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羞愧的刘备
作者:玩蛇怪   三国之银狐最新章节     
    内行王道,就是要在南方即将推行新的改革措施。

    里面的具体改革内容,其实也跟后世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改革内容差不多。

    无非以下几点。

    一,打压世家豪强,丈量土地,还耕田于百姓,减少无地流民。

    二,严查官僚世家阶级偷税漏税的现象,官员百姓一体纳粮,断绝一切特权。

    三,取缔苛捐杂税,轻徭役减赋税,只收两税,既丁税和亩税,与民休息,永不加赋。

    四,废除奴隶制度,不允许隐户隐产,编纂户籍,解放人口,增加劳动生产力。

    五,整顿吏治,选拔人才,建立官员考核制度,建立新的监察和巡查体系。

    六,精简军队,裁减老弱,强军强国,打造出一支能打仗的精锐部队。

    七,改革选拔人才制度,降低察举制的人才数量,与考核制度并行,每年一次官吏考试,士人可以选择主动报名参加。

    八,加重商税,同时要积极推行商业发展,建立以官府为主导的经商团体,来保证民生。

    其中第二条很多人会以为是个巨大改革措施,但实际上自古以来官绅都是纳粮的,包括明清,只是明清官绅中举人以上都会有免税政策,随着举人进士越来越多,投献免税也越来越多,才造成严重土地兼并。

    而汉代则是世家大族把田地和人口隐藏起来,当时的两税为田地税、人头税,世家大族把这些田地和人口隐瞒不报,把人和田变成自己的私产,从而规避朝廷的赋税。

    所以只要清查了隐户隐产,把更多的田地和人口解放出来,登记造册,税收自然也就源源不断。

    另外,最后一条商税就比较有争议,诸葛亮曾经考虑过这样做会不会引起很多麻烦,比如官府亲自下场做生意,会不会导致特权诞生。

    但沉晨强调只建立米商盐商的官府商行,其余的官府不会插手,这样做就是为了压低粮价和盐价,由官府收取粮食,控制盐场,来达到平抑物价的目的。

    听到只是做米盐的话,诸葛亮就赞成了。

    因为两汉都是这么做的,汉朝盐铁专卖,国家掌控食盐,让盐价较低,同时在各地兴建粮仓,每年新粮填仓,陈粮拿去市场贩卖以平抑物价。

    像西汉文景时期,由于风调雨顺加上政通人和,使得当时的米价甚至低到了十多钱一石,比东汉正常年月二百钱左右一石的价格低了十多倍,可见官府控制米盐的重要性。

    可惜的是任何制度最开始都是好的,但长时间不变动就很容易被人钻空子。譬如粮仓的粮食被管事的官员拿去贩卖,遇到上级检查,立即就是一把大火焚烧证据。

    这一点糜芳和士仁应该很熟。

    所以沉晨的这些改革内容,无非就是强化中央集权,充实官府财政,减轻百姓负担,提高国防力量,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等等。

    都是历朝历代早就有的改革方案。

    如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庆历新政、张居正变法等,初中高中历史书中有教过,属于是抄作业了。

    不是沉晨想不出新办法出来,而是这些办法已经是目前封建时代最好的解决办法了,不失为一种刮骨疗毒,能解决一时弊端的权宜之策。

    而要想有新办法,就得提高生产力,发展科技水平。

    并且即便是提高了生产力,也有新的问题会诞生,依旧要根据情况来进行重新调整。

    所以后世新时代国家的法制和政策每时每刻都在变动,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改革春风吹满地,至少能让新时代九成九以上的人民吃饱饭,那就已经很了不起。

    因而沉晨推动改革,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选择最优质的方案解决问题,从而缓解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而且在南方推行下去,遇到的阻力也不是一点半点。

    就连沉晨和诸葛亮庞统徐庶他们都牵扯其中,不然也不至于要把荆州官员调去益州,益州官员调来荆州两地分治推行。

    在这一点上沉晨就有点羡慕曹操。

    由于北方受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最严重,世家豪强的力量大不如前,使得历史上曹操几乎很少需要去解决世家与百姓之间的土地问题。

    不是他做得多好,实在是北方世家豪强势力被几次大乱弄得衰败了,无主之田到处都是。

    就连袁绍在冀州也疯狂打压豪族,剥夺他们的土地。

    根据史料记载,袁绍灭了很多世家大族来填补军用财政,还土地于百姓。

    使得很多豪族逃难至北方加入少数民族,为鲜卑乌丸带去了铁器发展,间接让五胡乱华时期胡人实力强大。

    这也是为什么袁绍去世,冀州百姓无不悲恸的缘故。

    反观荆州益州,受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影响较少,世家豪族力量保存较为完善,甚至还有大量的北方世家豪族迁移至南方,大肆购置田产,加重土地矛盾。

    加上隐户隐产问题极为严重,如果不趁着曹操还未平定北方,孙权虚弱的时候立即进行整顿。

    等到将来曹操彻底拿下北方,孙权恢复一些元气,严重的土地兼并和世家豪族问题,将会成为拖垮刘备政权最重要的砝码。

    所以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前,沉晨和诸葛亮就已经商讨研究,将改革的内容写成册子开始实施。

    荆州的实施者是法正和张松,益州的实施者是诸葛亮庞统以及徐庶。

    至于沉晨。

    他还得带兵,未来要去益州或者荆州尚不确定,因此只能给参考建议,而没办法亲手来进行改制。

    不过如果遇到问题,诸葛亮法正他们也可以随时询问,反正有长江在,益州和荆州来回通信也不需要多久,短暂数日,慢则十多天,大抵也就能互相通个消息。

    说完了内政改革之后,沉晨就又聊起了对外的情况。

    对外无非两点。

    军事。

    外交。

    就连经济都不算,因为诸侯之间往往都不会主导经济,任由民间自己发展。

    沉晨也对经济也没什么研究,虽然知道经济战很重要,但他更擅长带兵打仗,所以只能在军事和外交上提出自己的建议。

    他环顾厅内众人,轻声说道:“外行霸道,我主张与曹操形成对抗之势,仅对峙而不交战。与江东孙氏形成表面同盟,实则消灭之势。与西凉关中形成实质联盟,共抗曹操之势。”

    “消灭江东,联合西凉关中?”

    刘备看了法正一眼,这与庞统和法正徐庶三人商议的战略完全不同。

    他们三人认为应该暂时联合孙权,先取关中西凉形成三分天下之势,再发展水军突袭江东平定扬州南北二分。

    法正听到这句话,脸色顿时严肃起来,想听听沉晨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不错。”

    沉晨点点头:“我认为在战略上,一定要先消灭江东,江东离我们实在太近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孙氏狼子野心,若不消灭,将来必成祸害。”

    “可是......”

    刘备迟疑道:“士元力主出兵关中,效彷高祖先得西凉三辅,有了养马地之后,建立起骑兵,方能与曹操在关东争雄。”

    “晓卿也是北方人,骑兵的重要性你应该明白吧。”

    张松也说道:“如果我们不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不管是侦查、奔袭、追击亦或者打仗变动,都要比曹操差很多。在北方偌大平原地区,我们需要骑兵。”

    别看曹操打败了那么多乌桓铁骑,就以为骑兵无用。

    实际上曹操打败乌丸是依靠步兵加骑兵的战术,通过弓箭打乱骑兵的阵型,再由虎豹骑两翼冲阵绞杀,分割战场,这才赢下的胜利。

    否则单纯的步兵对抗骑兵,很难胜利,就跟李陵一样只能边打边撤,会被人家骑兵利用机动性一直吊着。

    这一点当初沉晨也吃过亏,由于没有骑兵,被曹操五千骑兵撵兔子一样追着打。

    要不是依靠甘宁死战,利用战车围成阵型,加上袁绍在北面给的压力实在是太大,恐怕沉晨在那场紫云山战役当中,早就被曹操利用强悍的机动性消灭掉了。

    所以庞统的策略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没错的,如果刘备势力能得到产马地,就会跟打改变这样的劣势。

    甚至沉晨还能够掏出双边马镫、高桥马鞍以及马蹄铁这三件大杀器,再加上灌钢法,短短数年内就能组织起一支强悍的重骑兵和一支数量庞大的轻骑兵部队。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撑不了多久。

    法正也说道:“而且韩遂据说已经献上子女去邺城,马超一家也都在邺城为质,高干想要南逃归顺主公,也被他们阻拦。可见他们早已经要投效曹操,攻打西凉关中,消灭韩遂马超等人,不仅是得到养马地,还能削弱曹操实力,可谓一石二鸟也。”

    但沉晨却说道:“士元和孝直都没错,但问题在于,你们都看错了人。”

    “看错了人?”

    众人诧异不已,刘备问道:“看错了谁?”

    “韩遂马超。”

    沉晨道。

    韩遂马超?

    几个人很是不解。

    法正问道:“难道不对吗?”

    沉晨摇摇头:“不对,若说孙权有勾践之志,韩遂马超便有公孙述之心。”

    公孙述之心?

    张松惊讶道:“他们难道想割据关中西凉称王?”

    “不错。”

    沉晨说道:“所以我们如果出兵攻打他们,反而是与他们为敌。最好的办法,就是等曹操进攻关中之时,与韩遂马超起冲突,我们坐山观虎斗,待韩遂马超为曹操所败之时,接纳他们,然后出兵关中,与曹操相争。”

    听完沉晨的话,刘备法正张松三人对视一眼,面面相觑,然后陷入沉默,许久没有发言。

    这个推论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离谱了。

    后世人站在上帝视角,知道马超这位带孝子,可是连亲爹在邺城都不管不顾,硬是要认杀母仇人韩遂为爹,强行和曹操干仗的人。

    还有韩遂这位慈父也是儿子也不要了,认了马超当干儿子,起兵和马超联合抗曹。

    但在当时人视角来看,韩遂把儿女送去了邺城,马超他爹也在邺城当人质,且曹操收复北方,势力强大,韩遂马超顺势投效于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甚至这才是最大概率事件。

    所以在庞统法正徐庶等人看来,现在出兵关中才是最优解。

    一是消灭韩遂马超势力,削弱曹操实力。二是谋夺西凉关中,得到产马地。三是据关中出兵,进攻关东夺取天下。可谓是一石三鸟,占据主动。

    然而沉晨的推论却与他们的意见南辕北辙,完全不同。

    他认为韩遂马超一定会抛弃家人不要当反骨仔,主动出兵西凉关中,就是把他们往曹操那边推。不如静观其变,等出现那种曹操与韩遂马超交战的这种小概率事件,再拉拢韩遂马超与曹操斗。

    这让刘备法正和张松三人,都几乎难以理解。

    简直是天方夜谭,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嘛。

    一时间,法正都开始怀疑起这位名满天下的荆州兵神,是真是假了。

    沉默了许久之后,刘备扭过头看向诸葛亮道:“孔明,你也是这么想的吗?”

    诸葛亮苦笑道:“主公,以亮之见,士元、孝直和元直他们的建议是对的,因为亮也认为先出兵西凉关中最合适。”

    刘备大喜道:“那看来只有晓卿的意见与众人相左。”

    “可是......”

    “可是什么?”

    诸葛亮摇摇头道:“可是这是晓卿的意见。”

    “晓卿的意见?”

    刘备愣住。

    “不错。”

    诸葛亮说道:“如果是旁人提出要先取江东再平关中,亮一定会呵斥他愚昧。但这是晓卿提出来的,亮就得好好想想了。”

    如果是晓卿提出来的,就得好好想想了。

    刘备听到这句话,脸色一僵,愣坐在那里。

    紧接着神情也变得恍忽起来,双眼逐渐失神。

    回忆的目光,皆都是当年徐州那位小大人模样的身影。

    八岁。

    那时还只是八岁的沉晨,就已经谶言了曹操会屠杀徐州。

    后来天下大势,也无不被他言中。

    自此之后,自己就开始百分百信任小先生。

    小先生的每一句话他都会听,每一个建议,他都记在心里。

    于是最终逃奔南阳,也如小先生所说的那样,他得到了荆州和益州之地。

    一切的一切,都被他言中了。

    是了。

    这么多年下来。

    自己都是如此无条件信任小先生。

    为什么到今日却......

    一时间,刘备感觉有些羞愧,不自觉地低下了头。

    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己刚才居然不信任沉晨了,自己到底是何时变成这样的呢?

    也许是在得到荆益之后吧。

    自从有了孔明、士元、元直、孝直他们,自己似乎对于小先生的依赖,就少了许多。

    可是不正因为小先生的谋划,自己才能得到荆益之地吗?

    如果不是他的话,自己又岂能有今日?

    做人。

    不能忘本啊。

    刘备深感惭愧,低下了头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