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红袖添香?
作者:紫竹君   学霸穿越成侧妃,咱不卷了最新章节     
    内书房,烛火通明,在李泓暄小王爷面前,摆着一碗醒酒汤,一杯清茶,以及一叠书,桌子后面还站着一位笑眯眯的小侧妃。
    李泓暄皱了皱眉,端起醒酒汤一饮而尽,然后将碗重重拍在桌上,对着下首叫到:“研墨!”
    “王爷您刚不是说先温习书,再做文章么?”
    杨芸儿指了指桌上的书,温声温气地说着。
    李泓暄身为内院之主,所提要求很少被人拒绝,今日却在杨芸儿这里连碰好几个软钉子,此刻他愈发觉得燥热,有些不耐烦地叫到:“你管我作甚,叫你磨墨,怎那么多事!”
    “王爷,读书学习最忌心浮气躁,要不您先喝碗凉茶静静心?”杨芸儿一脸笑意,声音依旧不紧不慢,态度不卑不亢。
    李泓暄一把推开递到面前的茶碗,可他还没来得及发作,一方上好的砚台又推至他面前。
    “王爷,罗先生说磨墨最考验心性,所以读书习字前,需自己将墨磨好,不但有助于平心静气,也能帮助王爷摒弃杂念,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杨芸儿的口气里充满了真诚的味道。
    她一手扶着袖子,另一只手捏起一柄精致小铜勺,于桌上青瓷水丞中舀了一小勺水,轻轻倒入砚中,一套动作做完,她放下铜勺,往后退了一步,伸手做了一个相请的动作:
    “王爷,自得了罗先生这个方法,我习字前,都自己动手准备墨汁,果然效果极佳,往往墨磨到一大半,心已经静下来了,王爷不妨试试。”
    杨芸儿伸手将砚台又往李泓暄面前推了一推,说道:“水已替王爷加好了,不多不少刚刚好。要我说这个磨墨养性子是极好的,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墨块需握得端正平直,用力不可过重,也不可太轻,速度要适中,这每一个要点都暗和了修身养性的道理……”
    李泓暄揉了揉眉心,此时他不但燥热,头也跟着痛起来。
    他原本留杨芸儿在身边,是想好好磋磨一下这个小侧妃,以发泄今日未能痛饮之憾,没想到自己给自己找了个麻烦。
    红袖添香?温婉贤淑,那是没有的事。老先生说教,严防死守,倒是更贴切些。
    说要温书,便一本本帮着找书,只能温书,要做什么别的,直接劝谏,连想吃点夜宵都被说影响学习效果……
    烛影摇红之下,他模模糊糊间觉得杨芸儿那小巧的身材正渐渐与太傅干瘦的身板相重叠。接着,恍惚间,他仿佛觉得对方即将举起戒尺。
    一个激灵下,李泓暄使劲晃了晃头,将将稳住心神,一把拿起刚被自己推开的杯子,也不顾茶水已凉,直接灌了下去,这才将一身烦躁压住,酒也醒了几分。
    他抬起头,瞪了一眼那个不识相的小侧妃,愤愤到:“本王还是先念会书,你一边候着去。别在跟前晃得本王头痛。”
    杨芸儿保持温和的笑,竟也不着恼,规规矩矩行了一礼,端起砚台便走。
    李泓暄心下好奇,随手抓起桌边一本书,做起读书的样子,眼睛的余光却追踪着杨芸儿的动静。
    只见他的小侧妃淡定地另找了张桌子,放下砚台,然后起身走到书架前,抬头仔细看了看,踮起脚取下最上方的几本字帖,比较了一番,挑出一本回到书桌前。
    然而,铺开一张纸,用纸镇压好,又认认真真磨了墨,然后竟有模有样的练起字来。
    李泓暄心中堵了一口气,却又寻不出杨芸儿的错来,无法发作,只得重新将眼神收回书中。
    这一看不打紧,李泓暄发现自己手中竟是一本拿倒了的《中庸》。他眼角瞄了一眼对面练字的人儿,赶紧将书摆正,试图看起来。
    然而,此刻他头脑似有千斤重,哪有半点中正平和的样子。
    看着看着,人便慵懒起来。
    随着上下眼皮不断打架,眼见渐渐弥漫起一片云山雾海。慢慢地,周公他老人家的身影从云雾中显现出来,后面影影绰绰,还跟着一队仙女,伴随着仙乐飘飘,香雾弥漫,环佩叮咚。
    他口中刚想叹一句“妙呀!”,却听得耳边清脆一声大叫:“王爷,看书不能睡觉!”
    犹如晴天一声惊雷,李泓暄的身体猛地弹起,他睁开眼,哪有什么周公和仙女仙乐,自己依旧坐于书桌前,手里唯有一本《中庸》,书页上沾着几点濡湿,仿佛是……仿佛是自己的口水,沾污了圣贤书。
    “罪过罪过,”他心中默默念叨,同时觉有两道炯炯有神的目光,正盯着自己。
    李泓暄心下一凛,惶恐地抬头,发现并非太傅盯着自己,只是自己后院的小小侧妃。
    李泓暄才要松口气,却听对面人正声劝道:“王爷,念书要出声,要诵读。这样才不容易犯困。”这口气实在是,有几分老先生的腔调。
    也许还没有彻底清醒,李泓暄下意识地以为是太傅命令,条件反射般正襟危坐,开始乖乖诵读起来。
    杨芸儿看着李泓暄摇头晃脑诵读的模样,觉得这个弟弟竟有如此乖巧可爱的一面。
    便杨芸儿认真听了一会,听到李泓暄再一次读至:“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忍不住有感而发,点评道:
    “中庸真是被书名耽误了,为什么要取庸这个字?明明讲的是好好的道理,是君子自我约束的极高要求,却因着这个‘庸’字被后世曲解。比如这个‘慎独’, 要一辈子做到此要求,真不容易!”
    “你懂什么,你一个乡野女子也知晓中庸?”李泓暄被打断,颇为不满。
    “王爷,刚才您念经似的读了五六七八遍,我听也听出道道来了。”
    李泓暄依旧不信,强硬地问道:“你知道什么事‘慎独’?”
    “简单来说,就是小时候老师在课堂上一直强调的——老师在与不在都要一个样呀!用君子身份代入,便是时时刻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杨芸儿说得兴起,也学着摇头晃脑起来:“就比如今天,王爷您在无人督促的情况下,不贪杯,坚持读书,真的很不容易呢!”
    杨芸儿朝着李泓暄竖了一下大拇指,报以甜甜一笑。
    果然,被杨芸儿一夸,李泓暄身后隐隐尾巴上翘,但很快,他看着杨芸儿带着谄媚味道的笑,终究还是醒过神来,冷声问道:“你小时候还有老师?”
    杨芸儿暗叫不好,今天不但老板喝了酒,自己也陪着饮了几杯,虽然没醉,但却说漏了嘴,好在她脑子转的快,立马找补道:“你有上书房太傅,难道乡下就没有私塾吗?我本也有弟弟的呀,虽然家里不让我读书,可我弟弟是被正经送去读书的。”
    说到这里,她故意停下,眨眨大眼睛,狡黠道:“我听闻富贵人家的小姐有女学,女孩子也该读书的。我想学,便没人拦得住我。我会偷偷跑去私塾墙角下偷听。当时家里人都管不住我,王爷这时候也休想说我的不是!”
    说着,她做出娇嗔的表情,搁下手中的笔,双手叉腰,毫无畏惧地看着李泓暄。
    李泓暄见杨芸儿一副不服来战的样子,心下暗笑。他想象了一下小侧妃学堂偷听的场景,嘴角不由自主的向上扬起,自家这个小侧妃提到学习,就浑身是劲,这话应该是真的。
    杨芸儿面上做出要强的样子,心下却在暗暗观察李泓暄的神色变化, 估摸下来自己这一关应该是糊弄过去了。
    说到了原生弟弟的回忆,杨芸儿立马联想到王美人的弟弟,她眼珠子一转,试探着说道:“听说王美人家里也有一个弟弟,王爷可知晓?”
    李泓暄皱了皱眉,“本王并未听说。”
    “我听说王美人这个弟弟在他们母子入王府之前就走丢了,王嬷嬷这几年都没有放弃寻找呢,这些都是王美人告诉我的,王嬷嬷可曾求王爷帮忙寻找幼子?”
    “不曾,可能乳嬷嬷不愿本王操心吧。”
    “她心疼您是她的事,您帮忙寻找则是您的孝心,难道王嬷嬷还拦着不成?何况找人这种事,于王爷而言,不过一句话的事,若真能找回来也全了彼此情谊呀。”
    李泓暄听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杨芸儿见火候点到了,便不再继续,她看了看外面的夜色,乖巧地替李泓暄添了一杯茶,恭敬道:“王爷,时候不早了,妾不在书房打扰您读书了,要不我还是叫羽墨进来伺候吧。”
    杨芸儿想下班之心已溢于言表,可她选择退出之时口不择言又带了一句劝读,这下又踩到了李泓暄的尾巴。
    李老板今日饮酒本未尽兴,带着几分内火,见杨芸儿三句不离读书,此刻心火又窜了起来。
    刚才自己都困得睡着了,身为伺候主子的侧妃,非但不递上枕头,反而要强迫自己读书?这还是自己的女人吗?
    李泓暄此觉得已是忍无可忍,他啪地一声将书丢在地上,说道:“今夜不看了。你快来伺候本王更衣!”
    杨芸儿一呆,方才还挺放松的心情一下子紧了起来,她心中腹诽,你老婆怀着孩子,还在隔壁院里休息呢,你几个意思?
    见李泓暄直直地盯着自己,杨芸儿叹了口气,心道既然王爷这么明目张胆,那咱也来一点硬的了,横竖今晚大家都是喝过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