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众海归喜迎圣诞,X被邀下舞池
作者:现代剑客   人生是怎样炼成的最新章节     
    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朱棣。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想做成一件大事,那就必须先立志,否则最终将一事无成......
    武经区的假日酒店,大门外两侧的树上拉起了彩灯,大门前装饰了一棵巨大的圣诞树,这仿佛在告诉人们圣诞节到了!
    通向的假日酒店大道上,三三两两的人群正向假日酒店走去,今天武经区科创中心举办的圣诞节化妆舞会就在这里进行。
    对于这次圣诞节的化妆舞会,大家的热情都很高,因为我们这些“海归”,虽然在国外多年,但那时的中国留学生都是相对比较保守的,因此平时基本不会去参加什么化妆舞会,而且留学生圈子里也没有这个习惯。
    因此现在回国了,居然能在国内参加这么一个专门为我们举办的化妆舞会,确实感到非常期待,因此“海归”们今天早早地都来了。
    今天武进假日酒店为我们的化妆舞会对酒店的宴会大厅做了一番专门的布置,把所有的大圆桌都撤了,改成在宴会大厅靠墙的两侧各放上了两排小方桌,每个小方桌可以坐三至四个人,小方桌上点了一支蜡烛,还放上了丰盛的水果盘和饮料。
    宴会大厅的入口处还搭了一个用彩色的气球装饰起来的牌楼,宴会大厅的正面则建了一个简易的主席台,主席台的后方是音响设备和彩带喷射装置。
    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化妆舞会专用的面具,说是面具,实际上只是把人脸鼻子上方的部位给遮住了,因此不影响呼吸和说话,更不影响吃东西,因此我们坐着一面喝着饮料,一面吃着水果,一面聊着天。
    晚上7时许,只听宴会大厅的入口处热闹起来了,然后传来一阵轻轻的女生叽叽喳喳的说话声,于是大家都放下了手里的饮料,停止了聊天,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宴会大厅的入口处,不一会,只见一百个女生踏着姗姗的步伐鱼贯走进了宴会大厅。
    我惊奇地发现这些女生在十二月底的天气——虽然常州是南方,但也已经是进入了隆冬季节,居然每人都只穿了一件连衣裙,里面则只穿了一双厚的肉色连裤尼龙袜,也许是组织方特意叮嘱过的,因为如果衣服穿得太臃肿,跳起舞来就不方便了。
    不过,好在酒店里的暖气还是非常足的,室内的温度在22度左右,此外她们每人的上身也还披了一件羽绒服,因为从学校到酒店的路上,虽然有包车接,但还是有点冷的。
    我们“海归”和女生们面对面地隔着舞池坐成了两排,这时武经区分管人才的副区长走上了主席台,给大家做一个简短的圣诞节致辞。
    “各位‘海归’们:”武经区分管人才的副区长清了清嗓子说道:
    今天是圣诞之夜,圣诞节是一个西方的重要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在圣诞节和家人们一起去旅游度假,或去参加圣诞派对。”
    “但是你们却离开了家人,不远万里地来到了中国,来到了常州武经这块创业乐土,在辛勤地耕耘和努力地工作,为我们武经带来了世界最新的理念和技术。”
    “为此,我代表150万武经区人民欢迎你们的到来,感谢你们的付出!”
    “同时,为了让你们能过一个愉快的圣诞节,我们特意举办了今天这个化装舞会,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度过一个难忘的和充满激情的圣诞之夜!”武经区的分管人才的副区长说到这里,停了一下,扫视了一下台下,然后开始大声说道:“现在我宣布:”
    武经区的分管人才的副区长说到这里,故意又停了一下,仿佛在吊大家的胃口。
    “化妆舞会正式开始!”武经区的分管人才的副区长终于说出了大家心中久盼的话,此时只见主席台两旁喷出了一一条条的彩带,音乐也开始响了起来,宴会大厅屋顶的那盏巨大的水晶吊灯也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从多头旋转灯中射出的五彩灯光照亮了宴会大厅中央的舞池。
    这时徐主任走到了舞池的中央,向坐成一排的女生招了招手,立刻有十名女生脱掉了上身的羽绒服,姗姗地走到了舞池中央,大方地面对坐成一排的“海归”们站成了一排,这显然也是事先安排好的。
    这时宴会大厅中响起了优美的华尔兹舞曲,只听徐主任转过身来,对着我们这些“海归”们大声说道:“‘海归’们,现在就看你们的了!来,上来十个男生!跳起来!”
    想不到意外发生了——居然冷场!
    因为我们这些“海归”,在国外时,大家聚会时最多就是一起去吃饭,再就是几家人一起开车出去露营,很少有去参加舞会这种事,因此现在突然要在众目睽睽在走上去拉起一个女生的手,开始跳舞了,这实在是有点难为情!
    徐主任一看,怎么叫了半天,“海归”中居然没有人上来的!有点急了,再次大声喊道:“嘿,嘿!‘海归’们,你们又不是毛头小伙子,怎么还这么怕难为情?上来,上来!再不上来,我叫女生们下来直接拉你们了!”
    徐主任说着,对站在舞池中央的十个女生说道:“你们看,这些‘海归’们居然还怕难为情,还没有你们做女生的大方,去,一人一个,把他们拉上来!”
    站在舞池中央的女生们一听徐主任这么说,开始面面相觑起来,因为这可是前所未闻啊!跳舞都是男的上前去请女的,现在居然要女的下去拉男的,因此也有点不好意思起来。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只见老付站了起来,说:“我来,我来!”
    老付是内蒙古人,因此性格相对比较豪爽和开放,因此听了徐主任这样说,就站了起来,迈开大步走到舞池中央,挑了一个身材高挑的女生跳了起来。
    都是内蒙古人能歌善舞,今天算是见识了!老付的舞跳得真的很棒!和他搭档的那个女生也跳得很好,看来她们幼儿师范在跳舞上都是专门经过训练的。
    有了老付的带头,“海归”们纷纷动了起来,很快舞池中的十个女生都有了舞伴了。
    而我和另外几个“海归”则没有上去的,只是在下面坐着一面喝着饮料、一面吃着水果,一面欣赏着舞池中翩翩起舞的十对跳舞的人,并不时地指指点点地评价一两句。
    一曲华尔兹舞曲结束了,“海归”和女生纷纷走回自己的座位,两分钟后,新的一曲华尔兹舞曲又响了起来,这时又有新的十个女生走到了舞池中央,这时不需要徐主任上前来动员了,只见下面的“海归”自己就争先恐后地走下舞池,拉起女生跳了起来。
    就这样,每一支舞曲,都上来十个女生,这样的安排是因为酒店的宴会大厅毕竟不是专业的舞厅,容不下几十个人同时跳舞,因此主办方就想出了这么一个方法,每支曲子上来十个女生,这样轮着来,既有气氛,也不至于太累,更不会太挤。
    但很快,大家又发现新的问题了!
    因为虽然“海归”中男生居多,但不是说就没有女生了,只是从幼儿师范请来的一百个都是女生,因此“海归”中的女生就“落单”了!
    这时,一个坐在我附近的一个叫“小采”的女“海归”见我一直坐着没有下舞池去跳舞,就对我说道:“x总,一起下去跳个舞怎么样?”
    “小采”是北大毕业,后来去美国留学,三十七八的年龄,外貌长得很漂亮,相信在学校里时一定是朵校花!以至于我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心想:
    “都说学习好的女生基本都是丑八怪,因为长得漂亮,肯定追的人多,今天这个追你,明天那个追你,因此哪有时间好好念书?但居然北大毕业的女生里面竟有长得这样好看的!”
    我不下舞池去跳舞,是因为我不会跳舞,但我绝对没有想到“海归”中会有人邀请我跳舞,这让我为难起来,因为我拒绝,则怕被人认为架子大,而如果答应了,我又不会跳。
    于是我只能客气地笑着说道:“哎呀,难得你请我一起跳舞,但我这个人很笨,不会跳舞,因此要让你失望了。”
    但小采似乎不相信我不会跳舞,说:“不用这么客气嚒,圣诞节,跳个舞,高兴高兴!”
    这下我更为难了,于是我不得不认真的对“小采”说道:“我真的是不会跳舞,否则我早下舞池了!这么多的漂亮女生,如果会跳舞,谁还愿意放弃这样的机会啊!”
    “那我教你,怎么样?”小采见我这么说,开始相信了,但却依然想请我一起跳个舞。
    “我这个人很笨,学不会。”我笑着摇摇头,婉拒道。
    我不愿意跳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我这辈子就跳过一次舞,那是我刚“下海”时,挂靠在陈老师的公司,一次陈老师的公司在上海百乐门开百日答谢酒会,陈老师的助理小萍请我跳舞,我说不会跳,结果小萍也是说可以教我,这时陈老师听到了,就极力怂恿我和小萍一起跳一个。
    鉴于陈老师教过我微型计算机,现在我又挂靠在他的公司下,于是我碍着陈老师的面子,和小萍一起跳了一个,后来这成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后来,有很多漂亮的女孩子请我跳过舞,包括我在美国“硅谷”时,aio的安琪和lunx的琳达都邀请过我跳舞,但都被我婉拒了,因为不知道为什么,我希望能保持这一生中就和小萍一个人跳过这么一次舞的记录。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想法,也许是小萍曾经热烈地追求过我,我也不是对她完全没有意思,只是当时我承诺过要在美国等z八年,所以我最后没有接受小萍抛来的绣球。
    小采见我坚持不肯跳舞,也就不再勉强,只是嘟起了嘴,假意嗔道:“真没劲!叫你跳支舞也不肯!”
    我见小采这副模样,知道她是在开玩笑,于是就也笑着说:“我真的不会跳舞,如果你是请我吃饭,那我肯定是会去的!”
    结果一旁的老鲁听到了,就对我笑着说道:“x总,你这是什么逻辑?人家请你跳舞你不跳,还要人家请你吃饭?”
    我本来也就开个玩笑,听老鲁这么说,就笑着说:“说错了,说错了!是我请她吃饭!”
    结果小采在一旁听我这么说,就马上笑着接了过去,说:“这是你说的啊!请我吃饭!可不许赖啊!”
    “不赖,不赖,等下一次的政府人才资金下来了,我请在座的一起去吃饭!”我笑着对小采说道。
    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只是这么随口一说,却打开了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匣子。
    “你说的是一年后的验收吗?”这时另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张总见我提起下一次的政府人才资金,就透过脸上带着的面具的双孔看着我问道。
    “是。”我点点头,同样透过脸上带着的面具的双孔看着张总答道。
    “这一年后的验收有标准吗?”老鲁听我和张总讨论起了一年后的验收,就也关心地问了起来。
    “好像没有标准,只知道验收不通过,就不拨付人才资金。”这时另一个从英国回来的王总说道。
    “这次好像听说就有两个团队没有拿到第一次拨付的人才资金!”老鲁忧心忡忡地说道。
    “对!我也听说了。”这时另一个从美国回来的陈总点点头说道,陈总学的是mba专业。
    “为什么没有拿到啊?”另一个从美国回来的郑总问道,郑总专业和我一样,也是电子工程。
    “其中一个是因为注册资金没有到位,¥60万只到了¥50万。”老鲁看了一眼问话的郑总,答道。
    “不是说好了政府扶持你多少,你就要投入对等的注册资金吗?那么他干嘛只投了¥50万,还有¥10万就不投了呢?”李总学的是计算机软件专业,是加拿大回来的,听了老鲁的话,摇摇头,表示不理解。
    “不知道,也许是没这么多的钱吧!”老鲁摇摇头,说道。
    “那就是去借也要投啊!否则就差¥10万,岂不可惜?!”张总听老鲁说可能是没有这么多的钱,就不解地说道。
    “可能是他没有想到政府会这么认真吧!”老鲁摇摇头,表示他也不可理解。
    “那么还有一个呢?”张总又问道。
    “另一个更离谱了!当初常州引进人才的部门发了个通知,说会组织一个由政府各个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考察团来考察每个创业企业,并说每个创业企业至少要有一个正式雇佣的员工,结果这个人把自己算进去了,所以考察团认定他没有在认真办企业,因为几个月了,公司还一个员工都没有,所以就没给钱!”老鲁一面说一面摇头,看来老鲁还是挺关心这方面的事的。
    “这个人可以说是活该!公司老板是创始人,哪能算是正式雇佣的员工呢?这个人连这点都不懂,那也只能说是命该如此了!”这时李总听了老鲁的话,摇摇头,不以为然地说道。
    “所以我现在很关心一年后的验收标准啊,否则到时候没有通过验收,那岂不是太冤枉了?”老鲁听了李总的话,愁容满面地说道。
    “我之前问过徐主任,她说标准就是‘有业绩’,没有业绩那就要有‘成绩’,如果连成绩也没有,那就看‘态度’!”这时陈总听老鲁这么说,就对大家说道。
    “这话什么意思啊?”一直在一旁没有发话的小黄问道。
    “我问了徐主任,她说业绩就是指要有销售,成绩就是指研发进度。”陈总听小黄问什么意思,就转述起了徐主任的话。
    “这销售哪有这么容易的?一年就有销售了?创业哪有这样容易的?”小黄听了发起了牢骚:“再说研发也哪有这么快的?这是高科技研发,不是随便造个三轮车!”
    “那态度又是什么意思?”老鲁没有搭理小黄的牢骚,而是问起了徐主任说的“态度”又是什么意思。
    “徐主任说了,态度就看你是否认真在创业了!”陈总耸了耸肩,说道。
    “什么叫‘认真’创业?这也太模糊和抽象了吧?!”老鲁听了不满地说道。
    “依我看,所谓的‘认真’创业,无非就是看你公司有多少人,有多少设备。”李总听了陈总和老鲁的对话,就说起了自己如何理解“认真”创业这四个字的。
    “那x总,你肯定可以过关了!”小黄一听李总这么说,就马上笑着看着我说道:“你公司现在有二十多人,还有这么多的设备!”
    我听了小黄的话,没有吭声,但我的心里在想:“一年后的验收对我来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确实如小黄说的,我最近招收了二十多个大学城里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在寒假来我公司打临时工,还准备和汪庄科创中心合作搞了个大学生毕业而实习基地。
    而且整个汪庄科创中心里的企业,还真没有哪一家有像我这样有这么多的电脑、服务器和网络通信设备的,这是因为我不是从头开始,而是已经在洪州蛰伏了七年了,而他们则是刚刚回国创业。
    “实际上,就是一年后通过了验收,第二拨的钱下来了,对高科技创业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就在大家纠结着这第二拨的钱能不能拿到时,李总却说起了另一个话题,那就是光靠政府现在这点扶持资金,要想高科技创业,那实在是太少了!
    “李总,你这话说到点子上去了,我的公司刚刚开了三个月,还没做什么事呢,就已经好几万钱用掉了!”陈总在一边附和道。
    “一个高科技项目没有¥500万到¥1000万的投入,那是连水花也看不到的!”郑总学的和我一样是电子工程专业,也是从美国“硅谷”回来的,因此对高科技创业有着更深的体会。
    “我已经用掉十万美金了!我2004年就回来了,回来后一直在山东,五年下来,把带回来的十万美金都用掉了,连个水花都没有看到!”老朱听了李总和郑总的谈话,就插了进来,吐起槽来。
    “我也差不多,原来回来时把创业看得有点简单,现在才明白当年美国‘硅谷’的那些初创企业的成功还真不是侥幸的,而是人家真有本事!”听了老朱的吐槽,陈总也在一旁附和着说道。
    “人家那是有一个完整的团队在创业的,而我们现在则都是单枪匹马地在单干!这能一样么?!”郑总听了陈总的话,摇摇头不甘心地说道。
    我听着大家的议论,想起了我设想的通过建立一个“海归创业联盟”来解决我的南下“长三角”计划中的第三步即资金筹集的问题,于是决定来个抛砖引玉——探探大家的口风!
    于是我笑着对大家说道:“郑总的话太对了!高科技创业就是一个吞金兽,几十万的投入确实是连水花都不会起来,除非我们愿意自己再加大投入!”
    “所以我感到如果真的想要在中国创业成,特别是高科技创业成功,应该要大家联合起来,找一个好的项目,然后大家把钱集中起来使用,把这个好的项目推上去!”
    小黄听了我的话,摇摇头说:“这个有点不现实,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项目比别人好,有谁会愿意放弃自己的项目去推别人的项目啊?”
    “对啊!好项目的标准是什么?这个很难界定,因此很难获得大家的认同,既然如此,那么大家又为什么要把钱集中到一起让你去用呢?”老鲁显然也同意小黄的观点。
    老鲁和小黄的话无疑给我想建立一个“海归创业联盟”的想法泼了一盆冷水!这让我希望说服“海归”们联合起来通过合作一起创业的第一次尝试就这样失败了。
    不过,通过这次尝试,让我感到建立一个“海归创业联盟”,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创业确实是一件好事,但关键是怎么让别人信服你?认可你的项目?
    对此,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准备好了吗?”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下章看点】
    x第一次尝试就建立一个“海归创业联盟”探探大家的口风,结果被泼了一盆冷水,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决定先练好自己的“内功”再说......接下来x会如何去做呢?
    欲知详情,请见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