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买收音机
作者:生活进行时   六零之本想做咸鱼,结果成了青铜最新章节     
    父女俩十分有耐心的等摊主臭美够了,杨绣枝这才让她帮忙把东西打包好。
    等杨绣枝把东西一一在袋子里都装好,父女俩就抬腿准备离开跳蚤市场!
    两个人在路过一个卖二手收音机摊位的时候,杨老汉突然停下脚步不走了。
    杨绣枝知道杨老汉是想买一台二手收音机回家,她也觉得杨老汉的这个想法很不错。
    冬天猫冬的时候如果家里有台收音机,听听歌,听听戏也不那么无聊了,也可以听听新闻坐在家里了解到外面的世界。
    何况在国内买收音机的时候,要工业券不说,还要收音机票。
    工业券和收音机票只有城里的工厂,还有国家单位才会发,你让在土地里刨食的农民到哪里去弄工业券和收音机票去。
    所以不管拿回去到时候能不能用,现在先买一台再说。
    大不了到时候让钱小满小朋友拆开重新调试,反正小满前世是学这个的,修个收音机对她来说就是小事儿一桩。
    现在先掏钱满足老爷子的小小愿望再说。
    这个年代的收音机还是使用的电子管。
    于是杨绣枝在摊子上挑了一个看上去有个八成新的电子管收音机,拿到手里份量十足,外壳是胶木材质的,这种材质的外壳耐热、耐高温。
    说实在的现在这个年代的收音机外形真没什么可挑的,一个个就像个小匣子似的,看上去十分的笨重,跟现代轻便小巧的收音机是没法比的!何况还是二手货。
    杨绣枝也不强求,有的听就行。
    其实如果有材料的话,自己就可以组装一台矿石收音机。
    但是现在外面天寒地冻的到哪里去找铜矿石、线圈、铜片、分线器?
    先不说别的,单这铜矿石就不太好找,想想还是算了,费那个劲干嘛?
    再说,她可是最怕麻烦的一个人。
    杨绣枝仔细检查了一下电源开关,两个调频旋钮,又打开收音机的音量调节按钮听了一听,虽说里面说的是俄语,但是还是听得出音色还是很不错的。
    再说东西能够拿到跳蚤市场里来售卖,估计摊主早就找人修理过了。
    杨绣枝看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既然能够正常使用,那就买下它!
    再说也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于是就让杨老汉跟俄罗斯大爷砍价。
    摊主是个跟杨老汉岁数差不多大的俄罗斯老大爷。
    他头戴羊皮帽子,身上穿着羊皮袄,嘴里也抽着个黑乎乎的烟斗。
    谁知这个老大爷的脾气还挺大,听杨老汉跟他讲价,眼睛瞪得大大的,嘴里叽里咕噜的说了一通话,就是死活就是不肯降价。
    不知怎么的!两个老头说着说着越说越激动,嗓门越说越大,接着就争吵起来了,脸红脖子粗的!两个人差点没打起来。
    杨绣枝赶紧上前拉开杨老汉,想买人家的东西,现在只能自己让步了。
    要不然怎么办?谁让自家便宜老爹喜欢呢!
    再说杨绣枝也不愿意让两个人继续再吵下去,伤和气不说,她还担心会引来格城的治安员。
    要知道,苏联这个时期的治安员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就跟咱们国家现代的北京朝阳老大妈似的,都是自发的群众组织,协助地方警察维护一方的安宁。
    在五六十年代,苏联从打击犯罪和防止敌特的需要出发,在各地组织人民群众参加巡逻治安,他们不仅仅在各个工厂巡逻,还加强了居民区的巡查力度。
    这些治安员是由各地的工会直接领导,主要成员由工厂里的工人、技术人员,还有学校里的学生组成。
    他们戴着红袖章遍布各地的大街小巷,为苏联的警察及情报机关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
    真的跟咱们现代的北京朝阳大妈们有的一拼。
    说实在的,我们真的应该感谢这些朝阳大妈们,感谢她们默默的守护,感谢她们的无私奉献。
    怕两个老头再吵起来,杨绣枝二话不说,只能立马交钱抱着东西赶紧走人。
    你还别说,这收音机可真有点份量,估计有个六七斤重,可真是货真价实。
    杨老汉喜滋滋的从杨绣枝怀里接过收音机,用背东西的包袱皮仔细包好,小心翼翼的抱在自己怀里,嘴里还不忘埋怨道:“你这孩子心急什么,爹再跟他好好说说,说不定他就答应便宜一点呢!”
    两个人都吵得都脸红脖子粗的,差点没打起来,还怎么说?
    杨绣枝只能笑着不做声,要不然还能怎么办?她知道便宜老爹这是心疼钱。
    说实在的别看这个收音机是个二手的,还真不便宜,但是账也不能这么算不是。
    父女俩这次出来都买到了自己想买的东西,开开心心的往回走。
    杨绣枝想到了晚上住宿问题,于是就开口问道:“爹,咱们父女俩今天晚上准备住在哪儿?”
    杨老汉回道:“你现在是男人打扮,旅馆都是大通铺,实在是不方便,这两天咱爷俩还是住山洞比较好!”
    杨绣枝也觉得住山洞比较自由些。
    父女俩边说边走,杨绣枝想起来买蜂蜜的事情。
    于是就跟杨老汉说起来了想买些蜂蜜回去。
    杨老汉怀里抱着宝贝收音机,心情愉悦的说道:“咱们明天直接就去村里买,苏联是盛产蜂蜜的国家,几乎各个农庄都养蜂,这里蜜源植物的种类多、数量还非常大,像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还有远东地区的椴树、树莓、向日葵、荞麦、棉花、还有各种瓜果、豆类的花朵,都是很好的蜜源。
    加上苏联非常重视养蜂业,听说为了鼓励个人养蜂,政府除了派专业人士进行技术指导,还不限制养蜂群的数量,而且蜂群还可以做为私人财产,关键是还可以申请免税。”
    杨绣枝没有想到自家便宜老爹还懂得这么多,不免有些刮目相看。
    在路过农村合作社的时候,看到新鲜的牛奶装在黄色的大桶里出售。
    杨绣枝建议道:“爹,咱们买些牛奶晚上喝吧!”
    杨老汉直摇头,忙说道:“不喝,喝不惯太腥气。”
    关于这点杨绣枝也赞同,纯牛奶如果不加糖,她也喝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