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耗子鬼火
作者:苍莽山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最新章节     
    处理完密码的事情后,赵昺喝了点水,然后问道:“黄千户,如果想要焚烧北元的粮库,卿有何办法?”
    “粮仓最禁火种,当以火攻之。”黄鹤脱口而出道。
    “那如何打入内部?总不能强攻吧。”赵昺笑呵呵说道。
    但凡粮仓必然重兵把守,特战队人少,不像两军临战,都是直接杀进去的。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敌方粮仓重地岂是那么容易攻陷的。
    上古时期燧明国(河南商丘一带)一位年轻人,找来各种树枝,人类学会了钻木取火。
    火的发明,后来被广泛应用到战争之中。
    春秋战国的齐国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军;三国官渡之战,好人妻的那位火烧袁绍的粮仓;唐朝时期刘仁轨白江口火烧倭兵(前文第28章有介绍,矮脚鸡起初到唐朝学艺,突然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想和唐朝掰掰手腕,结果被凑的亲妈都不认得)。
    “黄鹤,把你火折子拿出来,点燃了。”赵昺对黄鹤说道。
    黄鹤掏出火折子,打开盖子,用嘴一吹,火苗燃起。
    所谓的“火折子”就是人们把纸张、松枝等易燃物点燃,然后放进一根竹筒中,盖上盖子。
    竹筒开一个很小的空洞,因为缺少氧气,里面的易燃物只能够缓慢的燃烧。而需要使用到时候,打开盖子用嘴轻轻地一吹,火折子就会重新燃烧起来。
    一个火折子大概能保存两日时间。
    当然了,这个是普通老百姓用的火折子。
    甚至普通老百姓用的还是火镰,这种普通的火折子都用不起的。
    宫廷之中、官宦之家、军队之中使用的是更加高级一些的、制作精良的火折子。
    首先将藤蔓(藤,蔓wan,读四声;蔓草读man,四声。)在水中泡胀,取出捶扁,再缠绕上棉花、芦苇后再次捶打,然后晒干,加上硝、硫磺、松香、樟脑等易燃物质和多种易燃的香料而制成。
    这种火折子效果当然更好,但价格昂贵,不是普通人使用的。
    果然是钱花在哪儿,哪舒服。
    “黄鹤你的这个火折子倒是精巧的很呢。”赵昺接过黄鹤的火折子仔细端详着。
    使用三眼铳的骑兵部队,临战之时或者直接用火折子点燃药捻子,或者用存放在火罐里的铁钎子点燃。
    近距离一发下去,直接可以射穿铁甲,试想一下数千骑兵冲锋,抵近之后,十几步的距离上,一次三连发射击,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
    黄鹤心中不解,皇帝怎么对他的这个小小的火折子似乎很感兴趣。
    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若是喜欢……臣再做一个也不是什么难事。”
    “哈哈,黄千户误会了,朕要这火折子有何用处。”赵昺扣上了盖子,把火折子交还给了黄鹤。
    “火折子?陛下有何深意?”赵与珞看着赵昺问道。
    “兴王,黄鹤,你们可知道如何定时起火。就是用某种手段,设置一定的时间,然后人不知鬼不觉的引起大火。”
    “定时引火?陛下,请恕臣孤陋寡闻,臣不曾听闻。”赵与珞深知赵昺绝不会无缘无故说起某件事,想了一会儿,摇摇头说道。
    赵昺又看了看黄鹤。
    只见黄鹤眼中精光一闪说道:“臣自幼跟随家父行走江湖,倒是略有所闻。”
    “哦,愿闻其详。”赵昺换了个坐姿,很是期待地问道。
    “回陛下,定时装置有两种手段。其一瓦罐之中设置香火绳一根,内设易燃之物,其中以内装火药效果最佳。待到一定时期,火绳便可引燃易燃物。”
    “其二,用两只瓦罐,上面一个瓦罐装水,然后底部钻一小孔,用纸棉堵住小孔,再覆盖一层桑皮纸。下面的火罐装上生石灰,生石灰下面放上一层油脂。”
    (作者严正声明:以上情节为剧情所需。危险动作,请勿模仿。如有差池,作者概不负责。)
    黄鹤滔滔不绝,一口气把自己所知道的,江湖人中使用的“定时装置”说了出来。
    生石灰加水可达数百度高温,旁边有易燃物的话,足以引发火灾,如果只是水和生石灰,那就只能“咕嘟咕嘟”冒泡了。
    当然了,必须控制水量,水太多也不行。
    包裹一层桑皮纸,水只能慢慢渗透下去,而这个透穿纸张也是需要时间的。这样就起到了“定时”的效果。
    “你小子走南闯北,倒是见多识广啊。”赵昺看了一眼黄鹤,说道。
    “实不相瞒,臣的手段不及家父十分之一,只是家父死于鞑子之手,不能替陛下效力。”
    黄鹤回忆着少年时期和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个时候日子虽不算富裕,却很温馨。
    父亲就如同一座高山一般,扛起了生活的全部。
    父爱如山!
    “黄鹤,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朕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父皇能把大宋治理好,这个皇位也轮不到朕。”
    “或许朕这个时候还在宫中无忧无虑地玩耍。”
    “朕有时候很是羡慕那些在学堂里读书的孩童,每日读读书,挺好的。”
    赵昺看着略显忧伤的黄鹤,连续不停地说着。
    “陛下恕罪,臣失态了。”黄鹤道。
    “无妨。”
    “卿以为如果以这两种办法,突破层层把关的蒙元重地,危险性有多大?”赵昺问道。
    “这两种办法,不管哪一种,要想突破鞑子层层把守的重地,都是困难重重的。除非有内应,里应外合。”黄鹤想了一下回答道。
    粮仓重地,不管交战的哪一方,那都是重兵把守的,岂是那么好进去的。
    把守的人员岂是等闲之辈。
    至于说收买,那也要冒着巨大的风险的,谁能保证鞑子不会将计就计?
    “倘若让某种动物代替队员们‘闯’如粮仓呢?”赵昺胸有成竹地说道。
    “敢问陛下,以何种动物,如何进入?莫非这动物也能放火烧粮不成?”兴王赵与珞疑惑不解地问道。
    “兴王稍安勿躁,朕自有法子。”
    “黄鹤,你可知道鬼火?”
    赵昺之所以不问赵与珞,无他,所谓脑袋跟着屁股走,一个堂堂亲王殿下是不会在意这些事情的,虽然是个乱世王爷。
    即便是个没落王爷,也不会去搞什么行走江湖。
    “陛下指的是夜间坟墓里的鬼火?”黄鹤问道。
    “正是此物。”
    “臣自然见过,请问陛下,不知这鬼火和焚烧粮草有何关联?”
    所谓的鬼火,其实就是白磷自燃。
    骨头里含有磷元素,尸体腐烂后,生成磷化氢。
    磷化氢燃点很低,可以自燃。
    夜间路过坟场,回头一看绿油油的微光,若隐若现的。
    人跑,火也跟着跑。
    人停下来,火也停住。
    嘿嘿,很是吓人哦,吓得一身鸡皮疙瘩那种,故而称为“鬼火”。
    西方的男孩杰克、南瓜灯也是和这“鬼火”有关的。
    古代华夏的炼丹道士,偷挖几处老坟,取出尸骨,炼出来磷火。
    刨人家祖坟,真是损得很呢,简直就是缺德带冒烟的存在。
    还有一个法子,煮尿。
    先搜集大量的尿液,煮成尿渣,再混合沙子等一起加热,并用一个管子收集蒸发出来的气体,引入凉水中,便可得到一些少量的白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