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悲喜不通
作者:一灯阑珊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最新章节     
    葛寅刘妙真倒不质疑这番说法,许多时候兵匪一窝。
    逼得秦彤母子东躲西藏的,无非幽州各个军头。
    燕赵民风彪悍,军队作风只有更彪悍的。
    葛营打包票,“姑姑阿照,你安心在这里住下来。幽州的手再长,也伸不到齐州来。”
    秦彤:“是我们母子叨扰了!”
    葛寅:“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葛寅顺道把卢照带下去安置,留姑嫂两个,说道半生飘零事。
    走到半路上,卫钦忽然冒出来,“飞鸿,我给秦家表弟看看。”
    葛寅一把拍开,“别凑热闹!”
    转头对卢照道:“阿照,别让他摸脉开方,治牲口都嫌寒碜。”
    卢照忍不住大笑起来,痛的捂住胸口。
    葛寅两边介绍,“卢照,仲行表弟。卫钦,字景初,算是我家远亲。”
    卢照:“远亲?”
    葛寅:“大概和长林差不多,他小时候跟在我和仲行屁股后长大。”
    卫钦看出来了,这表弟不是病弱,是受了重伤。
    照理说该接风洗尘,但秦彤卢照母子两有孝在身,没有安排酒宴。就着家常菜,填饱肚皮。
    混着玉米粒的稀粥入腹,卢照浑身都暖起来。方才有气力念叨旁的,“表哥,还有多久回来?”
    葛寅:“年前年后吧!”如果一切顺利的话。
    所有人眼前都只有一件事,过年。
    旁人忙碌,赵大夫清闲的紧,年底前,正是医馆最冷清的时候。
    赵大夫和新来的郑鹏池揣着袖子,站在门扇后头看隔壁客似云来。
    济生堂原先那副对联挪过来,但愿世间人无恙,何妨架上药生尘。
    林婉婉称得上经验理念的,就是莫太生意兴隆。
    隔壁人潮如织,越发衬得济生堂门庭冷落,连当家大夫都去隔壁作坊帮忙装胭脂。
    花想容定价并不便宜,哪怕现在种类不多,大类项只有水粉、口脂,加上一点眉黛、养肤膏。
    但架不住包装精美,颜色丰富,连水粉都至少有三个颜色,白、粉、黄,细分更多。
    若出得起价钱,还能专门调和出最适合的颜色。
    但令林婉婉最想不到的是,除了正红的胭脂外,卖的最好是死亡芭比粉。
    哦,现在叫桃花姬,尤其是加了云母的。
    白湛徐昭然不算全然眼瞎,长安人民喜欢尝试新鲜事物。
    祝明月只能叮嘱销售员,让客人别下手太狠,尤其是那些肤色不适合的客人。
    否则传出去,坏的是花想容的名声。
    林婉婉在胭脂作坊里,帮忙熬制养肤面霜,装进顾盼儿精心绘制图样,烧制出来的小瓷罐里。
    不到巴掌大的小罐,卖好几贯钱。
    林婉婉若是调试配方,再往里头加上几根人参须,价钱还要加个零。
    别说百年,十年五年的人参,也是人参啊!
    好不容易忙完,转到医馆大堂,见赵大夫两人斜眼瞟向隔壁,眼神那叫一个羡慕呀!
    林婉婉凑过来,“看什么呢?”
    赵大夫:“老夫在想,会不会跟着你,再搬一回。”
    赵大夫这一年多堪称漂泊,从胜业坊的医馆,搬回老家,又从老家搬去四野庄。
    这次倒不用大动干戈,庄子上东西齐全。但居家过日子,哪能潦草。
    现在又从城外庄子,搬进城里重操旧业。
    但济生堂的生意,看着实在是让人心忧。
    因为比五谷豆坊赚钱少,被撵出来是玩笑话。
    但花想容一样是前店后作坊的格局,若生意做大要扩张,首先侵占的还是济生堂的地盘。
    再者现在天天开门,进了好大一笔药材,养着几个大夫药童,连洒扫打杂都有专门的人手。
    他们天天闲的,只能偶尔去后头,帮忙制作一些成药预备着。
    林婉婉:“哪会呀,他们用的药材,不走我们的账吗!”
    赵大夫不敢苟同,那点进账,杯水车薪。
    林婉婉走到药柜旁,今天值班的是赵金业和丘寻桃。
    从荷包里掏出一张纸,“帮我把这些分样装起来,账目记清楚,明天祝总来付账。”
    赵金业拿起纸张看一眼,要的量都大,且是生药材。
    结合时机,肯定不是熬药的,该是拿来年前年后走礼的。
    林婉婉刚才同样在花想容下一张单子,老规矩,挂祝总账上。
    各家铺子作坊拿些货,再从外头买些香料布匹。各种排列组合,就是一份体面的礼物。
    走礼的大头,是段晓棠的各位同僚和上司。论礼品的厚重程度,大多排在第一等。
    多是一些土产,真论价值,不值多少钱。
    一家人在正屋里包装各种礼物,幸好四野庄上能产纸张,厚薄不等,不然又是好大一笔花费。
    赵璎珞边包边道:“步步糕练出来的手艺,没想到用到这儿。”
    戚兰娘:“步步糕入腊月,出货量多不少,许多人都拿蛋糕走礼。”
    祝明月:“铺子作坊的年货订好了吗?”
    戚兰娘:“胡师傅那订了年猪,两斤肉起,今年再加半斤步步糕的饼干。”
    如果只给工人们发钱,他们未必会买肉吃。
    四野庄的猪养得精细,就是全宰了,都填不上,只能让胡屠夫去外头寻摸。
    戚兰娘:“明年就能用上庄子里的兔子了。”
    戚兰娘也没想到,兔子养的这般快,比鸡鸭生肉快多了。
    段晓棠急急忙忙从外头进来,祝明月问道:“出什么事了?”
    段晓棠:“玄玉他们大表哥好像不行了,叔侄三个都赶过去!”
    赵璎珞:“怎么把孩子带过去了?”
    祝明月:“弘业承李家爵位。”未来的李家当家人。
    两家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也能放下了。
    次日清早,王宝琼将李弘安交给下人照顾,急急忙忙去冯家吊丧。
    二代陈国公冯睿业,最终没能熬过这个冬天,带着满心不甘辞世。
    段晓棠迟疑,“我们去吗?”
    祝明月:“没关系,不用去。”他们和李家走得近,但李家和冯家只是表亲。
    人与人悲喜并不相通,冬天总是难熬的,平民百姓,贵族之家,都有不少丧事。
    几家欢乐几家哭,从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