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出现了,传说中的偏方!
作者:新手钓鱼人   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     
    会议室内。
    随着几个话题尽皆遇阻。
    现场的气氛顿时又一次变得有些压抑了起来。不过很快。
    意识到这种氛围会对士气与心理造成很大打击陆光达便重新起了个话题,对李觉说道:
    听到粮食这个词。
    李觉脸上原本紧绷着的线条总算也柔和了不少。他转头看了眼老郭,笑着说道:
    陆光达顿时眼前一亮,忍不住舔了舔嘴角,难以置信的问道:
    这个话题虽然是他刻意引申出来的,但他事先却并不了解具体的数字—基地高层得到消息的时候,他人还在戈壁滩呢。
    陆光达的意外令李觉很受用,他重重点了点头,朝会议室外努了努嘴:
    啪-
    陆光达见说猛一拍掌,脸上涌起了一丝红润:
    李觉给出的这个消息像是冬日里升腾起的暖阳,将陆光达心中的阴霾瞬间驱散了大半。要知道。
    在今天之前,221厂的粮食储备已经见了底,前景迷茫。陆光达....或者说每个领导身上的压力都很大。
    毕竟....
    厂里的人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是几十斤几百斤粮食就能解决的范畴。目前221厂的员工总数大概是1.2万人,其中人员配置非常复杂:
    负责厂区内线警卫的驻军是西海省某涉核部队,编制团级,实际配置得到过加强,人数大概1500人左右。
    普通工人7000多人,包括了各种技术工种、劳力还有副业队—副业队主要负责西海湖捕鱼、金银滩草原上的畜牧以及其他一些杂事。
    科研人员4000多人,大部分都是国内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海归留学生400左右。同时不同的人员定位,分配到的工资、粮食份额都是不一样的。
    这三类人群中,科研人员的口粮配备最高。
    无论是专家、组长还是刚到基地的大学生,每人每个月的口粮配额是26斤—不是主食26斤,而是所有食物26斤。
    工人每月的口粮配额是22斤。警卫部队则是21斤。
    这是什么概念呢?
    后世普通快餐店里一碗米饭的规格大概是150克,压实摞高一点基本上破200没啥问题。也就是后世一个成年人每天三餐光米饭,就要500克左右了—早餐算少点儿。
    其他加上青菜、肉类这些配菜在内,一天吃个两斤左右其实很正常。但在如今这个时代。
    即便是最顶格的科研人员,一天也就只有400克出头的粮食配额。更无奈的是。
    由于目前的粮食产量和其他一些原因。
    从221厂落成到现在,配额就没拉满几次过。由于缺乏足够多的蛋白质。
    很多人....得,也甭说很多人了,就说陆光达自己吧,此时他的脚踝已经水肿成有拳头那么大了。陆光达自己无所谓,但问题是类似他这样情况的职工数量却不少。
    因此在过去这段时间里。
    粮食的严峻性甚至已经超过技术上的问题了。
    眼下得知基地新到了百吨粮食,你说陆光达怎么能不兴奋呢?也不知道是不
    是粮食这个消息带来的动力。
    陆光达整个人的气势立马振奋了不少,只见他飞快的搓了搓手掌,对李觉说道:
    李觉点点头,朝陆光达挤了两下眼睛:
    陆光达微微一愣,回过神后顿时笑了起来。
    确实。
    兔子们可是靠宣传发家的,这种机会连他陆光达都能想到,何况搞政工的专业人士呢?随后陆光达又看了眼桌上的那些外文资料,又对李觉问道:
    李觉见状与老郭对视一眼,老郭意会的来到陆光达身边,从密码箱里取出了几本书:
    陆光达一拍胸脯:
    老郭:
    说着陆光达便嘿嘿一笑,生怕老郭反悔似的盖上行李箱:
    看着干劲十足的陆光达,老郭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
    陆光达回了他一个大拇指,点赞.jpg。
    受父亲邓以蛰这个,定时运送员工们上下班。它还有个很直观的名字:
    通勤火车。
    其中二分厂的通勤站台便在厂区的西南侧。
    老郭溜达到站台的时候,恰好有一列通勤火车冒着烟,哼哧哼哧的抵达了站点。老郭出示了自己的员工证,随准备下班的工人们上了车。
    过了一会儿。匡次匡次-
    通勤火车慢慢开动了起来。二十分钟后。
    火车抵达了十八分厂的站台。
    十八分厂是基地的**领导机关,地下指挥中心,科技档案、行政档案地下库,医院商店、邮政和生活区、影剧院等都位列于此。
    所以在私底下,十八分厂还有一个绰号:总厂。
    下车后。
    老郭跟着人群离开了站台,通过警卫同志例行的审查,顺利进入了十八分厂的厂区。
    当然了。
    这里说是厂区,实际上都快和一个小镇的文化广场差不多了。
    接着老郭按照记忆又走了一段路,最终抵达了一处挂着【221基地职工医院】的建筑外。比起贵德县姚福川负责的卫生所,这座职工基地无疑要许多:
    这座职工医院的占地面积足足有数百平方米,外围是一排高大的围墙,大门处两扇铁门左右敞开,宽度约莫有个两三米。
    围墙内则坐落着一座三层建筑,建筑通体土黄色,院子里还可以见到蔬菜以及几个大花坛。同时与贵德县诊所明显不同的是。
    基地职工医院的入口处,还站着两位身形笔直、身后背着枪的勤务兵。
    他们后头的岗哨里甚至还有一副担架,看起来似乎是急救用的—毕竟这年头还没有救护车。此时出入医院的职工不多,从老郭大老远看到建筑到现在,只有三人出入其中。
    就在老郭琢磨着该怎么问路的时候,他的身边忽然响起了一道询问声。老郭转头看去。
    发现在距离他几米开外的路边,赫然正站着一位他的熟人—李觉的助理周材。
    二人不久前还在二分厂区入口见过面,分别到现在也就两个小时不到吧。
    此时的周材手中正拿着一叠文件,从来他的向来看应该是刚从总厂的电报收发中心出来。
    眼见自己没认错人,周材脸上顿时扬起了一丝笑意,便快步走到老郭身边,关切的问道:
    老郭摇了摇头,解释道:
    周材微微一愣,没想到老郭居然对个路人这么上心,下意识道:
    说着周材迅速扫了老郭两眼,隐隐猜到了老郭的想法,便试探着问
    道:
    老郭沉吟片刻,没有拒绝:
    周材朝微微一笑:
    随后在周材的引导下。
    二人很快走进了职工医院。
    职工医院的一层大厅并不大,左中右方位分出了三条通道,去二三层的楼梯位于角落两侧。接着周材轻车熟路的带着老郭走向了右边通道。
    进入通道后走了几步路,拐过一个弯。
    二人面前便出现一处标有字样的科室。
    这年头正式的医护人员算是一个非常有地位的职业,即便是周材这种厂长助理,在医院内也不敢过分张扬。
    因此来到急诊科后。
    他并没有炸呼呼的嚷嚷什么领导来了,而是低调的往科室内探了探脑袋,似乎在搜寻什么人。但很快又有些遗憾的转过头,对老郭说道:
    结果话没说完。
    周材便止住了话头,朝老郭身后挥了挥手:
    老郭见状,便也跟着转过了身。
    只见距离他们七八米开外,此时正有一位穿着白大褂的中年医师在朝急诊科走来。中年医师是个这个时代不常见的大高个儿,身高足足有一米九左右,身形相当魁梧。
    外观上则长着一副国字脸,戴着一副黑色眼镜,头发一丝不苟的梳成了大背头,看起来就相当可靠。此人老郭也认识,叫做林宇,是目前职工医院仅有的三位主任医师之一,在基地内知名度很高。
    很多人甚至未必认识李觉那个厂长,但一定知道林宇是谁。同时在医术方面,林宇也配得上他的知名度。
    林宇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工作过接近十年。在如今这个时代。
    国内中医方面的大佬确实不少,甚至还有国手敢用刀片和银针给***刮白内障,并且顺利成功。但西医...尤其是纯西医这方面的人才,就很少很少了,与后世截然是两种情况。
    当初在提及林宇的时候,李觉还半开玩笑的和老郭说过一句话:
    视线再回归现实。
    此时的林宇原本正在看着某份报告,听到周材的话下意识抬起头,朝这里看了过来。在见到周长和老郭二人后。
    林宇的步伐微微一顿,似乎对二人出现在这里有些意外。
    不过旋即便加快步频,迅速走了过来:说罢。
    林宇便想到了什么,目光关切的看向了老郭。
    就像老郭认识林宇一样,林宇对老郭这样的基地主要领导,自然也并不陌生。周材刚刚和他分别不久,重新出现在医院内显然是为了陪同老郭。
    而老郭这个人林宇也有所耳闻,是个很要强的
    ·..***
    林宇闻言眨了眨眼,意外的看了眼周材身边的老郭。伤员?
    原来老郭不是因
    为自己身体问题来的医院?
    林宇这才微微松了口气,思索片刻,对老郭和周材说道:
    老郭二人闻言,齐齐点了点头。接着在林宇的带领下。
    三人顺来路返回,横穿过医院大厅,走到了位于医院另一侧的住院区。七拐八拐后,抵达了一间病房外。
    这是一间由混凝土和白色粉漆构成的病房,内部面积大概有十五平米左右,可以看到电灯和吊扇在工作。
    虽然画风依旧有些原始。
    但比起其他病房的木制门窗和黄色土墙,却明显要好上无数倍。
    病房内此时正躺着一个看不清面容、浑身上下都被裹成了粽子的人。
    唯一能看清的便是他的左手边挂着个吊瓶,右侧则有一台正在闪着黄绿光、有些类似播音机的设备。
    来到病房边后,林宇朝屋内指了指:
    心电监护仪。
    后世的人对于这个词,肯定谈不上陌生。
    不过在眼下这个时代,心电监护仪却是个稀奇的玩意—其实准确来说,现在的这种设备并不能算是标准的心电监护仪。
    心电监护技术最早出现于1903年,但基于导线传输的心电监护技术,要到接近70年代的时候才会出现。
    因此现如今的心电监护仪说是监护,实际上就是利用弦线电流计来阶段性的收集心率数据。这种数据一般六小时汇总一次,主要是用来观测病人是否恢复正常。
    如果病人在某个时间病情恶化并且周围没有护士,那么这玩意儿是没法将消息传递出去的。随后老郭也走到了窗边,朝屋内看了几眼,对林宇问道:
    林宇摇了摇头,朝他扬了扬手上的报告:
    -
    听着林宇这番话。
    老郭忍不住再看了眼屋内如同烧鸡般的伤者。
    虽然他不是医学方面的从业者,但多年的留美生涯令他的阅历要远高于常人,因此林宇所说的手段他大致也都能听懂。
    在如今的情况下。
    医院方面已经尽了一切的。
    至于伤员能不能活下来,就要看剩下的天意了。希望你能保住一命吧....
    就在氛围有些沉闷之际,一旁林宇忽然想到了什么:
    老郭微微一怔:
    不知为何,说这话的时候,林宇一直很木然的脸上居然浮现出了一丝腼腆:
    听闻此言。
    老郭顿时神色一正:林宇看了他一眼:
    ........
    注:
    理论上来说本土驴毛确实是有可能治疗烧伤的,论文doicnki:sun:zgxm.0.2019—07—018,华夏家驴asip基因第3外显子存.349t>c突变,这个突变对于烧伤后肌体的5—羟色胺、脂过氧物这些化学介质的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巴基斯坦驴则没有。
    当然了,这只是个实验室研究,临床医学是没有样本的,但逻辑上应该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