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新来的知青闹事儿
作者:生活进行时   六零之本想做咸鱼,结果成了青铜最新章节     
    春种刚开始的时候,新来的知青看只有他们这批新来的知青跟村民们下地种田。
    先来的七个知青却都能跟其他村民到村里的两个工厂上班,而他们这二十一个人却要下田种田干苦力,于是就闹着不上工,他们跟大队长闹着也要到工厂当工人。”
    大队长被他们气的够呛,非常生气说道:“你们就别想这些有的没的了!工厂现在不缺人。
    再说,你们知青下乡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支援农村的建设吗?到了农村不想种田,想当工人,就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回你们的城里当工人去。”
    大队长有些心烦的看着这群人,心想,一个个人不美,想得倒美的。
    整个杨家庄的村民和干部可没有薄待他们这些人,可他们这些人却是这样回报杨家庄的,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个都在想什么呢!
    再说,哪怕两个工厂就算缺人手也不可能安排得了这么多人。
    可这群知青们一听当工人没戏,还是不依不饶,就是不愿意妥协。
    最后村干部们跟新来的知青们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搞得二大爷和村干部们很是恼火,但村干部们可不会惯着他们这些人。
    只是跟他们说不上工就没有工分,年底他们的粮食如果不够吃,到时候没吃的挨饿,村里是不会再管他们这群知青的粮食够不够吃的!
    现在卫生纸厂早就招满了人,所有的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绝对是不可能把他们这些人塞进厂里去混工资的。
    虽说香皂作坊后来又扩建了,但香皂厂里的工人基本都是熟手,再说香皂每天的产量在那儿摆着,再加人进厂是不可能的。
    于是这群与天斗,与地斗的知青们,就认为杨家庄的村干部们厚此薄彼,一碗水不能端平,对他们这些后来的知青区别对待。
    他们这群人对杨家庄的村干部的意见很大,最后这帮知青们一起闹到了公社知青办。
    于是知青办的主任气冲冲的找到公社齐书记那里,要求给杨家庄的村干部必须一碗水端平,给这群知青们一个说法。
    并跟齐书记说已经接到上级通知,后续还会有知青分下来,这次的事情一定要妥善解决。
    对于齐书记来说,整个公社下属的七个生产队,目前就数杨家庄的村副业做的好!
    现在的杨家庄可是公社的标杆,也是他作为公社书记的政绩,他肯定是不会由着这帮知青胡闹影响自己的政绩。
    齐书记非常清楚杨家庄目前的生产情况,但现在正处在运动的风头上。
    所以他也只能先安抚这些知青,让他们先回村参加春播工作,等春播结束后会给他们一个说法的。
    接着齐书记派办事员李兴平立刻到杨家庄,火急火燎的找来大队长和二大爷来公社商量解决办法。
    二大爷和大队长一到公社,来到齐书记的办公室,等两个人知道事情的经过后十分的为难。
    他们总不能为了怕几个知青到公社告状,就让村里人把自己的工作岗位让出来吧?
    他们这些村干部可做不出来这样缺德的事情。
    几个人商量了好半天,也没有商量出好的解决办法。
    最后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齐书记只得开口建议道:“杨书记,杨队长,要不就在你们杨家庄再开一个作坊吧!”
    “再开一个作坊?”听齐书记这样说,二大爷和大队长俩都惊呆了!
    齐书记非常认真的点点头。
    两个人只能点头答应,但开作坊不是说开就能开的,说是还要回村开会商量。
    不过两个人想到村里的孩子到大队小学上学实在有些远,自家的小孙子每天上学来回都要走上两个小时。
    那么小的孩子,特别是到了冬天,就更遭罪了!
    于是两个人提出了要求,就是在杨家庄再办一个村小学,还有就是农忙的时候增加杨家庄拖拉机的柴油用量。
    齐书记想了一下,觉得多给杨家庄一张油票没问题,这个自己就可以批。
    在杨家庄办个小学的问题应该也不大。
    于是就点头答应两个人的请求,同意帮杨家庄申请。
    两个人一回到杨家庄,二大爷没跟大队长一起回村部,而是直接来家里找杨绣枝。
    二大爷可是稀客,杨绣枝忙把二大爷迎进家门坐下,然后端茶倒水、递烟。
    二大爷摆摆手说道:“大丫头,你快别忙活了,我来是有事情找你帮忙的。”
    “帮忙?二大爷有什么事情您直说,只要侄女能办到,一定全力以赴。”
    于是二大爷就说了村里新来的知青到知青办告状的事情。
    听二大爷说完,杨绣枝心里想:不怕虎狼当面坐,就怕人前两面刀,古人诚不欺我也。
    这群知青还真有些难缠。
    可现在正在风头上,还真不能就这样放任不管。
    一个搞个不好,说不定真让这群知青整出事情来,要不然,堂堂的公社齐书记也不会妥协不是。
    想到这里,于是忙问道:“二大爷,您的意思是,齐书记让咱们杨家庄再办一个作坊?”
    二大爷眉头紧锁的点点头。
    至于再开一个什么作坊,杨绣枝一时半会儿心里也没有底。
    她答应二大爷自己要好好想想,等回头想好了再跟他说。
    二大爷临走前交代道:“大丫头,你要好好想想,我和大队长已经答应齐书记了,春播结束后就要开始建新作坊。
    杨绣枝认真的点点头。
    ……
    至于再在村里开个什么作坊,杨绣枝心里还真没数。
    家里自留地的菜还没有长起来,于是她准备进山一趟,摘些山野菜回来吃。
    这个时候山上的野菜正是吃的时候。
    像刺嫩芽,猴子腿,刺五加这个时候正是最鲜嫩的时候。
    所以这个时候村里上山摘野菜的女人和孩子很多。
    杨绣枝还是走的自家的后山,走到半道上,遇到正在埋头挖草药的杨绣荷和杨巧珍。
    两个人一看杨绣枝也上山来了,立马开口招呼道:“大姐,大姐你来了。”
    杨巧珍笑着问道:“大姐也是来山上摘野菜的吧?现在大青根的叶子正嫩,可以些挖回家凉拌,也可以炒着吃。”
    杨绣枝笑着回道:“好呀!吃了一个冬天的萝卜白菜,今天上山就是打算摘些刺老芽,猴子腿回家换换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