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建康府之战(三)
作者:苍莽山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最新章节     
    采石镇。
    局面稍微稳定之后,赵祥亲自率领一万新附军士卒出西门,朝芜湖进兵。
    郭胜则亲自带领十余名亲兵护卫出南门寻找宋军大将吴希奭。
    “驾,驾!”
    “弟兄们,快,快,快。”
    郭胜等人策马扬鞭,一路狂奔。
    “将军,前方有宋军斥候。”众人拐过一条弯道之后,一名亲兵回过头对郭胜说道。
    “快,把红布挂在脖子上。”郭胜一边下令,一边从怀里掏出一条红布带挂在脖子上,顺便打了个结。
    空旷的大地上,郭胜等人战马飞驰,红布带随风飘舞,异常显眼。
    “头,鞑子!”几乎同一时间,宋军斥候也发现了前方十余骑。
    “特么的,十几个人也敢冲过来!弟兄们,随我冲过去灭了这帮狗鞑子。”宋军斥候从背后取下先进的后装步枪。
    “咔嗒!”一声,枪上膛。
    “冲啊!”宋军斥候们端着枪,嗷嗷叫着,迎面冲了上去。
    一方是为了“赶路”,一方是准备消灭“敌人”。双方的距离瞬间被拉近。
    “红布带!快,把枪放下。”原本举枪准备瞄准射击的宋军斥候小队长连忙下令道。
    与此同时,郭胜等人也停止了前进。
    虽然脖子上系着红色的布带,但万一对面的宋军不了解情况,一通火枪打过来,岂不是白白送了性命。
    故而,不想引起误会的郭胜干脆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
    原野上,郭胜领着十余名新附军勒住马缰,下马后立于原地。
    “这位好汉,在下郭胜,有要事求见吴将军。”双方交汇处,郭胜立于马下道。
    郭胜的官职自然比一个斥候队长高出太多了,但此时的郭胜可不敢摆谱,以“在下”自称。
    “哦,吴将军就在后方,尔等随我来。”
    宋军斥候们很有眼色地将郭胜等人围在中央,双方共计三四十人骑着快马,一路“护送”着折返回去。
    “罪将郭胜参见吴将军。”宋军前部,郭胜下马之后,单膝跪地,行礼道。
    “你可是郭胜?采石矶现下状况如何?”吴希奭在出发之时才刚刚得知郭胜其实早已经被策反,不由得面色一沉,手持马鞭,沉声问道。
    按照吴希奭的打算,这等卖主求荣之辈,直接打死了事,根本不需要如此繁琐。虽然吴希奭心有不快,但也不敢妨碍朝廷的布局。
    一番交谈之后,掌握了基本情况的吴希奭率领大军直扑近在咫尺的采石镇。
    此时,五千余名从建康府西门出发增援采石矶的元军,极为不幸地与吴希奭所率的宋军相遇了。
    这群“工兵”们甚至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直接选择了跪地投降。
    同时,芜湖的战斗也极为顺利。
    “兵强马壮”的赵祥直接手持建康府的令牌,在一顿臭骂之后,趁着守卫开门之际杀入城中。
    芜湖守将刘全原本就是兵微将寡,在赵祥以“德”会友之后,刘全觉得自己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
    至此芜湖正式投降宋朝。
    ……
    建康府的鞑子首脑们还在府邸里吵吵闹闹,几位大人物在“和”、“战”、“撤”三者之间摇摆不定。
    宋军可不会因为鞑子的举棋不定而停止前进的步伐。
    文天祥、张世杰、苏景瞻三位宋军统帅反而趁此良机加速推进。
    特别是文天祥的十万大军推进的速度最快。
    建康府已经近在咫尺。
    “丞相,江宁县距离我军已经不足三十里了。”谢洪永指了指前方的岔路口,说道。
    “嗯,令大军加快速度,务必抢先拿下此地。”文天祥道。
    江宁县,即后世的江宁区。
    宋初,改江宁府为升州府。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改江宁府为建康府,治江宁、上元两县。
    江宁县这个地名在历史上存在时间长达1500年之久,直到二十多年前才撤县设区。
    江宁县从此变成了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过了江宁县便是建康城。
    可以说只要宋军拿下江宁县城,建康府再无屏障,到那时宋军便可直接兵临城下。
    ……
    “都特么的别吵了!”蒙元浙江行省扛把子忙兀台猛地一拍桌子,大骂一句。
    忙兀台,本名达达儿·忙兀台。此人土生土长的蒙古人,作为蒙古名将,其身世显赫,出身名门。在对南宋的一系列战争中表现相当抢眼,包括樊城、襄阳、沙洋、青山矶等。
    此人的能力可不是坐在一旁的宗王翁吉剌带可以相提并论的。
    随着忙兀台的一声怒吼,在场的众人,包括翁吉剌带、也迭迷失等人在内,一个个全都安静下来了。
    忙兀台环视四周,暗骂道:“这才短短十几年,我大元竟然落魄到如此地步,沦落到一战的勇气都没有了。一群鼠辈,废物,全特么的废物。”
    “本相心意已决,众军何在!”忙兀台大喝一声。
    “在!”
    关键时刻众人可不敢往枪口上撞,连忙说道。
    “命令,管如德帅五万新附军即刻赶到江宁县,阻止南朝贼寇,务必坚守十日,不得有误!”
    “末将,得令。”终究还是没有躲过去的管如德面如土灰,语气略显不足地回应道。
    军令如山,岂是管如德可以讨价还价的。
    “管副使,江宁县至关重要,不容有失,本相特意调拨火枪五千,火炮一百门,为管副使以壮军威。”
    “多谢平章。”能多点火器也是好事,管如德当即对主子爷感恩戴德地说道。
    一出手便是五千火枪、百门火炮,绝对是大手笔。
    由此可见建康府的存货还真不少。
    “命令,徐旺荣、瓮福你二人领兵三万支援京口,阻挡南朝水师,务必确保京口安全,不得有误!”
    “末将得令。”徐旺荣、瓮福二人领了军令,接过令牌,黯然退了出去。
    “其余人等随本相驻守建康!凡不战而退者,散布流言蜚语者,私通南朝贼寇者,立斩!”末了,忙兀台宣布了战场纪律。
    “下官得令!”
    “末将得令!”
    “卑职得令!”
    在场的其余人等皆喏喏称是。
    宋军距离江宁县略远,而管如德的新附军距离更近一些,但大军出发需要一些准备时间。
    大宋祥兴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未时,也就是下午一两点钟的时候。
    文天祥的主力部队和管如德的兵马几乎同一时间抵达江宁县,两军相遇,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凡战,必须要把最装备最好、战力最强、悍不畏死的精锐部队排在最前面。以便形成一个锐不可当的箭头,摧毁敌方的阵型或者战斗意志。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最忠诚的,同时以将领们的亲兵护卫为主。
    绝对不会让什么辅兵或者炮灰排在最前面,当然了攻城除外。
    如果把这些战五渣放在最前面,两军遭遇,对方一个冲锋就特么完蛋了。
    原因很简单,两军交战之际,如果本方人马向后方冲阵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哼,管如德这狗贼还知道把这帮色目人精锐放在最前面。”中路军副帅谢洪永鄙视地说道。
    “此贼虽然背叛了朝廷,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打仗还是有些本事的。我等不可大意。”文天祥道。
    “丞相,此等杂兵不消一个时辰就可以大破之。”谢洪永道。
    “让将士们布阵吧。”文天祥下令道。
    既然一场大战不可避免,那就战场上一决雌雄吧。
    十万宋军开始整队布阵,长期以来,艰苦的训练早已经让宋军将士们养成了沉默、坚毅的性格。
    不动如山,动若雷霆!
    “嗒!嗒!嗒!”
    宋军将士们双脚踏在地上,好似平地惊雷,震耳欲聋。
    空旷的原野上,大地为之颤抖,犹如地龙翻身。
    令人不寒而栗!
    “这,这就是口口相传的宋军么?”
    “这,绝对是虎狼之师,太可怕了!”
    元军最前线,三千名即将与赵昺的新宋军首次交战的色目人心头,蓦然涌起一阵骇人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