂,恨不得从头到脚遮得严严实实。
    今年说什么都要搞两罐来,先把蜂蜜酒的酿造办法摸索清楚。
    祝明月几人在四野庄上随意走着,原先山脚下的荒地呈现一片绿意,竟然隐约有点草原的意味。
    程珍玉介绍道:“去年初将荒地上的树桩和巨石都搬开,耕牛简单犁过一遍。”差点把犁头弄坏。
    “不时施肥,撒了一年的苜宿种子,彭庄头说往后再种一年豆子,差不多就是下田了。”
    以四野庄的资源,开荒都如此艰难,遑论那些单打独斗的农户。
    苜宿是个好东西,能做牧草能食用,以四野庄不种无用之物的传统,上上下下利用得干干净净。
    听养蜂人念叨,苜宿花也能酿蜜。
    程珍玉原先有一双能绣花的纤纤手,但经历过一番磋磨,后面被调到四野庄来。哪怕不需要下地,多是做案头文书工作。
    但工作场所放在这里,双手难免变得粗糙,以后恐怕再也做不了精细的绣花,会摸毛那些细如丝的丝线。
    可程珍玉却觉得,如今的日子才算踏实。
    祝明月重复两个字,“下田!”
    长安周边的下田也是有价无市。
    “堆肥情况如何?”
    程珍玉:“去年两座山上积累的腐土并不多,年后开始对外收购,但收效甚微。”
    附近的山林都是有主的,平时去捡点掉落的枯枝当柴火可以。
    但要把人整座山的腐土薅走,就太过分了。
    更远一点的终南山山高林深,倒有一些无主的地方,但太远了。
    祝明月:“和附近山林的东家管事商量商量,用钱用物交换都行。我们自己派人去运土。”
    程珍玉点头,“好,我去办。”
    戚兰娘:“我和城里的夜香人联系,送来的夜香春耕前至少再翻一倍。”
    横亘在以农为主的四野庄面前,阻碍它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肥料不足。
    经过彭十二和几个优秀庄稼汉研究,在传统农家肥基础上,多添了许多东西。
    粪尿、腐土、草木灰、果蔬残渣……再加上大量培育的蚯蚓。
    但四野庄还是面临肥料困境,因为除了冬季少数时候,庄子上的土地,是不休耕的。
    最次也得撒一把苜蓿上去,做绿肥。
    地力不断被消耗,只能靠肥料补充。
    这头进那头出,不知哪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