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子承父业
作者:春花望秋月   侦探珠联璧合最新章节     
    焦陈力胜说:
    “咱们在这儿歇一会儿,顺便聊聊各自的见解吧。
    实地查看了一番,加上小许说的那些造船方面的知识,现在我已经明白了那个本子上的草图对于敌特方面的意义——船厂的船台就是制造船舶的车间,其面积大小与要在船台上制造的船只的大小、重量都有密切关系。
    如果船台达不到要求,那就不能在上面制造特定的船只。
    江南造船厂现有的几个船台,空着的只有三号,这次接受试制鱼雷快艇的特别任务,该船台原有的条件难以胜任,其他船台中虽有合适的,却无法迅速腾出来。
    船厂方面只得对三号船台进行改造,不论从时间上还是经济上,这都是最为划算的办法。
    而敌特方面根据收集到的情报,设法对三号船台的改造情况进行了成功刺探,他们获得的数据如果送到台湾,敌方就可以据此推算我们试制的鱼雷快艇的基本情况。
    小许,你是内行,我的理解对不对?”
    许林参加革命前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专业的在读学生,因积极参加进步活动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组织上紧急通知他撤离东海前往解放区。
    他学了两年多的专业知识,尽管没进船厂实习过,可对这方面的了解肯定比一般人多。
    听了陈力胜的分析,他点头表示赞同。
    三人接着往下分析,那个本子上的草图与数据跟三号船台现场的情况完全符合,必定出自熟悉现场的内行人之手。
    向敌特方面提供这份情报的人,显然持有通行证,可以出入三号船台。
    聊到这里,三位侦查员都觉得底气正在上涨——既然如此,只要在持有三号船台通行证的人中进行查摸,那就一定能查个水落石出。
    郑松柏和许林很是兴奋,说那就立刻行动,这个调查范围不算大,应该不太费事。
    焦允陈力胜说是得赶快下手,否则,只怕前债未清后债又要背上了。
    这话是什么意思?陈力胜见郑松柏、许林用不解的目光看着自己,便解释说:
    “我以前做过秘密情报工作,不止一次化装刺探过敌人的炮兵阵地、军火仓库、秘密据点什么的,反正都是头痛的活儿。
    根据我的经验,敌特方面需要的肯定是新型鱼雷快艇的全部技术资料,而那个本子上记下的仅仅是三号船台的数据,不过皮毛而已。
    我们这边憋着一股劲儿要把案子侦破,他们那边肯定也正憋着一股劲儿要继续窃取资料。
    我们如果不抓紧行动,等敌特那边得手,那可就闯大祸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陈力胜的这个估断完全准确。
    那就赶紧行动吧。
    陈力胜马上向郑政委通报了调查思路。
    郑政委面上虽然显得“冷”,但对专案组的工作是全力支持的,用他的话来说,“你们这是在替我们指挥部干活儿嘛”,立刻提供了船台通行证持有者的名单。
    名单上一共有八十二人,侦查员先把发现本子那天以后获得通行证的四个名字圈掉,又把何时久、郑泽云、小孙等工程指挥部成员择出来,剩下的那五十名工人师傅就是需要逐个审查的对象了。
    前面说过,之前这些工人已经过船厂和工程指挥部的两轮审查,专案组先看了他们的材料,当然不可能发现什么问题,否则前面早就发现了。
    往下怎么调查?
    陈力胜自有主张。他采取的策略叫“舍近求远”,即不在“101工程”内部查摸,而是到工程范围之外的船厂其他部门、车间去调查。
    从9月1日到3日,他和郑松柏、许林分别接触了一百七十三人,都是与“101工程”目前的施工有关的各部门员工。
    对于何时久、郑泽云两位首长来说,侦查员的这种工作方法简直不可思议,互相嘀咕“不知在捣什么鬼”。
    可是,这种“捣鬼”竟然捣出了名堂。
    9月3日下午,陈力胜向郑政委提出,立刻把正在干活儿的两个工人方刚、林家栋唤下船台,隔离审查。
    郑政委不知侦查员是怎么怀疑到许方刚、两人身上的,觉得不解,但又不便问,按照上级交代的纪律,只有密切配合的份儿。那么,许鼎、王清水二位有什么可疑之处呢?
    先说方刚,这是一个二十六岁的小伙子,浦东地区川沙县人。
    祖上三代都是做泥水匠的,到他已经是第四代了。
    旧时通常这种家庭出身的男丁,基本上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子承父业,跟着老爸学手艺,方刚也不例外。
    七岁时,方家举家搬进市区,住在南市大境阁,当时家境还可以,家里就让他上了小学。
    上到四年级,爷爷病亡,临终前留下遗言,读书没用,还是让孙子学手艺。
    于是,方刚的正规学业就结束了,从此跟着老爸干活儿。
    他倒不似爷爷、父亲那么死心眼,只知跟着上一辈挥泥刀。
    方刚心眼活,话虽不多,遇事却喜欢琢磨,平日偷偷留意经常一起干活儿的那些木匠8,称为“粗”、“细”木匠。
    到二十岁那年,方刚就进了日本侵略军改名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一直干到现在。
    这次挑选“101工程”施工人员时,由于方刚以前干的一直是修造和保养船台的活儿,而且无论是日本监工、国民党厂方还是如今的船厂军管组,都一致认为小伙子活儿干得不错,手艺拿得出,工作态度也好——干活儿再累,也从来不发牢骚。
    受到训斥,哪怕是错训了他,也没有一点儿火气,厂方就向“101工程”筹建组推荐了他。
    两轮政审进行下来,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就正式录用了。
    这次专案组逐个查阅参加施工的那五十名工人的材料时,方刚通过得也很顺利。
    可是,接下来对非“101工程”施工人员进行查摸时,侦查员却发现了一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