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路在何方
作者:紫竹君   学霸穿越成侧妃,咱不卷了最新章节     
    杨芸儿回到自己院子,坐在窗前,发了会呆。
    她自回门偶遇杨兰依后,便知道自己陷入了夺嫡阴谋之中。不过,当时仅对未来做了预判。甚至,身为穿越者,能获得亲历古代权谋的机会,那会儿她心里隐隐还有一丝兴奋。
    可如今,真正经历过是非波折,心态与当初已大不相同。
    这并不是玩一场剧本杀,也不是什么沉浸式体验,而是真正关乎生死,直面残酷。
    在这个对生命没有敬畏的时代,若一步错,则步步错,随时都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杨芸儿想到那个在她面前常常矫揉造作,娇俏细语的素莲,虽是心机重了些,却也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和不少初入职场的打工人一样,那女孩对未来充满期许,把努力与野心都写在了脸上。这样一个充满旺盛生机的人,居然毫无声息地消失于暗夜之间,根本没有为自己开口辩驳的机会。
    杨芸儿不由黯然伤神。她并非圣母,可她毕竟受过现代教育,敬畏生命,因此她会心惊,也会害怕。
    她内心深处保留着对这个时代的疏离,但她依旧愿意与身边人亲近。她自己想过更好的生活,也想带着身边人一起进步,不希望大家出事。毕竟,她不能孤立地活在这个时代。
    杨芸儿发呆之际,碧桃急匆匆从外面进来。
    因着碧桃新近心情不好,杨芸儿放了她两天假,许她回杨府看看爹娘,顺便也可与赵大哥见一下。
    当然,遣了碧桃回去,更主要的原因是打探消息,了解杨府的态度。
    其实杨嬷嬷这两天也回了一趟杨府,但许多事情杨芸儿不能问杨嬷嬷,她始终防着杨嬷嬷。
    好在碧桃脸上留疤后时常情绪低落,这一点杨嬷嬷是知晓的。甚至因碧桃失去未来做通房的可能,杨嬷嬷看碧桃的眼神已冷了下来。原先还拦着碧桃找赵二,后来便索性不管了。此番杨芸儿给碧桃放假,杨嬷嬷根本没有多想。
    “娘娘,奴婢去红梅院看了昔日姐妹,又少了好几位。琴儿小姐一个月前被抬到了宗正寺卿府上。听说那宗正寺卿已经年过花甲,大家都替琴儿小姐不值。听说出嫁前,琴儿小姐把眼睛都哭红了呢。”
    杨琴儿(第15章提及)和杨芸儿一样,是杨相国从旁支选上来的干女儿,都是杨相国为结交各府准备的棋子。
    杨芸儿皱了皱眉,心中暗暗骂了一句万恶的旧社会,她默默将此事记下,然后继续问道:“养父近来可又收了别的义女?”
    “这倒不曾听说,奴婢听红梅院的姐姐们说,本来老爷打算将馨儿姐姐送到李御史府上,可新近因着什么事耽误了,据说是为了避嫌。馨儿姐姐暗地里高兴了好一阵呢!”
    杨芸儿微微颔首,看来那些御史并非两袖清风,不过眼下李泓暄在风口浪尖,自己这个杨氏女同在漩涡中,那些御史若要收礼收人,可不得先避避嫌么。
    “娘娘,听夫人身边的姐姐说,前几天杨嬷嬷回去见夫人,被夫人留在屋里,好一通责骂。许是夫人觉得嬷嬷没有照顾好娘娘,让娘娘受了不白之冤。”
    “对了,还听说……”
    杨芸儿听碧桃絮絮叨叨说了不少,心下叹道,小丫鬟还是嫩了些,许多事情看不通透,杨夫人怎可能为自己抱屈?更有可能是骂自己不中用,让杨府脸面无光。
    杨芸儿默默同情杨嬷嬷数秒,毕竟杨嬷嬷这可是替自己在挨骂呀,难怪那天回来脸黑得跟炭似的。
    碧桃打探消息,虽欠了火候,但也不虚此行,在家长里短的琐事中,藏着不少有用信息,可供杨芸儿推演局势发展情况。
    前几日杨相国下朝曾邀请李泓暄去杨府品茶,王爷居然没有拒绝。这说明杨府依旧看重与李泓暄的联姻,而李泓暄对此也不再如开始那般排斥,至少明面上如此。
    杨琴儿已嫁,杨府没有别的适龄女儿,那么自己这颗棋子暂时不会被替换。
    不过,她知晓自己迟早会成为杨府的弃子,可在此之前她和杨府是捆绑在一起的。
    如果有人想要破坏杨府和李泓暄的联姻,或者挑唆杨府与崔氏一族的关系,那自己就是一个活靶子。
    她不知道李泓暄是否能想到这一点,或者是否能给予自己足够的保护。
    想到李泓暄,她不由叹了口气,自己这场耽误事的风寒,一半都是拜他所赐。
    杨芸儿脑子虽快,但眼下信息不多,少了太多关键节点内容,她依旧无法做完整的推演。若要在阴谋旋涡中处于不败之地,她便必须有更多的信息渠道。
    可前院的人依旧防备着她,而她身边的人打听八卦可以,涉及更深的信息,则远远不够。
    这样不利的局面,自己未来何去何从?
    杨芸儿再次想到了润。她盘了盘手头的资源,或许可以从开一家肉脯零食店开始,她已让刘嬷嬷的两个儿子在外打听过商铺的消息,细细盘算过成本。
    上次午膳后,李泓暄单独给自己增加的月例银子,主要用在小厨房食品研发,以及院内各种琐事。这些钱让自己在王府的范围内,可以过得宽裕些,可还不足以支撑自己走出去。
    如果趁着年节上,能再从李泓暄那边哄到些银钱,租个小店从零开始,也不是不可能。不过这样一来,自己依旧要好好哄一哄李老板。想到这里,杨芸儿又叹了口气。
    还是去练练字,静静心吧。
    ——朴实的分割线——
    尚书房内,李泓暄已经足足跪了一个时辰。景泰帝依旧对其不理不睬,只顾忙着与几位大臣处理国事。
    几位老臣看不下去,可鉴于景泰帝威严,只能在心中默默同情李泓暄一把。
    待政务处理完毕,老臣们纷纷退出,今日六皇子被皇帝罚跪的消息,在前朝不胫而走。
    李泓暄在朝臣中本无威信,但因着他好脾气好相貌好人缘,且是一众老臣看着长大的孩子,朝中同情他的人倒是不少。
    可同情归同情,能力也很重要!朝中依旧有不少大臣担心这位小王爷能力不足,将来难堪大任。家事尚处理不清楚,何况国事?
    “你可知错!”尚书房内,景泰帝终于有空搭理他这个儿子。
    “儿臣知错!”
    “错在哪里?”
    李泓暄噎住,他其实打心里觉得自己很冤枉!不过父王问话,不能敷衍,他打起精神,小心地回道:“儿臣不该过于优容后宅妇人,以至于做出这等恶毒之事。”
    “那崔氏妇不堪大用,你就该自己担起责任来!实在不行,父皇替你换一个!”
    “父皇,婉儿有孕且体弱,这事怪不了她!”听到父皇斥责婉儿,李泓暄想也不想,立即回护。
    “那便是杨氏妇私德不修?”景泰帝看着儿子的表现,语调里带着几分讽刺。
    “杨氏并不是这样的人。”李泓暄这次回答的很肯定。不知何时起,他内心已对杨芸儿有了几分另眼相看。
    景泰帝冷哼一声,“那便是你那个奶嬷嬷家的不是东西!”
    “王嬷嬷待儿臣极好,王美人年纪小,是受了身边人的撺掇,儿臣已发落了那些恶奴,想来王嬷嬷母子不敢再犯!”
    景泰帝随手拿起御案上一本奏章朝着李泓暄砸去。“蠢货,这个也是无辜,那个也情有可原,你果然不堪大用!”
    李泓暄脖子一缩,堪堪躲过。
    景泰帝突然想起了自己的长子,那个溺水而毙的太子。
    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当年的太子很优秀。可自己总是控制不住对太子发怒,很多次,自己也如今天这般,随手抄起御案上的东西砸向太子,但太子从来不躲,再吃痛,太子也只是老老实实跪在底下,不敢辩驳。
    想到这里,景泰帝没由来感到一阵悲哀。
    他看着跪在下首有些瑟缩的李泓暄,叹了一声,放柔了声音,说道:“你起来吧。”
    李泓暄一愣,本能地抬头看向他的父皇。
    景泰帝看着这个傻愣的儿子,心头邪火再次窜起,他大喝到:
    “你那正妃无用,你的侧妃无辜,你的美人可怜,后院这点子事都摆不平,你就是个蠢货!你让朕怎么放心把江山交给你,你还不如你的大哥!”
    一提到先太子,李泓暄突然一个激灵,他直起身子,壮着胆子大声说道:“太子哥哥去的蹊跷,他当年和臣弟说过,太子妃是被冤枉的!”
    “你,你知道些什么?”景泰帝一惊,指着李泓暄颤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