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末感言
作者:光荣引路人   穿越艾泽拉斯,但我是一个石匠最新章节     
    在军团再临版本以前,阿尔萨斯、伊利丹和希尔瓦娜斯一直是最受欢迎的三个角色,而吉安娜则非常不受欢迎。
    在中文互联网上,她被称作“吉婊”,在英文互联网上则被称作“jainaproudwhore”(bitch有时可以用于和女性熟人朋友开玩笑,whore才是骂人的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是彻头彻尾的npc,没有感情的剧情推动机器。
    戴琳和瓦里安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戴琳和瓦里安的至亲都死在了兽人手里,他们都是战争英雄、鹰派,主张毫不妥协地与部落斗争,政治上不太成熟,容易把中间派推向对面,等等。
    戴琳决心要在杜隆塔尔和部落决一死战,瓦里安也决心在幽暗城和萨尔一决生死。
    戴琳是吉安娜的亲爹,而瓦里安只是普通朋友。
    但是当戴琳和瓦里安上头了的时候,吉安娜选择帮助萨尔摧毁戴琳的舰队,并在最后时刻眼睁睁地看着戴琳去死,另一方面却在瓦里安和萨尔即将打起来时,及时地把瓦里安从幽暗城传送走了。
    她救了一个普通朋友,却不救自己的父亲,偏偏这还很难从她的性格、经历上找原因。
    唯一的原因就是:编剧需要戴琳作为死硬派军国分子死去,同时需要瓦里安作为伟光正的至高王活着。所以吉安娜不能救戴琳,但却必须救瓦里安。
    说白了,编剧没有把吉安娜当人,她是一个只能围绕着官方指定男主角萨尔、瓦里安转的npc,连救一下亲爹都做不到。
    还有斯坦索姆之后和麦迪文的会面。
    麦迪文说“你的王子在寒冷的北方只能找到死亡”,然后吉安娜的反应是,哦,知道了。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对比吧:大一暑假要求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和几个同学就联系了四川西部山区的一所中学,暑假帮他们上课,学生自愿参加。
    我的女友当时正带着她的爸妈在哈尔滨度假,然后她在新闻上看到我所在的镇发生了山洪泥石流,学校断电了我手机没电联系不上,于是她订了一张高铁票赶了过来。
    其实我屁事没有,那天晚上又没风扇,热得难受,好不容易才睡着,结果半夜被宿管大妈给叫醒了,“清华小老师,有人找你”。
    一开始我气炸了,然后才发现是她来了。接着她开始一直哭......
    哪怕知道一個普通朋友快要死了都不应该如此冷漠,更何况恋人?但你说吉安娜冷漠吧,最后她又对旧情念念不忘,甚至还跑到印象大厅里去见巫妖王。
    我的评价是早干嘛去了。如果她选择去诺森德,烧船的时候俩人肯定会意见不合吵一架,然后阿尔萨斯就会被传回王城让老爹严加看管,穆拉丁和国王特使自然会带领军队返航。
    只能说因为编剧需要阿尔萨斯堕落,所以他周围的人就得集体降智,不能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给予他帮助。
    在bfa版本的时候,吉安娜才有了正常人的待遇,不再是“推动剧情的无脑npc”,她的行为终于开始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但这时候希尔瓦娜斯又变npc了。
    4.0版本的时候希尔瓦娜斯也在使用瘟疫攻击南海镇、吉尔尼斯,并拉人变成亡灵,但那时她的行为确实是符合逻辑、符合自身利益的,而不是8.0的疯子。
    很多爽文都有一个特点:只有主角才是人,只有主角才有情感,其他角色都是无脑的npc,连关心自己家人、关心自己利益都做不到,只会为主角服务。
    关于这一点,《红楼梦》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情节:
    小丫头道:“回来说晴雯姐姐直着脖子叫了一夜,今日早起就闭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也出不得一声儿,只有倒气的分儿了。”宝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谁?”小丫头子说:“一夜叫的是娘。”宝玉拭泪道:“还叫谁?”小丫头子道:“没有听见叫别人了。”宝玉道:“你糊涂,想必没有听真。”
    晴雯死前叫了一晚上的“娘”,这是红楼梦;
    假如写晴雯死前叫了一晚上的“宝玉”,这是三流言情网文。
    作为对比,高鹗续写的黛玉之死: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这就是高鹗和曹雪芹之间的差距。
    像我这种高考时候语文扣分比其他几科加起来还多的人,自然不可能写出什么名著,但好歹也是有点追求的。
    我不想滥用“作者的权力”。
    什么叫滥用作者的权力?就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根据读者的喜好,想当然地安排情节;想当然地塑造人物性格和行为;想当然地安排人物的人生轨迹和命运。这样的网文太多了,甚至经典的小说也不能免俗。
    比如,《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罗贯中因为他对诸葛亮的偏爱,就把诸葛亮写“假”了。
    通常认为,作家对自己笔下的人物有绝对的控制权,他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但是,一个有点追求的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对笔下人物的控制:写着写着,他笔下的人物有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作者再也无法控制笔下人物的人生轨迹和命运走向,而只能顺其自然地把故事写下去。
    换句话说,这时候作家笔下的人物有了自己的生命,他活他的,作家反而只成了一个记录者。
    我这本书也出现了一些类似的情况:在我原本的故事大纲里面,其实没有坎雷萨德·埃伯洛克加入诅咒神教这回事,也没有考虑过阿尔萨斯干涉暴风王国内战。
    因为我构思大纲是围绕主角来的,所以当初只想到通过诬陷艾尔罗·埃伯洛克公爵,转移暴风王国的注意力,为迪菲亚兄弟会争取时间,我当时根本没有考虑到伯父被抓以后,坎雷萨德会怎么样。
    但是当我写到后面时,惊讶地发现,只要还把坎雷萨德当作一个活生生、有感情的人,他就只有投靠天灾军团一条路好走了。
    我只能写他投靠天灾军团。
    阿尔萨斯同理。如果他对暴风王国的内战不闻不问,一幅“瓦里安死活关我屁事”的态度,那他还是我们熟悉的阿尔萨斯吗?这个经典人物的人设之一就是,管得了的事他要管,管不了的事他也想管,绝不会当一个甩手掌柜。
    本书的女主我也选得非常谨慎,故意选了一个小三的私生女儿。她的生物学父亲除了给她妈钱以外,从来不管她、不教育她,母亲也充满了对原配夫人凯瑟琳·普罗德摩尔的嫉妒,而且还很鸡娃。
    因为只有这样的原生家庭,主角帮助了她,她对主角有着超出寻常的依恋,才是合情合理的。
    让作家只作为一个旁观者和记录者,不干涉笔下主人公的生活,像纪录片一样讲述他的故事,是很难的。就好比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溺爱他,给他最好的;也控制他,对他各种期盼——作家也会溺爱笔下的人物,给他各种主角光环,开金手指……
    所以曹公为什么是伟大的作家,他真的不滥用作者的权力,原原本本的记录笔下人物的生活。
    比如,贾宝玉就觉得,晴雯会叫的是自己,不肯接受现实,还说“你糊涂,想必没有听真。”
    这是多少男人的虚荣心,总觉得自己会是中心,女孩子会围着自己转,临死都不忘自己。可是曹雪芹没有和贾宝玉一样意淫,而是狠狠地抽了男主角贾宝玉一个嘴巴:别tm自作多情了,你再怎么重要,也比不过人家的亲妈!
    而且,得知晴雯死了,死前直着脖子叫了一夜,贾宝玉想的不是她多么可怜,死得多么痛苦,而是“一夜叫的是谁”——亲妈听说女儿死得这么惨只会掩面痛哭,根本不会在乎她叫的是谁。
    短短几句,贾宝玉一个极度自恋、认为所有人都是npc,应该围绕他转的公子哥儿形象跃然纸上。
    当然,这么写,确实容易让读者不爽。毕竟许多读者隐隐的小心思就是所有人都得无脑围绕主角转。但倘若因此觉得现实也是这样,那就真的走远了。
    须知,神风特攻队起飞后无线电通讯设备是开着的,在基地的人员能清楚地听到特攻队员临死前撕心裂肺的吼叫。特攻队员会高声痛骂那些让他们去送死的将军是混蛋,也会哭着喊妈妈,而真正高呼“天皇万岁”的寥寥无几。
    我觉得,一部好的小说,不同角色的剧情在数量上可以有差异,主角的剧情当然比其他角色多。但每个角色在属于自己的剧情中,都应该是自己的主角。
    以上。我希望我不会把配角写成n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