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太行军送温暖啦!
作者:不会飞咩   综影之我的角色我做主最新章节     
    皇佑五年九月,大宋悍然撕毁和平协议,兵出燕云,北伐大辽。
    那张寄托着耶律重元无限野心,承载着两国友谊的纸张,如今静静的躺在恭桶中,还被吴老六嫌弃太硬不好使。
    和约,从来不是和平的保障。
    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契丹”,辽太宗耶律德光南下灭后晋,于汴京改国号“大辽”,又经辽景宗耶律贤、承天皇太后萧燕燕、辽圣宗耶律隆绪励精图治,由此步入全盛。
    降服高丽,屡胜大宋,吓得宋真宗差点迁都南逃,最终以澶渊之盟这笔买卖达成和平协议。
    实打实的北方霸主!
    然而并不是谁都有“奋六世之余烈”的祖宗荫德。
    耶律隆绪去世,耶律宗真继位,其迷信佛教,穷途奢极,肆意挥霍他爹耶律隆绪留下的大好形势。
    耶律宗真一朝,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习惯了大辽的强大,怎能忍受屡败于区区山民野人的耻辱?
    在丢失燕云十四州后,御驾亲征太行军,最终将自己葬送在了云州。
    继位的耶律洪基跟他爹相比也不遑多让,正应了“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在迷信佛教、穷奢极欲、自负自大方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就步了他爹的后尘,差点被耶律重元一把火给葬送了。
    太后萧氏毕竟不是承天皇太后那般政治才能卓绝之辈,现在也不过是凭着积攒的人望勉力维持局面罢了。
    只是随着皇帝耶律洪基昏迷时间越来越久,大辽朝中开始人心浮动,已经有再立新帝的声音出现。
    立新帝不难,难得是立谁。
    皇权即利益,各方都想为自己争取最大化,因此各自支持的人选也不同。
    皇太子耶律濬最为名正言顺,但才刚出生不久,因受惊早产,身体孱弱,能不能活下来还两说。
    为避免主少国疑,就有不少人提议立皇太叔耶律宗训为新帝。
    皇太叔……多么熟悉的称呼,皇帝儿子落到这个地步全是托了皇太叔的“福”!
    皇位拱手相让,萧太后又如何肯愿?
    正当几方人马相争抗衡之时,太行军的北伐,又让几方重新站到了一起。
    这便是邢泽扶持耶律重元的原因。
    贾探春曾说,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大族人家是这样,大国也是这样。
    若没有外部压力,内部便会争斗。
    耶律重元便是邢泽的一把刀,一把给大辽削肉剔骨的好刀。
    奈何刀不听话。
    邢泽只能亲自上场。
    当有了共同的巨大外部威胁——
    太行军。
    你死我活的几方便会重新联合起来共抗外敌。
    他们也不敢不携手,萧惠可是给上京城上了一堂生动的拓展课。
    那才五十门大炮,鬼知道太行军还有多少!
    其实不光鬼知道,西京九十九泉和中京大定府也知道。
    很多!
    数不清!
    劈头盖脸!
    试试就逝世!
    一天都没扛过去,就被炸的人仰马翻。
    这得益于邢节度使“以人为本”的原则。
    武器这玩意,造出来就是用的,留着又不能下崽。
    制造一枚开花弹才多少成本?
    可养成一个人至少需要十几年!
    哪个更划算,不用说也知道。
    九十九泉和中京大定府接连被攻克,邢泽帅帐北移,后军接收两城,张榜贴示安抚百姓,打击不法伸张正义,审判罪臣分发田地牛羊,而三路战斗部队继续向北挺进。
    太行军所到之处,宛如篦梳过境,将契丹贵族扫除一空。
    佛曰,他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邢泽只好成全,送他们下去帮佛祖实现宏愿。
    被压迫剥削已久的契丹百姓迎来了解放的新生活,高呼忠勇郡公之名,夹道欢迎爱戴的节度使大人驾临大辽。
    太行军势如破竹,西京道、中京道接连沦陷,上京城内一片恐慌。
    竖子不讲武德,竟敢对伟大的契丹贵族举起屠刀,反而让贱民得了便宜。
    实在可恨!
    萧太后、南院枢密使许王耶律仁先、知北院枢密使事赵王耶律乙辛、南府宰相萧唐古、皇太叔耶律宗元等明诏各部勤王,依托土河、潢河两条河流,建立仪坤州——龙化州防线,两城互为依势,拱卫临潢府上京城。
    令大辽朝廷恼火的是,宋军颇为大胆狡诈,竟派出一支孤军深入己方腹地。
    趁各部响应朝廷号召,派兵勤王之际,攻击防卫空虚的契丹各部。
    导致各部必须留有足够的防卫,无法全力勤王。
    眼见无法得逞,这支宋军又转而攻击人数少的勤王军,兼之袭扰粮道。
    宋军神出鬼没,还没有道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各种尸体粪便一股脑的全往水源里堆,上京城的贵人们无意间都喝了尸水粪水,很是恶心了几天。
    但抓又抓不到。
    感觉对方仿佛有千里眼顺风耳似的,每每都能逃过己方的针对,这个难受呀!
    更令大辽朝廷难受的是,自己辛辛苦苦依托河流建立的防线,本以为能妥妥的阻挡宋军的攻势,然而终究是知心妄想。
    皇佑五年十月,右路军岳涣攻克来州、锦州,直逼大辽东京辽阳府,牵制辽东回跋部、完颜部、长白山部不敢轻动。
    左路军韩敢于九十九泉向东北方向进发,抵达潢河流域,与驻扎仪坤州的中军狄青部汇合。
    两路军共八百八十八门火炮,十二个时辰的饱和不间断打击,将仪坤州犁了个稀巴烂,大辽前线最高指挥官许王耶律仁先运气有些不好,一枚开花弹正好落在身边,当场被炸的四分五裂。
    铲都铲不起来。
    狄青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大辽的第一道防线给击破,现在挡在太行军和上京城之间的,只有一条潢河了。
    出门在外,领导交待,多打炮,少死兵。
    狄青决定贯彻落实到底。
    打完了仪坤州,又把大炮架在了潢河岸边。
    萧太后,开门,太行军送温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