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赵云
作者:长歌入汉关   三国:从杀人亡命开始最新章节     
    得知关羽成了横行并州的流寇之后,张飞、耿庸等人都忍不住咧嘴——这就是自己一行要去见的豪杰吗?

    这种贼寇真值得去见吗?

    耿庸开口道:“大兄,你想的是建功立业,而这位关……关壮士则是贼寇,两者完全不搭啊。”

    耿庸、耿奇兄弟都是涿县人,兄二十二岁,弟二十岁,好勇斗狠,粗豪任侠,父母族人不能止。跟随刘备已经数年,也算是刘备这个小团队的核心人物。

    刘备道:“以讹传讹,也是有的。关君胸怀壮志,绝不会如此目光短浅,甘心做一个盗贼。”

    张飞年方十九,而身长八尺有余,“雄壮威猛”,勇武为众人之冠。夏侯博、耿庸、耿奇、张式等不论长幼,都对张飞很服气。

    张飞有些担心地对刘备道:“大兄,你可别从贼啊。”

    刘备笑道:“益德放心,我只是有些疑问想与关君探讨,我乃宗室之后,岂会从贼?”

    这是刘备的心里话。

    他鄙视贼寇,从贼的事想都没想过。但他对关羽这个“贼”的好奇,远大于鄙视。

    毅然不远千里来找关羽,一是因为关羽那宛如亲见的断言和笃定,二是因为关羽那理所当然的信赖和认可。

    刘备并不是生来就那么自信和坚定的。另一个时空,十年后,北海相孔融派太史慈向刘备求救,刘备受宠若惊:“孔北海竟然知道世间有刘备?”

    他在与诸多英雄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变得自信。因此当曹操放他去徐州拦截袁术,他直接斩杀徐州刺史车胄而反,面对曹操手下将领来讨,他自信地道除了曹公尔等皆非敌手。

    后又跟袁绍、刘表、孙权等都打过交道——天下英雄,不过如此,我亦不弱于人!

    而现在年纪轻轻、还不够自信的刘备,接到一个千里之外、名震天下的豪杰的推许,告诉他“天下将乱,正如莽时”,认可他“匡扶汉室,舍君其谁?”,他心中能不震动?

    这驱使着他毅然南下,来寻关羽。

    进入常山后,刘备作为轻侠领袖,自然也对常山地界的轻侠比较关心。

    在亭舍住宿时,与亭卒攀谈,询问常山可有什么豪杰。

    亭卒开始见刘备白身一個,不甚礼遇,后对答几句,觉得甚是投机,态度转变了许多。见刘备动问,便兴致勃勃地道:

    “本县有一壮士名唤褚燕,身高不足七尺,然而剽悍侠义,捷速过人,国中轻侠、少年争附之。可否称得上豪杰?”

    张飞感兴趣地问道:“这位褚君可有什么任侠事迹?”

    亭卒道:“去年有盗贼劫质张氏幼子,而张氏曾有恩于褚君。褚君独至山中,愿以身相代。盗贼感动,遂释放张氏子,而深敬褚君,自此不至本县劫掠。”

    刘备若有所思。

    乐弘年才十七,没那么多城府,冲口而出:“这褚君恐怕与盗贼乃旧识吧?”

    亭卒一怔,脸色不太好看。

    刘备轻斥乐弘道:“阿弘,无凭无据,乱说什么?”向亭卒道歉:“舍弟年幼无知,童言无忌,王君勿怪。”

    亭卒王泰道:“罢了。君等非是本国人,不识褚君,也是正常。若有机会相见,定然不会像这位……这位壮士如此说了。”

    常山是国,非郡。首任常山王为本朝明帝刘庄之子刘昞。现任常山王刘暠,为刘庄七世孙。本朝诸侯国王无权,国政由国相主持。

    现任常山相为南阳人冯巡。冯巡乃南阳名士,治政清平无为,与刘备等刚经过的中山国相、渔阳人张纯大不相同。张纯性格刚强,国中豪强皆惮之。

    张飞感兴趣地问:“这位褚君如今可在县中?或许我等可以登门拜访一下。”

    王泰摇头道:“却是不巧。褚君去博陵郡访友未归。”

    博陵郡在常山国东北方向,是一个小郡,仅辖五县。最开始是先帝桓帝刘志即位后为其父蠡吾侯刘翼所建之陵,曰博陵。先是一县,后增为郡。

    张飞有些失望。

    刘备问王泰:“贵县可还有其他豪杰?”

    王泰想了想道:“本县还有个少年豪杰,年龄虽小,弓马刀槊,无不精通,勇武不逊于成年豪杰。姓赵,名雲。”

    刘备问道:“这位赵君多大年纪?”

    王泰道:“约莫十四五岁。”

    十四五岁?那还是要听父母之命的,不可能跟自己天涯远游。

    刘备只得按下心思,爽然若失,仿佛错过了什么特别重要的东西一般。

    次日继续启程。从真定开始就要改往西行了。

    众人加快脚步赶路,不一日就到了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

    从这里穿过太行山,就能到达并州的太原郡。

    井陉乃是山中峡谷,道路崎岖,车行不易。还好一行人是以驮马为主。

    从涿县到晋阳近千里,且有时在路上碰到阴天下雨,山路湿滑,很不安全,便只得暂住。

    刘备一行人足足走了一个月时间,望见晋阳城时已是三月中。

    城中,太原太守委进正与并州刺史张懿争执不下。

    张懿被朝廷下诏责备后,一心戴罪立功,想再组织诸郡兵征讨关羽。

    这次朝廷没让他调南匈奴兵,虎牙营骑兵也已回京兆,张懿只能以州兵和三郡兵为主。

    委进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张公,关羽已成流寇,在汉胡之间流窜,来去如风,连其出没地点都无从知晓,如何征剿?

    上次出兵,我郡数百步骑,折损一成有余,抚恤尚无着落。

    现在南匈奴精骑不出,仅靠我们三郡,即使堵住关羽,也是一场恶战,届时必有损伤,抚恤如何安排?

    不如以守为主,坚壁清野,关羽抄掠不得,遭饥挨饿,必然衰弱。那时将其讨灭不费吹灰之力。岂不妙哉?”

    张懿含怒道:“委君说得轻巧,三郡之地,如此之大,如何坚壁清野?

    君之策还不是坐视关羽抄掠?其越抄掠,粮谷越多,只会更强,怎会势衰?

    我奉朝命,必去剿贼。君莫非要抗命不成?”按刀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