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远方来信
作者:行道人   四合院之跌宕人生最新章节     
    从信封里拿出信纸,只有薄薄的两页。
    只是简单的对折,不是他熟悉的各种信纸折叠法。
    放下信纸和信封,他先给自己倒上一杯茶,然后躺在躺椅上,才从旁边桌子上拿过来信纸。
    李元同志,你好:
    见信如面。
    分别已有58天,不知你还记得我否。
    在白雪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总会想起那个陪我看电影的你。
    总会想起水煮肉、白斩鸡、麻婆豆腐、干锅土豆。。。
    。。。。。。
    我现在很好,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大家都非常勇敢,与天斗,与地斗,其乐融融。
    。。。。。。
    好了,马上就要熄灯,就写到这里吧。
    对了,你不用回信,回信我也收不到。
    而且,我也不是总有时间给你写信,需要等待机会。
    此致!
    敬礼!
    你的同志:赵秀芹。
    。。。。。。
    李元拿着信,不知道反复看了几遍。
    那个女孩的音容笑貌充满他的心房,由于太多,心里堵得慌。
    不知多久,他坐起来,找到信纸,拿出钢笔,开始写信:
    “亲爱的秀芹:”
    突然停下笔,不知道该不该如此称呼,他的脸红的吓人。
    放下笔,那种思念和负疚感撕咬着他的良心,忍不住,给了他自己两个巴掌。
    一左一右,对称红痕。
    撕掉这张纸,在下一页信纸写上:
    赵秀芹同志,你好:
    日子过的飞快,居然已经过去了58天,恨不得我的记忆只停留在58天前。
    东北的冬天难熬,注意保暖。
    。。。。。。
    自从你离开后,发生了一些事情。
    。。。。。。
    大仇得报,心中稍安。
    接下来就是好好过好自己的日子,等待大雁南飞。
    祝好!
    思念你的人:李元。
    。。。。。。
    找出一个信封,把信折成飞机式样,小心放入信封。
    用胶水封口,连同来信,送入空间,稳稳地送入一个抽屉里,里面只有两封信。
    做好这一切,李元给茶杯续上热水,软倒在躺椅里。
    拿过茶杯,看着水雾在空中飘散,眼神慢慢失去焦距。
    第二天醒来,火炉已经熄灭,他仍然躺在躺椅里。
    按部就班,生炉子,烧水,练功,吃早点,签到,出门上班。
    这一套已经成为本能,无需思考。
    刚到单位,就遇到了热情的领导,卢星宇。
    “小李,早”。
    “厂长早”。
    “来我办公室坐坐”。
    分宾主落座,卢星宇热情地帮李元泡好茶。
    “小李,老王走的时候,说过你对接下来的工厂发展有个规划?”
    “啊!是的,只是一些浅见,徒增笑柄”。
    “呵呵,老王可是推崇备至,特意提醒我要多听听你的意见”。
    “王厂长谬赞”。
    “没有关系,我刚来,对机械厂了解不多,对未来也没有什么成熟的想法。无论好坏,你都可以大胆的说。
    好的,我借鉴,不好的,我也不会怪怨你。
    如果再推辞,那就是不给哥哥面子”。
    说这一番话的时候,他一直带笑,让人非常容易放松,也愿意相信他。
    “既然领导不嫌弃我的浅薄,那就就大胆胡说几句。
    现在的维修业务不能成为我们将来主业,原因,您肯定知晓:没有那么多的破旧自行车。
    王厂长准备生产两类产品:扳手和小巧电焊机。
    但是我个人认为,应该把业务重点放在扳手上。
    小巧电焊机虽然有卖点,但是结构原理简单,容易被模仿,形不成竞争优势”。
    对方边听边记,频频点头。
    “我们当前的经济形式是计划经济,你为什么提出竞争优势”。
    “我们这种小型电焊机的推出,在工业大生产中可能应用不足,但是在民生经济中一定会有极大的市场。
    既然是民生市场,各个地方上就有了生产的需求。
    再加上投入小,见效快,非常容易得到审批。到时我们的订单一定会大幅缩水”。
    “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占有一席之地的。你再说说扳手”。
    “扳手就不同,他需要一定的投入,比如我们这个冲床,可是我们总公司努力很久拿下的。
    再加上,我们的万能扳手,可以出口到全世界,又能为国家挣取外汇储备”。
    说到外汇,对方兴趣大增。
    “扳手?难道洋鬼子没有吗?”
    “有,但是不见得有我们这样的,我喜欢去图书馆,也问过工厂里的高级钳工,了解到现在的扳手非常传统。
    使用起来不方便,为了留出扳手的操作的空间,也影响了结构设计。
    所以我提出了万能扳手的设计,如果我们再设计出不同用途的万能扳手,到时一定会成为畅销世界的好产品”。
    “嗯!你这个想法非常好。那你觉得,我们这个机械厂如何建设?”
    李元深感今天说的太多,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就想藏拙。
    “领导,我主要的精力是设计扳手,如何建设工厂,还没有想过”。
    “没有关系,和你聊天,对我的启发很大。你大胆的说,不要有顾虑”。
    对方既然如此说,他也不好再推让。
    “冲压车间、铸造车间、机加工车间这个三个车间,年前上报是都已经批复, 就不多说了。
    既然我们瞄准的是国际市场,那么研发创新必不可少。
    所以,我建议必须成立专门的研发组。
    在研发创新之余,需要重视生产制造工艺的研究和创新。
    如此,才能一直领先市场,占领市场,为国家挣取更多的外汇”。
    李元说了这么多,感觉口渴,端起杯子,一饮而尽。
    卢星宇非常自然地给李元续上热水,然后拿着笔等待记录。
    “领导,我说完了”。
    “啊,说完了”。
    他看看记得满满的三页纸,心中收获满满。
    “你等等。。。这个研发和工艺到底是个怎么回事,你再给我说说”。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国家刚刚开展工业化建设,全国初中毕业就算是高学历的年代,让国家重视研发,绝对是天方夜谭。
    目前各个工厂主要的精力是投产,扩大产能。
    很多地方,技术员的唯一作用就是维修设备。
    至于说到研发创新,那是大学和研究所该干的工作,与企业何干。
    既然卢胜利提出,他就想着争取一番,希望能够为这一块做出一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