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那都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
作者:行道人   四合院之跌宕人生最新章节     
    李元对于西方三权分立的调侃,逗乐了童代表。
    “老李,你这也太扯了,我们再鄙夷西方,也不能睁眼说瞎话,三权分立还是有其优秀的地方”。
    “我都怀疑你是怎么通过的政治学习”。
    “我们共产党人既不会妄自尊大,也不会妄自菲薄,好就是好,坏就是坏。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的基本原则”。
    “行了,不要掉书袋了。
    你别不服,我就和你讲讲我们古代的三权分立,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秦”。
    “好,我就想听听你如何狡辩吧,哈哈哈”。
    李元笑笑,“我们先说说大秦的组织结构。
    大秦帝国是一个单纯的郡县制国家,分全国为36郡,1000多个县,各地的所有地方官皇帝都可以随时替换,因此地方上不可能分裂,不会出现诸侯争霸的情况。
    秦代的中央政府就是三权分立的。
    秦始皇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公,分别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让他们相互制约,相互牵制。
    地方上也是三权分立的。
    秦代中央下面是郡,郡的长官叫郡守,主要管理郡里的文官,此外还有两个长官:郡尉和郡监。
    郡尉管郡里的军事,他直接听中央的命令,不听郡守的指挥;郡监管监察和纪检,也是听中央的。
    因此,地方上这三个职务并不相互隶属,而是相互牵制。
    大秦往下,各个朝代,都是在不断地完善这些管理制度。
    华夏的国家管理理念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更是完善了几千年。西方才有多久的历史。
    更不用说,在工业革命前,西方还处于野蛮的奴隶社会。
    当时,他们统一族群的手段还停留在宗教信仰。
    后来,大明的远洋贸易,把先进的农耕和工业技术传到了西方。
    这才开启了西方的大航海时代。
    随着大量的传教士和商人涌入大明,他们不仅带回去大量的商品,还带回去华夏文明,他们开始疯狂学习。
    最后为了遮掩这些,他们把这些偷回去的文明改头换面,变成他们自己的。
    所以,大家才会觉得,在没有任何的积累的情况下,西方突然之间就超越我们华夏几千年的文明。
    从此,西方一些传教士、商人、医生、落魄画家等等不要脸的东西,一夜之间成为了全科伟人。
    成为了大科学、家、大哲学家等等传世之人”。
    “老李,你这有点颠覆我们的三观啊,这些东西和我们学习到的东西完全是背道而驰”。
    “呵呵,想要毁掉一个文明,那就是污名化这个文明。
    庚子赔款就是西方有计划污名化华夏文明的启动基金。
    是不是很可笑,他们用我们国家的赔款,成立了众多新学,传播西方为我们华夏编撰好的文化。
    我们的一些国人还感恩戴德,心向西方”。
    “这,听起来像是那么一回事,但是,这也太难以让人相信了”。
    “有时间多读一读中国的典籍,不要总是看一些西方所谓的传世名着,那些都是狗屎。
    和华夏的诗书子集相比,那都是些什么东西”。
    “华夏的古籍确实很有艺术价值,但是和科技相比,那些也没有多大用处。不要忘了,华夏古代的工匠是低贱的工种,是会压制创新的”。
    李元转头鄙夷地看了他一眼,对方立马有点急眼。
    “你这是什么眼神,我有说错吗?”
    “你静下心好好想想,你对华夏古代的文化的理解是从哪里得来的?是你从古籍中悟到的?还是老师告诉你的?”
    灵魂三问,让童代表沉默了下去。
    李元看了他一眼,笑笑没有再说话,认真开车。
    回到实验室,童代表才反应过来,“有没有推荐的书?我想认真读读老祖宗的东西”。
    “你先好好读读四书五经,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这些不都是儒家思想,是糟粕吗?”
    他看到李元鄙夷的表情后,立马醒悟,“是我先入为主了”。
    “孺子可教!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古代文人被科举、八股文贻害至深,而罪魁祸首便是这《四书五经》。
    并被告知古代整个社会被这些文人掌控,官官相护,打压创新,坑黑百姓”。
    “难道不是吗?”,他这下意识的行为,足见烙印之深刻。
    “西方人总喜欢教授大家独立思考,但是他们会误导我们,这个独立思考就是要跳出华夏文化圈,要着眼全世界”。
    童代表若有所思,“好像还真是!”
    “我们的很多教育家、历史学家,不知道是真蠢,还是被西方收买。完全是按照西方的思路在教育下一代。
    你说悲哀不悲哀?”
    “老李,我一把年纪被你说的郁闷了,这么多年的学习,我难道学狗肚子里了!”
    “不晚,你可以静下心好好学习一番,起码能够让下一代睁眼看世界”。
    不知不觉中,童代表跟着李元来到了六楼办公室。
    醒悟过来的他,低骂一声,打声招呼,转往西楼。
    处理完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李元终于有时间关注民品的研发。
    年初制定的计划,不知道他们实现的如何了。
    自从鼓励科研机构的人员停薪留职,去年又扩招了100多人,主要是充实到民品开发实验室。
    一个电话,把梁志祥叫到办公室。
    “老梁,看你脸色不好,是不是太劳累了”。
    “还行。今年项目增多,人员也有较大的突破,忙一点正常”。
    “要注意身体,你这内部管理、外部沟通一肩挑,时间长了也不是个事,以后实验室会越来越大。
    这样下去,还不得累垮,适当培养一些助手,把一些事务性工作分担出去”。
    梁志祥好像听明白些什么,“乐乐也工作了半年多,在4楼民品实验室做的不错。下一步,我把她调到办公室,先跟着我学习”。
    李元抬头诧异地看了看他,摇头笑笑。
    “你呀,误会我了。
    民品研究占用我们太多的资源,我的想法是让他们独立出去,将来可以交给乐乐。
    但是她现在还太嫩,先待在4楼学习吧。
    实验室的管理,她不会参与,她也不感兴趣”。
    “老大,我没这个意思,毕竟我们有老的那一天,实验室终归要交给下一代”。
    “滚蛋,你才多大,正是当打之年。将来实验室一定是交给合适的人手中,我们将来都是董事,躲在后面掌舵就行”。
    “卫民再有2年也毕业了,培养几年,正好接我的班”。
    “行了,那个兔崽子根本就不喜欢研究,他的兴趣是玩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