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繁华
作者:紫竹君   学霸穿越成侧妃,咱不卷了最新章节     
    大瑞朝定都燕京,一条自南而北,蜿蜒而来的大运河打通了大瑞朝命脉,源源不断的粮食自南方运来,撑起了都城的繁华。
    人力开凿的河道连接了各地水系,推动了大瑞帝国水运的发展。往来河流中,商船络绎不绝,如诗所云:江南江北接王畿,漕运帆樯去似飞。
    这条大运河原是前朝一位皇帝的大手笔,却也正因着开凿这条运河,那位皇帝耗尽国运,身败名裂,就此被史官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受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的口诛笔伐。
    成王败寇俱已成灰,但运河却切切实实留在了山河之间,无论朝代更替,默默润泽后世百姓。
    大瑞朝已废除坊市制度,也并未实施严格的宵禁。燕京城内运河两岸的商铺尤为繁荣,河市也成了京城一景。
    白日里,商贩们沿着河岸摆摊设市,叫卖声此起彼伏。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两岸的楼阁烛火通明,丝竹之声不绝于耳,酒楼饭庄、勾栏瓦舍,写尽人间喜乐悲欢。
    这些场景,杨芸儿听外院嬷嬷闲话时说过,在话本子上品读过,透过后院围墙上的四角蓝天想象过,但从未亲眼见过。
    上辈子,她幼时在家乡,跟着奶奶听乡间戏班子唱戏,戏中的大家小姐总被关于绣楼之上,一见到男子就两眼放光,当时只觉得匪夷所思。
    如今自己穿越而来,真正体会到了围墙下的寂寥,确实能把人逼傻,愈发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也不枉自己多活一世。
    今日因祸得福,偷得半日闲情,那肯乖乖回王府。
    牛车入了城,杨芸儿拉着嫣红下车,遣了赶牛车的老汉回村。
    两人继续入城走了一段,找了一家车行,另雇了一辆驴车。换车可以方便隐藏行踪,杨芸儿虽然贪玩,但这点警惕还是有的。
    嫣红知晓自己劝不住,便由着杨芸儿。今日经历种种,嫣红在心里已对杨芸儿存了几分敬佩,只要与杨府命令不冲突,她愿意真心护卫杨芸儿。
    驴车很快驶到了运河边,街道上商铺林立。
    嫣红眼尖,看到一家帽铺,第一时间拖着杨芸儿买了一顶锥帽,压着她戴上,侧妃上街,尽管已乔装改扮,但还是把脸遮起来的好。
    杨芸儿原本觉得锥帽与身上的农家服饰有些违和,不过既然嫣红坚持,她便也从善如流地戴到头上。
    不料小小锥帽,薄纱遮面,反激起了杨芸儿的玩心,她把自己想象成一位侠女,当下退了驴车,拉着嫣红开启city work 模式。
    此时虽已过申时,河上水市尚未散去,杨芸儿走了一段,到了一座石桥下,见有船娘等着载客,当下不顾嫣红阻拦,拉着她跳上小船,点了一壶茶水,两碟点心,靠在船舷上,荡荡悠悠,享受午后时光。
    杨芸儿边吃茶赏景,边与船娘攀谈,她随口便说自己住在城外,今日十五,跟着姐姐入城赶集,长这么大第一次开了眼。这回杨芸儿也不算编瞎话,于她穿越至今,确实是第一次。
    船娘也是个热心的,见小姑娘既是难得入城,自是要好好游玩。故而一边撑船,一边介绍到:“这运河两岸最是繁华。大的商号都依着运河而建,咱京城鼎鼎有名的樊楼便在河岸边,靠近朱雀街的地方。”
    杨芸儿心下一动,樊楼是个好地方,眼睛下意识瞟了下嫣红带着的荷包。
    这次出来,除了此前李泓暄特批的香油钱,杨嬷嬷也拨了一点零钱,装了荷包,由嫣红和碧桃分别带在身边,备着侧妃打赏用。
    杨嬷嬷给的都是些碎银子,打赏是够的,但要去顶奢酒楼吃一顿,那就有些局促。何况待会儿还要雇车回去。
    嫣红注意到杨芸儿的意图,下意识地捂住荷包。
    杨芸儿笑一笑,收起心。
    船娘还在继续介绍:“现下天冷了,河上船少了些,不过船上卖的那些虾干鱼干全是不错的货色,好些都是南边商人走水路运到京城来的。小娘子若是开春来,河上还有卖杏花的,卖瓜果蔬菜的。”
    见杨芸儿似乎有些出神,船娘以为她对这些船货不感兴趣,便换了一个话头:
    “小娘子来了京城有空可以去潘楼东街,那边有的是女孩儿喜爱的成衣首饰,花儿朵儿的,都是时新样式。”
    “小娘子逛累了还可以去茶汤巷喝茶吃果子。朱雀门到龙津桥那一带有小吃夜市。我知道一家临水的油饼铺子特别好吃,就是那个郑家油饼店,他家除了饼好吃,汤面也是一绝。”
    杨芸儿听得兴起,不由觉得口内生津。
    穿越而来,无论是杨府还是王府,吃食虽精致,却比不得民间小吃有烟火气。当下便催着船娘去龙津桥。
    船娘见小娘子两眼放光的样子煞是可爱,手里也来了劲道,加快了摇橹速度。
    “小娘子听我的绝没有错,那边除了郑家的,还有万家馒头店,史家瓠羹店,都是京城排的上名号的小吃,价格也不贵。”
    “在那边租一个小吃铺子,大概要多少钱?”杨芸儿眨眨眼问道。
    船娘冷不丁被杨芸儿打断,身子在船上一晃,待听清了问题,不由把杨芸儿上下打量了一番,两个姑娘衣着朴素,不像个有钱的主,但气度又不似普通农家姑娘。
    见船娘打量自己,杨芸儿大大方方笑言:“大婶,我就问问,出来一趟不容易,开开眼。”
    “不临河的单开间商铺一月租金大约三五两,也有更便宜的,沿河的价格高,十两一月的也有。不过我说了不作数,小娘子若真想问,回头上岸可以找牙行细细打听了。”
    杨芸儿笑着点点头,又细细问了京城柴米油盐的行情。
    到了龙津桥下船,果然见了前头郑家油饼店的招牌。
    店铺门面不大,此时客人不如早间多。杨芸儿拉着嫣红就着油腻腻的桌子坐下,点了两碗面,一个饼两人分食了。因想着街上还有许多选择,杨芸儿并未多点,打算留些肚子,不料最后却端起碗来,把面汤都吸了个干净。
    这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味。
    她来了兴致,拖着嫣红,一条路慢慢吃来,只花了四五十个铜板,便撑得两人肚皮滚圆。
    杨芸儿一边吃,一边记下价格用度。方才自己买的吃食都不贵,对比房价租金,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只有地段好的人流方可支撑,可地段好的租金不便宜,除非直接买下房产。
    杨芸儿当下一叹,无论什么时代,房价都是压在头上的一座山啊!
    嫣红见自家娘娘一路打听价钱,此刻又做皱眉沉思状态,好奇地小声问道:“娘,姑娘,您打听这些做什么?”
    “我对数字比较敏感,平时无聊,可以记记数,练练脑子!”杨芸儿随口答道。
    嫣红想到杨芸儿此前怼大厨房时记的账本,以为这是侧妃的特殊癖好,倒也未多想。
    她当然想不到,杨芸儿正在盘算着来日若离了王府,要做些什么营生。
    她见这里繁华热闹,丝毫不输于现代小吃街,且有行会管着,一切井井有序,也不知那些一到古代便大杀四方的穿越者是怎么做到的。自己这样没有金手指的,算来算去,只觉得生活不易,手头好紧!
    看来还得在王府多熬一些时间,积累资本。
    当杨芸儿这边优哉游哉时,李泓暄那边则人仰马翻,把慈恩寺及西山周边翻了个底朝天,找不见人,憋了好大一肚子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