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交通问题
作者:汀州十月   系统:我在沙漠开客栈最新章节     
    叮!恭喜玩家花费1800积分建造【胡杨里】8号木屋!余额6670积分。
    叮!恭喜玩家花费1820积分建造【胡杨里】9号木屋!余额4850积分。
    叮!恭喜玩家花费3020积分建造【胡杨里】10号木屋!余额1830积分。
    叮!恭喜玩家花费1830积分建造【胡杨里】11号木屋!余额0积分。
    坐在[胡杨里]的建造区域内,林老板花了一上午,挑挑拣拣给新房子加配置减家具。
    积分库库花,成功把自己花成了一个穷光蛋。
    好在,4栋小木屋新鲜出炉。
    把房间信息更新到客栈管理系统内,前台电脑几乎同时刷新。
    “张经理,小渔哥在胡杨里那边新增了4栋新房,你看看。”
    是的,张经理上任后,不知什么时候,林渔就从林老板变成了渔哥,又成了小渔哥……
    张鹿笙正在接待大厅算上半个月的出入账,这会儿听到这话,合上账本走到电脑前查看信息。
    新房3小1大,整体呈现极简中式风格,矮桌蒲团、茶室观景,氛围感十足。
    既能满足年轻人的时尚打卡需求,又能戳中中老年人的喜好。
    “新房间真好看,小渔哥审美越来越高级了,前面几栋还觉得蛮大众化的,没想到现在越来越有味道。”
    “是啊是啊,我超喜欢这次的装修。一会儿换班,我去给新房拍几个沉浸式看房视频,之前拍的几条反响都还不错。”
    “行,那一会忙完你提前走就行,我帮你顶一会儿。”
    “好,谢谢小雨。”
    两个姑娘在外界待的时间越长,行为举止就越像这个时代真实的人类。
    再加上林渔性格佛系,张鹿笙专业却深谙张弛之道。
    本职工作之余,两个能做主的人都不怎么管她们做自己的事儿,两个姑娘就越发的自在欢快起来。
    听着她们的小声讨论,看着老板承诺5栋却只有4栋的房型信息,张鹿笙脸上浮现出了然的笑意,却体贴的没揭穿林老板的窘迫。
    建房任务完成五分之四,但贫穷使林老板无法继续发挥。
    只能掏出小本本开始解决第二件要紧事。
    说来不夸张,虽然林渔每天都在客栈里进进出出,毛尼尔每天也带着驼队往返县城和客栈至少两趟,但俩人却真的挺久都没打过照面了。
    之前没有托管,林渔起五更爬半夜的收菜种菜,干饭永远抢第一名。
    毛尼尔却正好相反。
    自从客栈客人多了之后,他就从“来客就发车”状态切换到了“定点发车”状态。每天固定时间往返2次。
    就这样阴差阳错,两人成了擦肩无数次的“有缘无分。“
    “毛尼尔大叔,好久不见了啊。”林渔在客栈图书角窝了快一个小时,终于蹲到了来送客人的维族老人。
    对方和之前相比变化可相当大。
    还记得一个多月前,李教授她们被风暴吹跑,林渔有幸捡了第一波客人。毛尼尔却两次进沙漠找人未果。
    那时,老人又担心又愧疚,还日夜不停的找人,当真是灰头土脸。
    后来在焦兰县再遇,老人也是一副退休养老挣点小酒钱的随意态度。
    可现在,林渔仔细打量对方——
    小外套、蛤蟆镜、遮阳帽那是一样没少。
    看见林渔的瞬间,小老头脸上笑容增大,下了骆驼就给他来了个熊抱。
    嗯,热情不减!
    看着老人这仿佛年轻了好几岁的精气神儿,林渔也不由得打趣道:
    “毛尼尔大叔,多日不见,年轻了不少嘛?很帅气啊!”
    “哈哈,托小林老板的福,最近客人多,小老儿喝酒的时间都没有了嘛。”
    老人笑眯眯的拍了拍自己腰间的酒壶,看那模样,可一点没有犯酒瘾馋嘴的模样,反倒对现状极其满意的样子。
    厨房后门因为挨近游客止步的农田区,所以没什么人。
    林渔端了两张小板凳,拉着老人坐了下来。
    “毛尼尔大叔,你一会儿还要送客人回县城,我就长话短说了。“
    见老人点头,他才继续道:“我看骆驼队也有50多头骆驼了,您现在忙得过来吗?不瞒您说,最近很多客人反应,等待的时间有点儿长了。”
    一块蛋糕只给一个人吃可以,但前提是这个人得有这么大的胃口。现在的情况就是,毛尼尔很辛苦没错,但以他的驼队规模,确实无法承载客栈激增的客流量。
    但双方一直合作很愉快,林渔也怕对方多想,又接着说:”我年轻没经历过什么事儿,还是想听听您的意见。“
    “小林老板,你说的事儿我想过哩。”
    没想到老人爽朗一笑,竟早就有了答案:“我打算跟一个老兄弟重组大驼队哩,他可是个老把式头!“(把式头:骆驼队的领袖)
    随即讲起了他的打算。
    老人因为客栈的兴旺发现商机,先是主动扩大规模,买空了周围几户人家散养的骆驼,雇了2个驼夫,风风火火的开始载客做生意。
    林渔按接送人头给他提成,别看单价少,但每头骆驼都能载重将近200公斤,后来客人一多,老头一般就是一头骆驼两个人。
    以他现在的规模,一天的收入就不低、再加上那些不在客栈住店的散客,他们乘坐骆驼可是要自己付钱的。
    而且这些散客基本不可能拿到林渔的这个价格。
    两笔收入加起来,老头的生活可比林渔这个常年赤贫还身负巨债的老板要舒服多了。
    老头赚的盆满钵满,自然十分惹人羡慕。
    他有个老兄弟叫哈桑,两人早年一起带着骆驼队四处经商,遇过匪、斗过狼,对方在沙漠里也不止一次救过他的命。
    跟毛尼尔一样,哈桑老人风里雨里打拼了半生,给儿子娶了媳妇儿买了房,就一个人回了沙漠里的村子。
    跟毛尼尔三五不时的聚聚,喝两口小酒,回忆回忆当年。
    谁知这次一段时间不见,毛尼尔居然背着自己搞起了事业,还干的相当不错。
    哈桑老人这下也来了兴趣。
    跟着毛尼尔接送了两三次客人,看着客栈越来越多的人流。哈桑也看到了前景,起了大干一场的豪情。
    两个老人一拍即合,当即定下重组大驼队的计划。
    林渔本来打算在系统里找找,看有什么能替代骆驼当交通工具的,但老人这话一出,他却改了主意。
    要是引进太多黑科技,他死了系统走了,这些东西能留下的也没几件,倒不如跟两位老人合作,把骆驼运输做成客栈的一个固定项目。
    既能吸引游客,又能给驼队生路。
    钱是赚不完的,不能也没必要自己一个人赚。
    畅想下,一望无际的黄沙大漠,悠远的驼铃,在沙丘上排成一列的驼队。
    这不就是国人对“丝绸之路”场景的第一印象吗?
    这事儿可以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