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以患为利
作者:温迪是男孩子哦   隋唐:一个小兵的崛起最新章节     
    听到这,李秀宁和柴绍都沉默不语,张武是什么样的人物他们是知道的,若是败给其他人,他们绝对不会相信,但是败给张武的话,那就无可厚非了。
    两人都是这世上绝无仅有的不败战神,不过现在看来已经分出高低了,毕竟张武的作战经验比李世民丰富,李世民败给他也不是什么说不过去的事。
    不过这样一来,大唐的局势就大大不妙了。
    “我知道了。”李秀宁朝李艺夫摆了摆手道,“你退下吧!”
    “是!”
    李艺夫走后,柴绍靠了过来,道:“夫人,中路大军进展不利,即使我军能拼死攻下玉壁关,也会遭到汉军猛烈的反扑,于大局而言并没有益处,我的意思是......”
    李秀宁明白,以现在的实力攻下玉壁关是非常困难的,更别说收复山西了,如今连李世民都败了,柴绍正好有借口为自己的失败找说辞,保存实力,避免更多没有意义的伤亡。
    “夫君,我明白你的意思。”李秀宁坐了下来,叹了口气道,“天不佑大唐,天下大势并非你我二人就能左右的,既然二弟都败退潼关了,我们也没有必要继续强攻玉壁关了,继续与其对峙,等待时机。”
    这是最佳的选择,既然无法攻下,那就拖住汉军一部分兵马,也算是一点点小功劳,总比败回长安好听多了。
    巴东郡、人复,今重庆奉节县。
    就在李孝恭准备率六万水军沿着长江南下的时候,突然遭遇连续七天的瓢泼大雨,长江水位升高而且湍急,非常不利于船只的行驶,很容易让船只失控,船毁人亡。
    更加让他局促不安的是,李世民在弘农遭遇惨败的事也传到了这里,这让他更加质疑有没有必要继续南下进攻江汉了。
    于是乎,李孝恭一面让大军继续在人复休整,一面派人向长安请示是否继续行动。
    身为副帅的李靖见大军没有继续行动的迹象,找到李孝恭问道:“元帅,为何将大军停滞不前?”
    平时李靖都在基层中穿梭,战略上有李孝恭这个皇室宗亲在把握着,所以这才有此一问。
    李孝恭只得把李世民败退潼关,以及担心长江水位上涨,不利于舰队行驶的困难因素都告诉了李靖。
    李靖听完眉头紧锁,忽然想到什么,随即哈哈哈大笑起来道:“元帅,这是上天助我大唐啊,元帅应该继续率军南下!”
    “什,什么?”李孝恭一时没反应过来,以为他听错了,再次确认道,“你刚刚说什么?继续南下?”
    “没错!”李靖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孙子曰: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今秦王初遭大败,而巴东又遭逢大雨,如此逆境之下,天下人都会认为我军不敢也不会继续南下进攻江汉,汉军必定对我们疏于防备。此时若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南下抢占夷陵、荆门、夷道三个据点,我军即可反客为主,掌握这场战争的主动权!”
    长江两岸都是高山,基本无法站脚,而能够作为据点,囤驻兵马的也就夷陵、荆门、夷道这三个口岸,谁能掌握这三个据点,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
    听李靖这么一说,李孝恭觉得有些道理,但他还是有所顾虑:“你说得没错,但兵家大事,需得谨慎才是,还是等长安那边的回报再做决定吧。”
    “唉!”李靖急得直跺脚道,“元帅,战机稍纵即逝,若等长安的答复到来,如此耽搁下去,倘若长江水位下降,恢复正常航行条件,汉军必将对我们有所防备,届时再打江汉就难得多了啊!”
    李孝恭沉默不语。
    “元帅!”李靖继续劝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况且陛下的命令就是要我们出击江汉,此时出兵并没有违背陛下的意思啊!”
    “不行!”李孝恭十分地果决道,“如今情况有变,以如今大唐的局面,纵使我们攻入江汉,于大局又有何益?要知道,我们只是偏师,目的就是尽量多的牵制汉军的兵马,若是我们这一路又遭遇惨败,我大唐的颜面将置于何地?我绝不能拿大唐的兵马去冒险!”
    “况且,”李孝恭接着说道,“你也知道长江水位上涨会影响航行安全,稍有不慎,导致船队出现伤亡,我将如何与陛下交代?”
    “元帅!”李靖还是不死心道,“兵贵神速,更贵于奇,宁失一子,不失一先啊!只要战略上是正确的,适当冒险,甚至承受一些非战斗减员是值得的,最重要的,是要出敌不意,以患为利,掌握战场主动权,请元帅一定要早作决断啊!”
    “冒险?这种话你都说得出来?”李孝恭没好气地道,“我大唐的士兵是用来战场上杀敌的,可不是给你用来挥霍的!我是大军的统帅,而你只是副帅,怎么做本帅说了算!”
    李孝恭越来越对李靖感到厌烦了,他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听李靖的苦苦劝说,毕竟一但冒险失败,他可是第一责任人。
    李靖无奈,只得退了出去,不停地摇头道:“天不佑大唐啊,不佑大唐啊!”
    “李靖!”李孝恭怒气冲冲的跑了出来,对着李靖喊道,“你要是再敢胡言乱语,乱下诅咒,信不信本帅拿你去长安问罪!”
    “唉!”李靖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朝李孝恭拱了拱手便自顾自地离开了。
    “哼!”李孝恭哼了一声,没好气地道,“如此不知分寸,以为自己是谁呀?自诩懂点兵法就以为天下无敌了,难怪年近五旬还得不到重用,真是活该!”
    李靖回到自己的营寨之后,对今天的事越想越气,好好的战机却因为胆小怕事的人而被耽误了,他不甘心啊。
    这时一个年轻小将掀开帐帘走了进来,见李靖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担心地问道,“父亲为何至此?”
    李靖见是自己的大儿子李德謇,只得把今天的事仔细讲了一遍。
    “父亲!”李德謇上前说道,“既然元帅执意不肯,父亲何不召集我李氏族兵,自行南下?到时我们率先抢占夷陵、荆门、夷道,也算是为大唐立功了,陛下又如何会怪罪父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