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农业建设不能放松
作者:葡萄无牙   风起南洋最新章节     
    一个半月后
    1859年8月22日
    在一众精兵的环卫之下,冯国辉带着郑秀才,冯兆亮,林宗义,胡华山,胡老虎等人,走在宽敞明亮的切马利德街上。
    如今的切马利德街已经改名,叫做7月1日大街,这是为了纪念南洋军正式成立的日子。
    原来面积广大的乔家老宅,如今改建成了南洋公司总部所在地。
    南洋公司下辖的各家分公司都集中在这里办公,乔家老宅的对面就是南洋钱庄,无论公司转款还是转账都十分便利。
    7月1日大街是率先改造出来的街道,这里也是富户云集,南洋军一众首脑骨干集中居住的街道,比起其他的街道多了一份尊贵和森严景象。
    这条街道上高门大户林立,随处可见的军官及其家眷,还有来回不停巡视的警察,令这条街道格外不同。
    重新整治过后
    原本的泥土街道铺砌上了整整齐齐的青石条,隔出了绿化带,新建了高规格的公共厕所,就隐藏在绿意盎然的乔木背后。
    仿佛是一个土妞换上了洋裙,略施粉黛后格外不同,变得格外娇媚起来。
    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下雨天,再也不会沾的一脚泥,晴朗天气也不会灰尘飘扬,变得清爽整洁了许多。
    冯国辉从自家大宅出来和众人一路说说笑笑的,就来到了南洋公司总部,与众人一起迈步便走了进去。
    “大帅端的是好手段,泗水城的街道经过这一番整治后,焕然一新。让我等居住几十年的老人都认不出来,简直比巴达维亚还要气派,整洁干净更胜三分。老朽唯有钦佩无以复加,啧啧称奇也。”
    “林翁恐怕有所不知,这城市下水沟渠的妙处,要等10月份雨季来临后,方才能尽显神异之处。”
    “哦……林某洗耳恭听。”
    “林翁想必知道,到了雨季,这泗水城往往大雨过后一片汪洋,城东的高处还好些。尤其是城西家家户户无立锥之地,全都泡在泥汤浑水中,需过几日方能消退。”
    “不错,此乃天灾地涝也,非人力可为。”
    “林翁谬误了,大帅主导的城市下水沟渠工程因势利导,从城中高处逐级而下,能够将大量的降雨汇集到沟渠中迅速排出。做到不积水,不洼不涝,不影响城市民众正常的营生,此乃是真正的功德也。”
    “若然如此,实乃万民之福。”
    冯国辉面带微笑的走在中间,听到左右的吹捧心中着实受用,但还没到忘乎所以的地步。
    听了几句后便说道;
    “我东爪洼地区地处热带,日照充足,降雨多,非常适宜于特色农业发展。
    随之而来的是在城镇建设中,要注意下水沟渠的建设,万万不能忽略之。
    鬼佬殖民该地区只一味的索取,不思建设,在城镇公共建设中的欠账很多,道路和下水沟渠只是最基本的方面。
    今后还有大量的桥梁,城乡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需要建设,也需要在其他城镇中复刻泗水城的成功经验。
    城市中要筹办学校,大力兴办教育,以悠久的华夏文明教化蛮夷,心慕中华正溯,方为正理。
    有了优美的环境,要教导市民人人爱护。
    革除旧有随地便溺的恶习,由各街坊组织负责任的老大娘巡视本街道地盘,对随地便溺,破坏城市公物的恶行予以罚款。
    抓到一次,罚款一角,累犯加倍。
    城市公厕还要继续修建,务求两三百米就有一座,男女厕位分开,方便人们日常生活所需。
    相关警察,教育,卫生等开支,要列入市政委员会每年例行的公共开支经费中,这些钱可省不得……”
    一边说着,众人来到了南洋公司总堂,冯国辉径直去上首坐了,其他众人各分左右坐下,随即就有侍应奉上了茶水。
    完成了南洋军的二次改编后,手下的各步兵团分散至东爪哇各地,正在对偏僻乡村和山匪流寇团伙进行持续清剿。
    不断有捷报传来,陆续清剿的山匪流寇团伙已有二十九处,毙俘匪徒3170余人,整体治安环境为之一肃。
    如今的南洋骡马商队和种植园运输队,无论日夜行走在东爪哇的道路上,基本上没有遭受匪徒侵扰的担扰。
    这与一年前相比较,简直天壤之别。
    加上如今通往各城镇的道路都经过拓宽、加固修缮,从北到南只需要区区3日便可以抵达,极大的节省了运输途中的人力物力。
    钢铁厂、糖厂陆续投入生产,冯国辉得以将精力转向农业生产领域,并且据此作出了相应的规划。
    南洋公司关注的重点,也转到了农业生产领域。
    千万别忘了,南洋公司一夜暴富的基础就是靠香料走私,再换取大笔金钱的同时,才能全力的推行工业发展。
    几十家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就是农业反哺的结果。
    首先,就是特色种植园进一步扩大香料的生产种植规模,推广科学种植经验,在施肥,松土,扦插修枝技术,田间管理方面加强交流。
    自有的37家种植园将进行整合,集中组织人手扩大开垦荒山野地,力争用2~3年时间,将原本的种植规模从3.85万英亩增长到8万英亩以上。
    直现有年产一千四余吨的香料产量基础上,力争翻两番达到5000余吨规模,实现亩均单产和总产双增长。
    至于麾下数十万亩农耕土地,将要清除木棉,剑麻,可可等效益不高的农作物品种,改为集中种植大宗的稻米,蔗糖,油棕,甜菜,木薯和花生等农作物。
    稻米,木薯是主要粮食,蔗糖用于榨糖,油棕,甜菜和花生用于榨油,制作润滑油和食用油。
    剩下的残渣是饲养牛,马,骡子,猪和鸡鸭等家禽的最好饲料,更有利于农业的增产增收。
    至于很多人提出不种植木棉,剑麻,可可这些作物,那么麻绳,麻袋这些常用品没了原料,可可也很受欢迎。
    解决方案很简单,从爪哇其他地区买呗。
    整个东爪洼地区的农耕面积并不大,种植的农业品种既多又散,在种植技术不完善的条件下,产量相当之低下。
    当地的土著向来懒惰而又不求甚解,基本上胡乱种下去就不过问了,完全靠天收。
    什么深耕,翻土,施肥,育秧,除草打虫田间管理,追肥啥的通通没有,是非常原始的种植方式。
    若不是一年三熟的好天气,加上森林中瓜果遍地,无论怎样都能混个肚儿圆,早就不知道饿死多少人了。
    冯国辉如今有计划的在岩望城以西清剿过后的地区,开始安置华人移民村镇。
    同时引进华人成熟的农田耕作技术,对这些田地进行深耕细作,提高农作物产量,实行规模化农业生产。
    比如这一片大田3000英亩还是5000英亩,要么全部种植稻米,要么全部种植蔗糖,要么实行甜菜和稻米轮种。
    简化品种有利于防范病虫害,更有利于田间管理和增加亩均产量。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土著佃户想种什么就种什么。
    这一块种这个品种,那一块种那个品种,一块大田里种什么品种的都有,挤挤挨挨的互相影响。
    如今不同了
    种植什么农作物品种有南洋公司下达计划,各个华人村镇负责执行。
    这个村子种稻米就全是稻米,那个村子种甘蔗就全是甘蔗,纳税以外的农户自留部分,南洋公司负责按价收购。
    在给这些华人移民划分的大田之外,每家每户的家前屋后都留有两三分地菜地,可以任由他们种植自家吃的蔬菜瓜果,饲养鸡鸭畜禽,也可以养上两三头猪。
    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自家吃菜的问题。
    只要打理的好,过上幸福美满的小日子不成问题。
    只有农民生活宽裕了,肚子填饱了,才愿意多多的生儿育女,诚心实意的支持南洋军的扩大发展。
    冯国辉作为东爪哇最大的地主,给华人农民佃农的田租是四成五,而且村里有集体的农田建设和道路建设的活动,必须无偿的出人出力,参与建设。
    遇到外敌侵犯时,农户必须抽丁支前,积极参加民团护村护家。
    乍一看,四成五的田租似乎不少。
    实际上农民的税负并不重,因为田租只征收大田的赋税,而不征收每家每户家前屋后的菜地,这部分是免税的。
    而且东爪哇地区一年三熟,一茬菜少则四五十天,多则六七十天即可长成,在供应一家人吃菜之余,还可以轻松多养几十只鸡鸭。
    当然了,若是养猪还是要到野地里去打猪草,家人就要更辛苦些。
    南洋军治下的华人城镇没有什么苛捐杂税,也不允许乱收费。
    农民进城摆摊,统一收每天一角钱的摊位费。售卖猪,牛,骡,马等大牲口要交税,售卖自家产的鸡鸭和蔬菜就不要交税了,只要缴纳摊位费即可。
    这样的规定既简化了手续,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得到普遍的拥护。
    在农闲的时候
    将以村为单位修建各自门口的道路,沟渠和桥梁,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年复一年的持续下去。
    相信用不了几年,这些村的面貌将会焕然一新,交通和农田水利设施也会逐渐完善起来,奠定美丽新农村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