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大雪
作者:紫竹君   学霸穿越成侧妃,咱不卷了最新章节     
    白茫茫的大雪依旧纷纷扬扬,飘洒在这片大地。
    自北方遭受雪灾之后,南方亦迎来了的今年首场雪。和见惯了银装素裹的北方人不同,南方百姓初次见到如此大雪,大都是惊喜的。
    于是,在飞雪笼罩之下大瑞帝国南北出现不同景象,北方忙着救灾,南方却忙着赏雪。
    只是,有时候惊喜也会变成惊吓,谁也不知道新年和灾难,哪一个会先到。
    到了腊月二十,按照惯例,各地方官员早早将公务处理妥当,封印文书,启程回乡过年。
    不过,今年因为大雪阻道,不少地方官选择就地过年。
    京中官员则要忙到元正前三日,才能开启七天长假。在休长假前的这段日子里,如有重大事情导致不得不加班,人很容易烦躁。
    偏偏北边又有两个城市报了雪灾。朝堂上为了救灾事宜又吵开了。
    此前,景泰帝已准许地方开放常平仓和广惠仓赈粮。可随着灾情的扩大,救灾仅靠地方或许不够,很可能需要朝廷拨银子赈钱,甚至去其他未受灾地区调粮食和薪炭。
    这下子动静就大了,大过年的,谁想加班呢!
    司农寺卿毛大人主张事急从权,直接由户部主导筹款赈银,以免开春耽误春播。
    户部郑尚书则主张按照流程,地方报灾之后,需由安抚司派遣专员勘灾,再定粮款调配事宜,毕竟拨款非同小可,不可草率。
    安抚司表示同意司农寺,但户部的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关于赈粮赈银事宜,得问问转运司。
    转运司还在等地方的统计数字……
    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抒己见,表面看起来各显忠心,都在为国操劳,实际上互相推诿,腾挪甩锅。
    大家共识是——事情确实很着急,必须马上启动。大家的分歧是——这事需要有一方先起个头,各方才好迈开步子紧紧跟上。
    但大过年的,谁做这个起头的呢?
    毕竟灾难在远方,而加班在眼前。
    景泰帝看着这群大臣吵吵闹闹,心里翻了数个白眼,那些臣子的心思,他哪能不明白。
    只因世家霸权,恩荫制下朝堂官员能干有担当的少,甩锅摆虚架子的多。真有什么事,除了吵架推诿,还是吵架推诿。
    想到这里,景泰帝肝火又旺了起来。偏这几日在杨丽妃宫里那几个小美人身上耗费了太多元气,此刻,一阵怒火涌上,景泰帝竟觉头晕目眩。
    看来无论是子嗣还是朝堂,真的没一件让他省心。
    景泰帝突然想起自己的嫡长子来,若他还活着,就可以把他丢出去挡事,若做得不好,自己还可以对他随意一通训斥出气。
    这真是活着的时候十分嫌弃,如今人不在了,才觉出这个儿子的好,
    想到这里,老父亲的心又揪痛起来。
    就在这样一个混乱局面中,八皇子李泓晔一封书信送至御前,竟为当前困境带来转机。
    在信中,八皇子李泓晔为自己未能准时到达京城,陪侍父皇,向景泰帝表示歉意,同时他也为自己的迟到做了陈情,
    “见民众受苦,儿臣实不忍心,不得已出手相助,耽误至今。”
    八皇子称自己许久未进京,原本带了一些北地药材,“本欲孝敬父皇母后,然事急从权,斗胆以百姓性命为先。”
    这位八皇子实在是心软啊,痛哭流涕着,不得已将原定献给宫中之物,转用于灾区的伤员救治,一面磨磨蹭蹭原地打转救灾,一面诚惶诚恐第写信给老父亲赔罪。
    其实,若不是李泓晔主动认错,老父亲景泰帝原本也不知道这个儿子进京,还带了药材做礼物。真是太有心了。
    整封信颇具感情,似写信者边哭泣边诉诸笔端。结尾,还加了一句:“儿臣不孝,泣血叩拜。”
    景泰帝当即大手一挥,封李泓晔为安抚使,主导北方各州赈灾勘灾工作,各地常平仓和广惠仓任其调度。
    一名长期坐冷板凳的皇子一下子成为御批钦差,朝堂众臣,不由各自呆愣。
    一部分只看眼前的,慨叹阿弥陀佛,这大雪天终于不必自己加班出差了。
    另一部分看得久远些的,立马反应过来,原来皇上还有这个儿子,看来大家的选择又多了一个。
    ——海棠春坞小天地的分界线——
    明日太傅便要放了李泓暄假期,杨芸儿当然要趁着老板不在家的最后一天,好好出来活动一下。
    张婆子做了不少腊肠,跟着侧妃来到二门外,张婆子照例去看女儿,碧桃代杨芸儿去外书房发东西。
    又是杨芸儿一个人和罗子昂待在海棠春坞。
    罗子昂明白,这是侧妃要和自己谈事。他赶紧将赵二那边的消息汇总告诉了杨芸儿。
    交完报告,罗子昂垂在袖子中的手不停地搓动着,他也不知道自己为啥有些紧张,或许是第一次做这样复杂的活,期待一个评价。但他的高傲又不允许他表现出期待和紧张,因此他低下头,做看字帖状。
    杨芸儿笑着浏览了一遍报告,做得非常细致,罗先生果然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不过细微处略有一些不妥,但她的时间不多,报告要拿回去细看,明天开始老板待在家里,许多事情不方便做,她此刻更想知道年前朝廷的动向。
    这几天,看着越下越大的雪,她心中总有一些不踏实。
    “先生做的报告非常好,费心了,我得回去花时间仔细看看,方能对得起先生花费的功夫。待我细细看完了,如有问题,再来问先生可好?”杨芸儿笑着将报告收起。
    见侧妃并没有就报告展开讨论,罗子昂心头涌起一丝失望。可不待他多想,杨芸儿已经起身朝她恭敬行了一礼。“我先代碧桃谢过先生。”
    “这如何使得?”罗子昂赶紧伸手去扶,却又不敢碰触对方,手僵在空中。
    好在杨芸儿转场够快,并没有给罗子昂留出太多纠结时间。
    她礼毕起身的同时,便抛出了新的话题:“这几日朝堂有什么动静?”
    罗子昂一愣,也立马回过神来,想了想,便将北方雪灾,和李泓晔救灾获得好名声,被封安抚使的事情大致说了一遍。
    杨芸儿默默听着,跟着点了点头:“半个月前御史集中攻击王爷,如今李泓晔突然展露头角,这时机接得太巧了啊。”
    杨芸儿抬头看向罗子昂眼睛,从对方的目光里寻到了认同。
    罗子昂说:“最近雪太大,算算时间,我们的人应该已经到了李泓晔的封地,但头绪太多,一时半会不一定能查出些什么,且目前消息还传不回来。”
    “不急,造势得一点点来,他人来了京城,我们盯紧了。还有府上那个,憋了这么久没有动静,到时候是不是会出去接头?”
    罗子昂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杨芸儿在屋内来回踱步,罗子昂就这样静静看着她,两人互不打扰。屋子里静悄悄地,只听见炭火的噼啪声,很暖。
    突然杨芸儿抬起头来,问道:“先生说过李泓晔的封地是个苦寒之地?”
    “是!”
    杨芸儿仿佛突然想起来什么,眼睛发光,对着罗子昂道:“若真是他,他先前处于劣势,要买通朝臣,甚至在王府里安插人手,都需要钱,一个苦寒之地的王爷会很有钱么?”
    罗子昂也跟着皱起了眉头,他这几年瞒着李泓暄暗地里运作,训练人手,他知道这些是非常耗费银钱的。而一名冷门王爷的正常俸禄并不高。
    “他那地方靠近边关了吧,他若有图谋,不可能是一年两年突发奇想,必然做了许多筹谋,年年都得花银子,这说明他有持续不断的进项,在那么个犄角旮旯,做什么事才来钱呢?“
    杨芸儿顿了一顿,脑海中飘过不少小说和影视剧桥段,这里的王爷应该没有什么江湖门派,正常也不会偷和抢,所以……
    ”要么他打通了什么商路,要么他暗地里挖到了矿,没有上报,告诉你的人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查。另外我要他那个封地的所有资料,位置,土特产,等等。”
    罗子昂眼里亮起光,对眼前小女子愈发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