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发现蜂巢
作者:生活进行时   六零之本想做咸鱼,结果成了青铜最新章节     
    关于这一点,杨绣枝这个信心还是有的,自己做的小零食不仅好吃,而且卖相也不错,这也是得益于前世的网络信息发达,在前世自己都dIY过无数回了。
    主要是自己做的零嘴还不要票,杨绣枝相信只要是价格公道,自己做的小零嘴在年前应该会特别受欢迎的。
    就是有一点,做这些东西少不了糖。
    在这个年代糖都是凭票供应,比较难弄到,白糖和红糖还有冰糖自己屯的并不多,一样只屯了三十袋,也就是才三十斤。
    自己这个空间只有保鲜功能,没有再生功能,这些东西吃完了就没有了。
    如果真的要做小零嘴来卖,这点糖是远远不够的!也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对了,葡萄还可以酿成葡萄酒,也是需要不少冰糖的!看样子年前无论如何得想办法过对面一趟,到大俄那边弄些粮食和蜂蜜回来。
    杨绣枝一路上想着糖的问题,脚下不停的跟在杨志成的身后翻过一个长满杂草的大斜坡,前面出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子,野草都有人的小腿那么高。
    前面的林子正好挡住了几个人的去路。
    于是姐弟三个打算绕开走。
    这时,钱小满突然开口说道:“老妈,这个应该是椴树林,这个季节正是收椴树蜜的时候,说不定咱们能够找到椴树蜜。
    要不,咱们走进去看看去,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椴木林子里应该有不少好东西。”
    既然小福娃娃都开口了,姐弟三个自然是没有反对的道理了,反而一个个是跃跃欲试的。
    说要进去,就立马抬腿朝里走,都不带一丝丝犹豫的!
    高大的椴树枝叶茂盛,头顶的阳光都被树荫遮住了,所以椴木林子里是十分的潮湿凉爽。
    椴树下是杂草丛生,在林间根本就找不到路,看样子这里应该很少有人知道。
    姐弟三个人不由得提高了警惕,担心草丛里有蛇。
    杨志成手里拿着一个长棍子敲打着草丛在前面开路,姐妹俩也拿着棍子一左一右的敲打着紧跟其后。
    小福娃就是自带福气的,她果然没说错,姐弟三个人进了林子没走多远,就在两棵粗壮的椴树上发现了两个背篓那么大的大蜂巢。
    杨志成兴奋的说道:“大姐,你快看,两个大蜂巢,这么大的蜂巢估计从来都没有被人割过,应该能够出不少的蜜。”
    正在为糖发愁的杨绣枝感觉今天又是好运爆棚的一天。
    能遇到蜂蜜这种好东西,姐弟三个人自然是不会放过了!
    奈何蜂巢挂在高高的椴树上,想弄下来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
    在那么高的树上采蜜,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肯定是不行的,搞不好就会从树上掉下来,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再加上没有提前准备,又没有带装蜂蜜的桶,所以姐弟三个人只能暂时放弃。
    打算捡了圆枣子就赶紧赶回去,争取下午拿了取蜜的工具再上山一趟。
    还没等几个人走出椴树林,钱小满眼尖的发现不远处有一棵枯死的腐木,树上长满了一朵朵浅黄色的木耳,应该叫银耳。
    这种野生的银耳在东北非常的少见,这个年代的银耳基本上都是纯野山的,所以显得特别的珍贵。
    何况自古以来,达官显贵们视银耳为养生益寿的名贵滋补品。
    所以银耳有“小燕窝”“菌中之冠”的美誉。
    杨绣枝记得这个年代除了四川的通江县有人工种植银耳外,在东北还没有进行人工养殖黑木耳和白木耳的先例。
    杨绣枝知道栽培银耳的原料很容易弄到,木屑、锯末、玉米芯、棉籽壳都可以做主要培养原料。
    再加一些麦麸皮、黄豆粉、米糠作辅料。
    两种原料充分搅拌均匀后,就可以作银耳的培养料。
    东北天气冷,看样子今年是来不及了。要种银耳就得等到明年春天四月中旬天气暖和了种,如果种成了,当年秋天就能收获。
    这可是发家致富的好办法,杨绣枝觉得明年春天自己可以试着种植。
    如果自己真的能想办法种成了,那可以说是东北三省的头一份。
    到时候说不定可以带领村里人一起搞副业。
    因为银耳这东西根本就不用愁没人要,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东北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东北不仅有黑龙江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还有大庆油田,还有辽宁省的鞍山钢铁厂,还有吉林省长春市的第一汽车制造厂。
    就说鞍山钢铁厂,它一个厂的钢铁产量就占全国钢铁总生产量的一半。
    据说光是哈尔滨一座城市,就有二三十家五千人职工的国营大厂。
    沈阳有条叫做北二路的街道上,就有三十七家大型的国有企业。
    东北还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石油化工基地,机械装备工业基地和汽车工业基地。
    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也在东北,所以东北的有钱人不要太多了。
    杨绣枝还在东想西想的时候,杨绣荷已经动手把木头上大朵的银耳都摘下来了,小心翼翼的装进了布袋子里。
    杨绣枝见状弯腰就扛起那根木头就准备走。
    杨绣枝突然的动作把杨绣荷吓了一跳。
    杨绣荷十分诧异地问道:“大姐,你这是准备把它扛回去准备自己种?”
    杨绣枝点点头回道:“对呀!我打算弄回家去试着种种看。”
    杨志成也不免好奇的问道:“大姐,这玩意儿是天生天长的,弄回家它能种活吗?”
    杨绣枝只是知道个大概的种植方法,没有亲自种过,现在还没有实验成功,所以她也不敢说大话,说一定能够种活。
    于是就回道:“我在县招待所上班的时候,听人说四川那边早就有人种银耳成功了,我也想扛回去种的试试看。
    反正只是花些功夫,又不花什么钱。”
    杨志成听杨绣枝这样说,也不再说什么了!只说把树上的枝丫修一下,给他来扛着。
    这根木头有碗口粗,主干都有三米多长,再加上又是湿的,所以很有些份量。
    杨志成可没有自己的力气大,所以杨绣枝没同意。
    只是说道:“没多重,枝丫扛回家还能当柴烧,咱们赶紧走吧,摘完圆枣子还要回家拿东西取蜂蜜呢!”
    姐弟三个人也不耽搁时间了,直接就出了椴树林子。