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科举
作者:芝士年糕火腿面   农家锦鲤小福女旺翻全家最新章节     
    李二郎一看爷爷都不说他娘,就知道,告状没告成功。
    张招娣可不知道自己的眼珠子还在公公面前给她上了点眼药呢。
    李安安和李老三就偷着乐。
    二郎这人小,可是却挺机灵的。
    他知道遇到事了这家里找谁好使。
    还颇有些小聪明,也算是随了李老二了。
    只是就小聪明明显是没用对地方。
    李大根看着自己的几个孙子,叹了口气。
    “爹,你咋了?”李安安有点奇怪,老爹的眼神怎么这么沉重。
    家里最近情况都挺好的啊。
    李大根摸摸小闺女的小脑袋:“乖宝啊,你看看你这些侄子,你觉得哪个像是读书的苗子?”
    李安安瞅着眼前的侄子们。
    翻过年,大郎已经十二岁了,不说是定型了,但是基本也能看出来性格偏好了,一看就是个脚踏实地爱干活的,一听读书就觉得头痛,而且看样子也不带那个机灵劲,估计也就是能够凭着努力摆脱文盲,想要考童生,估计都费劲。
    李安安已经打听过了,大庆朝的科举考试也是从童生开始的,要先参加县试,考过了就是童生。
    这个时候,才能算作是一个读书人。
    等考过了童生,还有院试,院试也考过,这才能被称一句‘某某秀才’。
    最重要的是成为了秀才,见到知县这种官,就有了免跪资格,还可以免税。
    再往后,那就是乡试,考过可以称一句举人老爷了。
    这才算是改换门庭。
    成为举人老爷,如果有些补缺的官,举人也是有资格做官的,通常机会比较少就是了。
    常说的解元就是乡试考取第一名的举人。
    这还没完事呢。
    还可以接着往上考,叫会试,也就是春闱。
    这是在京城举办的考试,三年才有一次。
    很多人就是考了又考,考不过就等三年后的下一次,从青葱少年考到头发花白。
    考中之后,前三百名可以参加殿试,面见皇上。
    闯过了这最后一关,那就是进士了。
    进士又分为一甲进士和同进士。
    前三名自然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了。
    可以说,古代读书人前半辈子,就是为了考试而读书的。
    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当官。
    李安安甚至觉得,比现代的高考还难。
    高考那都算是简化过的了。
    这些都是她和秦宏特意打听的。
    在了解了考试的难度之后,李安安就绝了家里要出一个读书人的心思。
    实在是,有点困难。
    这可能比让她开店赚钱难上一万倍。
    真不是她贬低老李家的这些孩子们,实在是,有些东西那就是刻在遗传基因里的。
    谁生的像谁啊。
    除非基因突变,不然想要出个读书苗子,真是有点天方夜谭。
    李大根这么一问,李安安脸就僵了。
    李大郎刚才已经说过了。
    李二郎,那更是,小聪明都用在逃学上了,除非他转过弯来,或许真的在读书上有天分。
    三郎四郎五郎还都太小,和她差不多大,其实看不太出来。
    甚至于他们还不知道读书的意义,只知道对家里是件好事,但是对他们好像不是什么好事。
    李安安之前问过他们,一听他们觉得这对于他们自己不是好事,就有点懵。
    这到底是谁误导的啊,还是说天生就厌学。
    六郎那还是个奶娃娃就更不用提了。
    李大根一看小闺女这说不出话的反应,一瞬间就猜到小闺女的想法了。
    明显就是和他想的是一样的。
    “爹啊,咱们家能变成商人,就已经是祖上冒青烟了,至于读书这事,还真不好说。”李老三看着这群孩子,也是叹气。
    他倒是真的有自知之明。
    李安安就觉得,别人家里的人都是心比天高。
    到了自家人,怎么就是一个个的心里这么有数呢。
    这不行啊,以后还是得多给家里人洗洗脑,打点鸡血。
    “我觉得咱家人全部的聪明都长你小妹身上了,祖坟的青烟也是为了你小妹冒的。”
    听到李大根这话,李安安很不淑女地翻了个白眼。
    “爹啊,虽然你是夸我,但是我听着咋这么别扭呢。”
    “好了好了,都该回房回房吧,你们爹娘一会就都回来了,大的都带小的早点睡觉。”李大根不想和小闺女掰扯,直接散会。
    正好李老三也吃完了,李大郎倒是很懂事,上来和他一起收拾。
    各自散去后,大约快到戌时末。乔秀芬她们这才回来。
    李老二直接就睡在食肆里,李老大陪着杨芳华还有张招娣带着李老四李老五赶回家里来。
    今天也是一身疲惫,乔秀芬回来都不想多说话了。
    食肆的生意好像越来越好了,最近每天中午都有等位的。
    晚上来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卖到最后食材都卖光了,有些人都没排到。
    他们又是好好地和没排到的顾客赔礼道歉。
    真的是筋疲力尽。
    请人帮忙的事,是不能再拖了。
    乔秀芬是再舍不得钱也知道,如果一直这样下去,跑的客人就会越来越多的。
    不吃你家还可以吃别人家呢。
    这跑掉的客人的钱可比请人干活要付出的钱要多多了。
    其实这个时候的乔秀芬还不知道,人就是有一种心理。
    就是越吃不到越想吃,今天吃不到那就明天试试。
    必须吃到口之后才知道到底好不好吃。
    尤其是吃过绝味食肆的人出去都把绝味食肆的菜夸出来花了。
    还说什么有很多吃的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东西。
    这就引得那些还没吃过绝味食肆的人更加好奇了。
    越是好奇越是想吃,想吃还吃不到。
    难怪最近食肆的人越来越多。
    听乔秀芬说完,李安安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看来王伯伯他们在外面也没少夸,有机会还是要好好谢谢他们才是。
    最后乔秀芬决定就请李三根的媳妇吴氏来帮忙。
    几个兄弟家,李三根条件算是最不好的,儿子还多,进项最少。
    娶媳妇都有点费劲。
    但是为人又是最实在的,每年自己家地种完了都来老李家帮忙。
    既然现在有机会,乔秀芬也想帮帮他们家。
    李三根的媳妇吴氏在厨上也是一把好手,去厨房配合杨芳华当个二厨肯定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